石家庄市大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

来源 :河北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vehe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肠息肉发病的好发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行电子肠镜检查的患者,其中大肠息肉组560例,正常对照组240例,收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炎症指标、相关疾病及大便性状的改变,对大肠息肉发病的性别、年龄、好发因素、单发或多发、部位、大小、病理及镜下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大肠息肉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40岁多发;高体重指数(BMI)、经常吸烟、饮酒、患有高脂血症(TG)、高胆固醇血症(TC)、高血压、较高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易发生大肠息肉,临床上常以腹痛和腹泻为主,以多发息肉为主,病理以腺瘤为主,镜下治疗以高频电切术为主.结论 高BMI、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及较高炎症指标为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多以腹痛和腹泻为主,好发部位以左半结肠、多发、直径≤0.5 cm、山田Ⅰ型为主,病理以管状腺瘤为主,镜下治疗以高频电切术为主,并发症少,随访观察18.21%患者易复发.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可吸收微型聚合物内固定在治疗下颌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2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11例.研究组行可吸收微型聚合物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对照组行钛板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外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术后颞下颌关节改善情况、咬合关系、张口度变化以及患者满意度,分析研究患者体内微型聚合物分解吸收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1.8%,对照组为63.6%,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颞下颌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药师人力利用和素质培养.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PIVAS的工作数据作为管理前,选择2020年1~12月PIVAS的工作数据作为管理后,同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实施前后医生护士对PIVAS药师服务的满意度差异.比较管理前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药师人力利用和素质培养的效果.结果 管理后静脉药物配置时间短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药物配置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临床医生护士对PIVAS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
目的 观察无偿献血者标本免疫血清学检测、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筛查阳性率的不同,探讨开展核酸检测对于提高血液安全,降低输血风险的重要意义.方法 将承德市中心血站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集的77886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进行HBsAg、抗-HCV抗原/抗体、抗-HIV抗原/抗体、抗-TP的血清学筛查,将血清学筛查阴性和单试剂检测阳性标本再采用TaqMan荧光探针PCR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