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煤六矿“10·13”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救援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鹤煤六矿2143综采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处理经过及经验教训。2008年10月13日23时12分,鹤煤六矿2143综采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当班作业区域有44名矿工,其中33人升井脱险,11人被困。事故发生后,鹤煤救护大队全力施救,于14日凌晨救出2名被困矿工。
  关键词:突出事故;处理经过
  1 矿井概况
  鹤煤六矿位于鹤壁矿区中南部,1964年3月建成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75万t/a,1995年矿井改扩建后达120万t/a,2009年核定生产能力130万t/a。矿井采用立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两翼对角式通风,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平均煤厚7.8m,自然发火期4个月。2008年进行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绝对瓦斯涌出量72.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29.8m3/t,系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1970年8月25日发生首次煤与瓦斯突出以来,煤与瓦斯突出现象频繁,以达33次,此次2143综采工作面突出强度最大,达400t。
  2 事故发生
  2008年10月13日零点班,鹤煤六矿2143综采工作面正常生产,当班作业区域有44名矿工,大约22时41分,该地区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3 事故救援
  13日23时12分,鹤煤救护大队接公司调度接到通知:“六矿2143综采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遇险人数不详,请立即出动”。接到命令后,当日值班的三中队7、8小队紧急出动,于23时20分赶到事故矿井。14日1时10分,按指挥部要求,三中队9小队和一中队2小队又迅速出动前往事故矿井,14日6时50分,一中队3小队和二中队4小队也迅速出动前往事故矿井。
  7、8小队到达矿井后,直赴井口,途中向指挥部了解情况,并领取任务,重点是对2143工作面上顺槽进行侦察、搜救遇险人员。7、8小队立即下井,经主石门—二水平运输大巷—-300东大巷—三水平回风暗斜井,到达2143工作面上顺槽。8小队在三水平回风暗斜井与2143工作面上顺槽回风斜巷交叉口处待机,7小队进入2143工作面上顺槽进行侦察,在上顺槽距上安全口10米处巷道中间发现1名矿工,经检查已无呼吸和心跳,确认遇难(如图所示1号),仰卧,面向上,头朝上安全口方向,经检查该处CH4浓度为6%,CO2浓度为0.4%,CO浓度为0%,T为21℃;继续向里侦察,由上安全口进入工作面,从上安全口向下第18架支架人行道处发现1名遇难人员(如图所示2号),俯卧,头朝上顺槽方向,面向下,检查CH4浓度为4%,CO2浓度为0.3%,CO浓度为0%,T为21℃;侦察到上安全口至工作面第21架支架时,发现突出煤体,煤墙侧突出煤体堆积高,采空区侧低,刮板输送机上方突出物距顶板约600 mm高,再向里爬行侦察至第24架支架,突出物距顶板仅400 mm高,在24架支架人行道处发现1名遇难人员(如图所示3号),俯卧,头朝下顺槽方向,面向下,经检查,CH4浓度为4%,CO2浓度为0.3%,CO浓度为0%,T为21℃;因前方3米以里突出物距顶板仅200 mm高,无法通过,随即撤出向指挥部汇报,此次侦察,发现3名遇难人员,所见支架完好,刮板输送机完好,煤壁片帮严重,最深处达1米,未见采煤机、绞车等机电设备。4时20分,按指挥部要求将3名遇难人员全部运出,并在2143上顺槽与2143上顺槽回风斜巷交叉口以里5米处的上顺槽位置检查瓦斯等气体,每10分钟向指挥部汇报一次,在2143工作面上隅角、上机头处、机头向下3米处的工作面、距上机头10米处的上顺槽四个地点检查瓦斯等气体情况,每30分钟向指挥部汇报一次。
  14日1时10分出动的2、9小队,经三水平回风暗斜井,于2时整到达2143工作面下顺槽。下顺槽通风正常,2小队在下顺槽皮带中段待机,9小队进入下顺槽进行侦察,下安全口以外10米长范围的下顺槽有堆积浮煤,堆积物距顶板最高1500mm、最低处700mm,侦察到工作面50号支架(原支架编号),煤壁侧突出的煤体紧挨顶板,人行道侧距顶板仅300mm高,无法通过,经检查该处气体CH4浓度为0.4%,CO2浓度为0%,CO浓度为0%,T为21℃,随即撤回,按指挥部命令监护矿方清理下安全口以外10米长范围内的下顺槽堆积浮煤,然后开动下顺槽一部槽清理工作面浮煤,3时20分,当清理到工作面37号支架,在人行道发现1名遇难人员(如图所示4号),呈跪姿,面朝下顺槽方向,头朝上,经检查CH4浓度为0.3%,CO2浓度为0%,CO浓度为0%,T为21℃;7时20分,当清理到工作面60号支架,在老塘侧发现2名遇险人员,两人腿部交叉相压,经检查呼吸正常,神智清醒,无明显外伤,其中靠近下顺槽的1名遇险人员(如图所示5号)煤埋胸部,俯卧,头朝下顺槽方向,另1名(如图所示6号)侧卧,面向下顺槽方向,头朝老塘侧方向,经检查CH4浓度为0.3%,CO2浓度为0%,CO浓度为0%,T为21℃,经过2、9小队20分钟的清挖,于7时40分将2名遇险人员救出,由我队护送至井上交医生救治。2、9小队继续清煤至工作面65号支架。
  14日6时50分,3、4小队接到指挥部命令前往事故矿井,8时到达下顺槽,按指挥部命令继续清煤,10时30分,当清理到工作面68—69号支架,在架间发现1名(如图所示7号)遇难人员,面朝煤壁方向,呈站姿;另1名(如图所示8号),在69号支架人行道上,俯卧,头朝下顺槽方向,面向下,经检查CH4浓度为0.4%,CO2浓度为0%,CO浓度为0%,T为21℃,于10时50分运出;10时59分,当清理到工作面70—71号支架,在人行道上发现2名遇难人员,两者紧挨,其中靠近下顺槽的1名(如图所示9号)遇难人员,呈跪姿,面朝下顺槽方向,头朝上,另1名(如图所示10号),呈坐姿,面朝老塘方向,经检查CH4浓度为0.4%,CO2浓度为0%,CO浓度为0%,T为21℃,于11时20分运出,我队留三名队员在上顺槽检查气体情况,其余人员撤出。后按指挥部命令定时检查气体情况,每30min向指挥部汇报一次,确保救灾人员的安全;在瓦斯不超过1%的前提下,清理突出巷道,为防止煤尘飞扬,清理时不间断地洒水。该事故于14日18时处理完毕。
  此次事故处理,我队共参加6个队次,58人次,在事故处理中全体参战人员听从指挥,沉着冷静,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敬业精神,指战员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爬行进入灾区救出2名遇险人员,搜索并运出8名遇难人员(共9名遇难人员,其中1名由矿方救出),充分体现了我队是一支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专业队伍。
  4 经验
  ①事故发生后,鹤煤集团、六矿迅速启动救援预案,成立了由各级领导组成的事故抢险救灾小组,为事故的快速处置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②方案科学,措施正确。采取了有力的安全技术措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救灾方案,防止了次生灾害发生,加快了搜救速度,确保抢险安全。
  ③各级领导身先士卒,亲临灾区一线现场指挥。每班都有领导现场跟班、现场指挥,加快了救援速度。
  ④救护大队在第一时间到达事故地点展开救援,减少了伤亡人数,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建立兼职救护队的重要性。
  ⑤参战救护队员做到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吃苦耐劳,体现出了“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风貌。
  作者简介:
  胡小涛(1982-),男,河南鹤壁人,助理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采矿专业,现就职于河南能源鹤煤公司救护大队,从事矿山救护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陕西历史文化悠久,要提高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推介陕西美食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因此,陕西美食的法语翻译尤为急切.本文从归化的视角出发,通过直译法、释义法、音译法和混合译法这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运行业发展迅速,随着港口的大型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长较快,促进了水运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展开,在提高英语基础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英语演讲作为全面体现英语综合能力一项活动,近年来,在国内全面展开.本文将以“21世纪杯”
谢翱是南宋末年著名的遗民诗人,他一生游历福建、浙江诸多地方,结交广泛,友人多为志趣相投的义士文人,通过他的诗文作品可以对其交游情况有所了解.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矿山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需要加大对技术以及信息的应用,在机电技术以及自动化发展技术上,就要不断地加大投入和创新才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
抛锚式教学策略是建构主义“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中的一种,本文基于此教学策略,以儿童主题客房为例,分析了抛锚式教学策略各基本环节对应的教学阶段及该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
《指南》指出:"语言能力是幼儿在与人交流并使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的,语言发展对于幼儿尤其重要,尤其是在口语发展的特殊时间段.通过解读《指南》中语言领域活动目标实施现状,
王猛是我国东晋十六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前秦在王猛治国理政思想的直接指导下,由起初一个弱小又野蛮的政权,逐步走向文明和善治,进而统一了最具民族复杂性的中国北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也越来越深入,比如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存在这很大的现实主义,有着一定的研究意义.我国从封建时期到新中国的成立,女性的地位
谷干城是日本19世纪的社会活动家、陆军将领、政治家,是明治维新的参与者.由于其家学渊源,让其有机会到江户游学,接触了当时较为热门的两种改革思想,因此其在倒幕运动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