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导丝外套管技术在食管支架置入术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w031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3年Frimiberger应用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狭窄以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严重的食管、贲门癌性狭窄和(或)瘘患者的扩张、支架置入不借助X线监视,内镜直视下要获得引导导丝进入胃腔而非假道的确切判断,仍是临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1998年5月至2006年10月,我科在内镜下支架置入术中,采用导丝外套管技术确认导丝进入胃腔,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1年前,应本刊所邀笔者撰写了“合理应用超声内镜,提高消化病诊治水平”的述评,1年过去了,中国的EUS做了些什么?中国EUS的现状如何?与世界EUS的差距在哪里?2008乃至2009年中国EUS该如何发展?带着这一连串的问号,笔者就此谈一点己见,供大家讨论。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来势汹,出血量大,病死率高。静脉滴注善宁及经内镜注射硬化剂疗法(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是目前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手段。本文回顾性地观察了静脉滴注善宁联合EIS与单独EI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分析善宁联合EIS能否提高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检测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活检物中CEA、CA19-9常用肿瘤标志物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1月间的65例胰腺癌患者和2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行EUS—FNA,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EUS—FNA活检物的离心上清进行CEA、CA19-9检测,并与该患者外周静脉血清中的CEA、CAl9-9进行对比和分析。随后对临床可疑胰腺癌而EUS—FNA病理学检测阴性
患者男,60岁。下腹痛反复发作3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2d入院。食体:全腹稍膨隆,轻压痛,肠鸣音8~9次/min血、尿常规术址异常,腹部平片及B趟检查考虑肠梗阻经抗炎、解痉、补液及胃肠减压,病情尤缓解,于入院第3天清洁洗肠后柬我科肠镜检查。电子肠镜下:肠道准备好,升结肠技肓肠有一约3.01cm×3.0cm×2.5cm球样隆起,其背侧面可见宫颈样开口,抽注气时隆起大小可变化及蠕动,表面黏膜红润,见图1
期刊
期刊
胆胰管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und,IDUS)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价值。现将我科利用超声做探头(miniprobe sonography,MPS)探测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情况报道如下。
目的应用色彩增强技术(F1CE)联合内镜观察食管病变后食管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的改变,探讨FICE在食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患者先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食管病变后再利用富士能EG-590ZW内镜行FICE观察,分析食管病变后食管上皮IPCL改变,并研究了31例浅表性食管病变的IPCL与病理组织学之间关系。结果(1)FICE放大观察将IPCL分为4型:Ⅰ型IPCL分布均匀,形态规则,见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广泛应用在临床,其并发症主要有胆总管损伤、脏器穿孔、出血和结石残留,术中极少发生张力性气胸,现将我院临床中遇到的LC并发张力性气胸2例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患者男,39岁。主诉:右上腹痛1个月。阵发性绞痛,向腰背部放射,可自行缓解,伴有畏寒发热,在外院B趟示胆总管结石,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各项体检均未见异常。B超:胆总管扩张达14mm,其内5mm强回声,后伴声影。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