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鲜肉透视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huiai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泛娱乐化的普及,“小鲜肉”已不再成为一个新鲜的词汇,而随着“小鲜肉”霸屏这一现象的产生,网络流行语带给人们的冲击与思考再次成为人们争论的话题。本文就以小鲜肉一词入手来透视网络用流行语的影响。小鲜肉一词并非是女性话语权力的回归,从反向角度来看,它是从女性角度对男性的一种物化。性别权力的平等并非是建立在一种性别对另一性别的压制,而是在尊重性别差异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性别权力的平等。而对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还亟待需要规范和“进化”,从而创造出一个合规合法的网络用语环境。
  关键词:小鲜肉;流行语;男性身体;女性话语权
  作者简介:赵月阳(1993-),男,汉族,山东济宁市人,传播学硕士,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1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新词每日呈指数型态势传播,以更强劲的势头闯入人们的视线。“小鲜肉”一词也不例外,随着“泛娱乐化”现象的出现,该词汇也受到大范围传播,进入大众视野。
  一、小鲜肉一词溯源
  关于小鲜肉一词的来源,据高远平考证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出自电影《阿凡达》的台词:“Look at all this fresh meat.”有人将这里原指新兵的“fresh meat”意译为小鲜肉;二是有人考证“小鲜肉”一词出自日本AV女优圈用来指称男性生殖器官,目前多数较认可为第一种说法。
  根据百度指数截止到2016年1月的数据显示,这场小鲜肉风暴是在2014年6月份才迅速刮起来的,并于2014年8月迎来了其第一个搜索的小高潮,在2015年1月左右达到检索数据的顶峰。随着移动媒体使用队伍的日益扩大和发展,手机用户对于小鲜肉的检索数据更是要高于PC端用户。而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有声语料库中早在2014年1月就有一条关于小鲜肉的信息被收录其中。由此可见,在2014年小鲜肉风暴的真正到来前,小鲜肉已经在一定的范围得到传播与使用。
  百度媒体指数对于小鲜肉一词的显示,在2016年1月21到27日内,小鲜肉一词作为新闻标题日均被使用达300次以上。百度百科对于小鲜肉一词的解释认为,小鲜肉一般是指年龄在12到30岁间,性格纯良,感情经历单纯,且长相俊俏的男人,其次才是用于指称0到20岁之间单纯美丽的女性。可见,在目前广为传播的大众媒体中,更多的倾向于用小鲜肉来代指男性。
  二、粉丝经济视野下的“小鲜肉”
  小鲜肉审美颠覆了以往传统观念中认为男性重才行,女性看重相貌的观念。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女性开始想要找回自己发声的权利。互联网的普及发展给了她们这样一个平台,使得女性的性别意识更加的鲜明。粉丝经济瞄准了女性为主导的消费市场,开始以男性身体为博取眼球的工具换取利益。大众媒体与网络文化是当今流行文化的最佳助推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俨然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自媒体,并逐渐找回自己的话语权开始独立的发声。
  在眼球经济引导的消费观上,小鲜肉这个标签无疑被过度的使用和包装了。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小鲜肉无疑是最佳的证明,高颜值,低龄化,在众多的标签的规范和作用下,小鲜肉成为了一种审美的价值取向。内涵成为外表的依附品,被剥夺了首席的地位。
  而在市场经济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小鲜肉能鲜多久成了一个谜。因为眼球效应所能保持的关注度始终是有限的,粉丝经济作为一种“遗忘型”经济,小鲜肉艺人想要在其中获得长久的关注,既需要塑造并保持自身良好的形象,又要不断以新的作品出现人们的视野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较持久的“鲜”度。
  三、网络流行语的时代观
  互联网未普及前,人们更多的还是被动地接受大众传媒所发出的信息。互联网的普及给了“沉默的大多数”一个展示的舞台,在这种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型传播观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更加善于行使自己的这种权力。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舆论场开始以人际关系为导向向四下辐射,形成一种圈子文化。这个圈子既包含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圈”,又辐射到互联网上的关系网,使得彼此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之间能够建立一种亲密的联系。网络流行语的触角便从这里开始逐步蔓延和扩展。
  网络流行语的发明与使用,是现代社会人类对于“权威”的一种抗争,是对过去传统的语言体系的一次改革,建构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紧跟上时代的脚步,对语言系统进行丰富和再创造。网络流行语不但作为一个表达符号被人们使用,而且成为了一个传播枢纽使人们参与全民狂欢的盛宴。互联网造词能力十分迅猛,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某种词汇产生的规则,使得线上线下的人都可以参与互动。这成为媒体利用其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也因此促成了标题党的产生。
  四、总结
  小鲜肉经济已经成了读图时代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只单纯地认同其审美价值取向无疑会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小鲜肉并非作为女性话语权的麦克风而存在,性别权力的平等需要有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度。究竟“小鲜肉”们的价值观念能否长期保留下去,则需要时间的淘洗和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网络流行语的激流必将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得到规范,成为语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田萍.网络流行语“小鲜肉”探微[J].陇东学院学报,2017,28(02):31-34.
  [2]王欢,庞林源.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要素解读[J].青年记者,2017(35):35-36.
  [3]李慧颖.网络环境下对网络流行语的依赖研究[J].新闻传播,2018(01):72-73.
  [4]曲艷娜.从模因论看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01):124-127.
  [5]周维东.另一种角度看“小鲜肉”现象[N].中国文化报,2017-07-14(003).
  [6]巩杰.全媒体时代“小鲜肉”的男性气质与生产消费[J].当代电影,2017(08):15-18.
  [7]刘燕霞.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解析“小鲜肉”背后的审美趋势[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1).
其他文献
摘 要:模因論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论而解释文化进化发展规律的新理论,能够解释很多现象,尤其为网络词汇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就以现阶段的网络热词“佛系”为例,探讨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并用语言模因论中成功模因的四个阶段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尝试剖析在该词流行的背后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语言模因论;“佛系”;社会现象  作者简介:宫晓慧,女,山东青岛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
摘 要: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其中既体现着人类认知的相似性,又体现了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国内外学者对委婉语的构造、意义创建和功能的研究主要从词汇、句法、语用等方向进行。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一种新兴的理论——概念整合理论,被用于揭示委婉语在其意义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认知共性和特性。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概念整合;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在现代汉语中“好不X”(X代表词语或短语)通常表示肯定义,而追溯到近代汉语、古代汉语,“好不X”的用法、意义却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好不X”的历史演变过程的分析,考察现代汉语中“好不X”否定式、肯定式不同的结构对X的限制条件以及结构本身的性质、特点,并简要分析两种结构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好不;历史演变;肯定式;否定式  作者简介:杨丽萍(1993-),女,江苏兴化人,扬州大学文学院在读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以痛经、持续下腹痛、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常见妇科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持续升高,育龄妇女检出率为2%~48%不等。EMs病因学仍不清楚,
[目的]静脉皮瓣(Venous flap,VF)是一种非生理性皮瓣,在临床应用方面有着动脉皮瓣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其一直存在着成活率较差的缺点.如何改善其成活质量及提高其成活率,使它在
摘 要:饮食店店名是中国汉语文化中的一种比较鲜活的语言及文化现象,这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江苏师大附近小吃街的店名作为研究的方向,把收集到的271个店名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语言学、修辞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了餐馆店名的语音、语义和修辞特点,体现了商家命名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依据。餐饮店店名一般是由业名、通名和属名三个部分组成,而店名构成的最核心的部分是属名,其中蕴含了商家和顾客的审
随着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追求自主的学习,而传统教学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较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非常的微弱,学生的主动性普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