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的前世今生:记录时代变迁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angto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前:春运,一头连着家乡的年味,一头连着异乡的打拼。又到一年春运时,每年此时,大江南北,随处都是迁徙的人群,总人次相当于全世界约1/3的人口数。因而春运被称为人类规模最大的周期性大迁徙。
  春运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唯一不变的,是它所承载的中国人的乡愁与磨难。
  1953年,由于新中国经过了3年恢复建设,物价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人员往来增加,加上实行公休假制度,大多数职工假期回乡成为这一时期客流人群。这些都给运输能力相对紧张的铁路增加了压力。同年9月,铁道部第一次明确春运期限为春节前后一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春节客运”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消息中的时间也正是本年:“铁道部指示各局做好春节客运”。
  至此,“春节客运”不但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被当做问题被当时的铁道部门所重视,从此,正式奏响了铁路春运的序曲。
  但从有全路性统计数字可查的角度看,专家们一致认同,铁路春运是从1954年开始的。这一年,全国春运客流为73万人次。
  1957年初,春节期间的交通运输已经成不容忽视的问题了。《人民日报》第一次为此发表了一篇社论,题为《春节期间的交通问题》。
  经济复苏带动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的初步形成也带动了春运的初潮,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58年。
  1958年,大躍进成为当时国家的政治战略。实行战略性的“建设大西北”、建设“大三线”的大工业化进程成为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主导。于是,西部地区的重工业从山东、河南、安徽等人口大省招收了大量的劳动力。每年,国家企业就按规定给他们放12天的“探亲假”,来回路费全程报销,路程消耗的时间不计在内。
  春运的最初主力就此产生。每到春节将近,总有大批量的工人争相踏上东去的列车,将陇海线挤得“水泄不通”。那时一个奇怪现象是:春节前,人们大量自西向东流动,而西去的列车则相当宽松。春节后,情况则完全相反,西去的列车就如同节前东去的列车一样拥挤,而东去的人们则像节前西去的人们一样。
  到了“文革”后期,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上海北京等地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都“充实”进了大西北,铁路更加忙碌了起来。
  上世纪80-90年代:农民工成为春运的主力军
  1989年,春节刚过完,湖南怀化市16岁的少年李力(化名),决定跟着舅舅出门打工。临走前,妈妈亲手在他的贴身内衣里缝了几个口袋,用手绢把家里的大部分钱包好,塞进了这些口袋藏好。
  一头挑着衣服被褥,一头挑着腊肉、干辣椒等食物,李力用一根扁担挑着全部家当出发了。
  一到火车站,他就吓傻了:他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人。“到了站台,舅舅把我的扁担一拿,边使劲把我往上推,边说‘快上去占个座位’。我个子小,一下就挤上了火车,在人群中钻了半天,好不容易抢到了个位置。”20多年过去,李力依然记得当年的情形,“我看有人从窗户上爬进来,就赶紧伸出身子喊我舅舅,他把行李从窗户塞进来,接着自己也爬进来了,据说还是有好心人帮忙托了一下屁股才进来的。大冬天的,人人都挤得汗直流,车厢里到处都是人,下不去脚,连厕所里都挤了十几个人。”
  在后来十多年的日子里,几乎每年春运,李力都在火车上颠簸,睡过行李架和座位下面,蹲过洗漱间和厕所。   “整个车厢里臭气难闻,打开车厢门的时候,会觉得一股腥臭的热浪扑面而来。不过时间久了,也闻不出来了。我有经验,开车前紧紧抱着行李,不然列车员把你的行李扔下去了,你就只好下车坐下一趟。不过这还算幸运的,买不到火车票更遭罪。”李力说。
  《人民日报》编辑袁晞于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第二年开始经历春运。据他回忆,刚到北京那几年,北京到成都硬卧55元一张,排队一会儿就能买到。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就连这家中央新闻单位的年节订票员也买不到票了。他只能花一倍的价格买软卧。几年后,什么火车票都买不到了,只能坐飞机回成都。节前全价票,两口子往返5000元,被同事戏称为每年损失一台大彩电。“当年在成都,车站管理者要求买票的人必须一个人紧挨着一个人,后一个人必须抱着前一个人的腰,也不管前后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这样做不至于有人加塞儿,也可尽量避免出现混乱。”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背景】李力不知道的是,5年前社会学家张雨林首次提出“农民工”这个词汇,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国家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广东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吸引大量劳动力,无数像他一样的人,从家乡奔向全国各地,希望能够发家致富。乘火车早已从奢侈品变成了大众的出行方式,农民工成为了春运的主力军。运力不足,超员严重……春运开始变成一年一度的全国性问题。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从此,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一页。现代意义上的“春运”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春运也开始了新的篇章。
  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春节,由于农村经济政策落实,节前节后城乡集市贸易更为活跃,加上大专院校扩招,学生回家,知青回城,农田水利建设民工返乡,港澳同胞探亲访友,职工探亲密集,春运之路变得更为拥挤。1979年1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消息称春节期间有1亿人次乘火车。
  1980年1月11日,现代意义上的“春运”字眼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铁道部决定全路在春运期间将增开临时长途客车24对”。第二年3月10日,“春运”二字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的标题上。从此,“春运”成了中国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繁的一个关键词。
  1983年,春运由各省、市、自治区协助铁路变为铁路、道路、水路、航空分工协作,全社会支持,成为了春运运输能力层面的分水岭。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春运不再是铁路包揽天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加入了春运的大军。随之而来的“买票难”便成为这一时期最鲜亮的名词,在各大城市,买票的“人龙”成为城市的奇特景观。
  1987年春运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民工潮春运,铁路旅客已近1.3亿人次,民工潮从广州火车站爆发,并于1988年席卷全国,最终发展为春运的另一个代名词。
  1988年《人民日报》刊发了“全国每天有70万人站着乘火车”的报道,报道称大部分列车都超员80%以上,个别列车高达100%。
  延续到90年代,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后,以经济发展传导的春运现象又有了新的变化。以“民工流”为主力的旅客全民化,成为90年代春运的鲜明特征。
  “民工流”成为春运的绝对主力,加之恢复高考以后逐年增加的学生流、做生意的商人流,汇聚成了新时代的春运主力军。此时,火车的拥挤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个别地区,已经蔓延到全国。只要有铁路的地方,就一定有“拥挤”。航空以及公路运输加进来以后,对铁路的压力也没有太大缓解。
  21世纪:进入了高铁时代
  在济南做灌汤包生意的老吕夫妇已经来山东六年了,他们的老家在安徽芜湖,是标准的皖南人。随着2018年春节的临近,他们把买票的事宜提上了日程。以往,老吕怕买不到票,12月份就去火车站排队了,不过今年,这个任务交给了他们17岁的儿子小吕手上。
  春运期间,小吕边复习功课边盯在网上“买票”,不幸地只买到了普通快车的硬座。
  下午5点30上车后,老吕一家三口和农民工、白领等各式各样的人挤在一起,但毕竟有座位。无聊了看看ipad上的电影、上上网,饿了去餐车吃饭,再跟隔壁的人聊聊天,困了就打个盹。“7个小时的车程,很困,空气不怎么好。如果买到高铁票就好了,只要三个小时” 小吕说言语中略有遗憾。
  【背景】几十年来,异乡人回家的心情没变,路途的终点没变,但从购票开始一直到推开老家的大门,很多细节都已犹如云泥之别。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快,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经过7次大提速,进入了高铁时代。虽然春运依然是全国大难题,其“痛苦指数”明显下降。“春运变迁”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结构以及民众思想观念的“结构性变化”。
  抢票“战场”前移
  出行需求短时间内几何级数增长,无论是增加运力还是出行方式多樣化,都无法改变“僧多粥少”的结构性矛盾。“一票难求”因而一直是春运的第一大难题,彻夜排队买票、从黄牛手中买高价票等曾是很多人的春节“痛点”。
  如今这一幕得到改观。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改变了春运抢票格局,“提前购票,到点候车”成为常态。其中,网络售票渐成售票主力。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营运部副主任黄欣称,目前互联网购票已经占到总购票量的70%,而手机客户端购票又占到互联网售票的70%。
  另一方面,随着铁路运力持续提升,春节“走得了”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春运旅客发送量连续大幅增长。
  高铁成运力中坚
  新一代人的春运记忆将是高铁。随着“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成型,大中城市之间、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时空距离被大幅压缩,高铁对铁路运力的提升无疑居功至伟。
  以上月开通的沪昆高铁为例,从上海到昆明,由以前的30多个小时缩短为11小时左右。
  2016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超过2.2万公里,占全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动车组完成工作量超过客运总量的一半以上。
  乘车环境大为改善
  原来的春运好似一部“人在囧途”,不用说过道,就连厕所,甚至是行李架上也会挤满旅客,上车需“飞檐走壁”,想去趟厕所则无异于“拼荆斩棘”了。
  如今,高铁、动车日益加密,一趟车的乘客数量得到控制,乘车环境也得到改善。一人一座、偶有站票成常态,乘坐体验的舒适性远非以前可比。
  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铁也摆脱“白领”属性,逐渐成为农民工返乡的重要选择。
  从“手提肩扛”到“轻装上阵”
  在十余年前,对于很多返乡农民工来说,不异于一次“举家搬迁”,他们的行礼多数都是用蛇皮袋装着鼓鼓囊囊的被褥,还有干活用的工具,也有为家人准备的春节礼物。返乡农民工手提肩扛,火车票有时只好用嘴含住,行李常常把车厢过道堵的水泄不通。
  大包小包的现象仍然存在于春运之中,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轻装上阵,一个行李箱、一个双肩包常常就是全部行李。
  如今,网购和快递业飞速发展,返乡者人未到家,年货已储备好。物质日趋丰富和消费观念转型,意味着供需双方的不对等发生转变,过年所需物资不必一同千里还乡。
  而随着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对异乡人来说,回家也并非一年仅此一回。大包小包及其所蕴含的意义,也被分散在多次返乡经历中。
其他文献
最近,一位刚入行不久的写作者向我询问写作经验,问我如何才能跟大平台投稿,打开自己的知名度。三言两语说不清,我推荐他去看我之前做的相关分享课程,在其中我花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详细总结了一些重要的技巧和方法。谁知,他一听课程时长,就着急了:1个小时?太长时间了,我不需要课程,就想了解点干货!我提醒他:这个课程就是实用的干货经验总结。他答:干货几句话就该能讲完了,哪里还需要一个小时!  后来,我了解到,
冬,昼短了,光少了,夜沉了,心情也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更想念四季如春的南方。  就把思绪停留在那座偶然邂逅的南方之城吧——香港,因台风而暂留24小时的相遇,来不及细细品味你,更没有时间去judge你的好坏,只是从红磡走到尖沙咀,沿着海,任由湿湿咸咸的海风婆娑,穿梭在建筑的光影里,步伐如海风般任性。  香港真是一座适合散步的城市,也难怪My Llittle airport会写出《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
看 浅水处浪花簇拥  待我一回头  却瞧见这般温暖的凝视  倘若夕阳正好  与你一同观海  何尝不好  就像你看着海  而我眼里的风景却只有你  呦呦鹿鸣  悠悠我心  你独自眺望这座城市的背影  让我不忍打扰  当你的手被挽起  缓缓走下阶梯  我却忍不住热泪盈眶得感动  当你年过花甲  却拉着行李带着相机为风景定格记忆  我该庆幸拍到你这追寻风景的身影  别人在拍路上的景  你却定住脚步将他拍
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是中国首家海岛型国家5A级景区,位于海南岛的东南海面,坐拥热带原始岛屿特有的地貌和稀有的海洋生物资源。  地处海南东线黄金旅游带的这座小岛,拥有石奇、沙白、木秀、山峥、草嵘、花艳、海蓝、峰俊、岩俏的自然美,被誉为“坠落红尘的天堂”、“心灵的分界岛”、“一个可以发呆的地方”,并且有很多套现欢乐的因素,湛蓝大海的惊喜、水上项目的刺激、可爱海豚海狮的友爱、饕餮海鲜的诱惑。  小岛叫分
因为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90后女演员蓝盈莹火了一把。很多观众第一次知道了蓝盈莹。最终,她作为唯一一位入围三强的女演员,夺得亚军。  在此之前,作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青年演员,蓝盈莹在电视剧《甄嬛传》中饰演的浣碧、《外科风云》中饰演的杨羽都比她本人更有知名度。《演员的诞生》后,有人替她高兴终于熬出头了,也有人替她可惜,一个如此优秀的演员竟然要通过真人秀才能被观众注意到。但对于蓝盈莹而言,比成绩更
那是双刚健有力的手。那双手能够轻松抓起40公斤的重物。由于常年摩擦,掌心长出了厚茧,不止如此,从指尖到虎口,手掌的每一寸肌肤,都有硬塑料般的触感。一只拇指外翻,无法弯曲,那归咎于一场工伤事故。如果忽略这一点,在搬运工人群体中,那是一双平凡无奇的手。  不同之处,在于那双手的主人。一个年轻的女人。  网友们叫她“港版罗拉”。从20岁起,她就是一名运输工了。直至一年前,她在香港半山区工作时被路人拍下的
从7 月18 日开始,儋州团市县组织由40 名在校大学生组成的支教队伍分别奔赴兰洋、王五、南丰、光村四所小学,展开了为期两周的公益支教活动。他们来自全国各高校,其中37 名是儋州籍学生。  这40 名大学生的到来受到了兰洋、王五、南丰、光村镇小学领导和家长的欢迎,兰洋教学点目前已有200 多名学生,都是家长自发地将孩子送到这里,一位王姓家长说道,“这些大学生都非常负责,小孩回去都说非常喜欢这几个年
迪拜当地时间10月25日13时,在《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海口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这是海口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获得的又一块重要金字招牌。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名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代表,见证了这一光荣时刻。  海口自古有“水城”之称,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近年来,海口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湿地保护
2017年12月18日,团澄迈县委、县教科局、县少工委联合举办“献礼十九大 青春立新功”2017年澄迈县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大赛。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周领军,县委常委、统战部长、直属机关工委书记魏和金等领导出席。各中小学校长、分管副校长及各中小学少先队大隊辅导员共300余人参加活动。  本次比赛邀请海南省艺术教育促进会会长、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赵玉生等5名专家教授担任评委。  1
最近半年,奢侈品网站风起云涌,截至2011年底,已披露的奢侈品网购平台已有20起。在这个电子商务逐渐成熟的时代,各传统行业开始迈进网络营销的行列,奢侈品也不例外。尊酷网是国内首家奢侈品折扣一站式购物平台,其在创业前期就界定了尊酷的“目标受众”,这个小众他们称之为“Lola和Angel”的混搭。  尊酷的故事,有个与偶然相关的庸俗开始。  2010年的一次社交聚会上,文颐遇到了侯煜疆。前者是巴黎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