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从哪里来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q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这个重点难点的方法,关键在于培养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那么,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从哪里来呢?在笔者看来,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二是来自学生对写作技能的掌握,三是来自学生写出好文章后的荣誉感成就感。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兴趣;鼓励;技巧;荣誉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要学好写作文,那就一定离不开对作文这门功课的兴趣。问题的关键是,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从哪里来?在我看来,不外乎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来自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二是来自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三是来自学生写出好作文后产生的荣誉感成就感。
  首先来谈谈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从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中来。这是因为小学生从识记性的学习,过渡到创造性的写作,难度上是上了一大台阶。此时的他们一无足够的写作素材储备;二无写作的技巧可言;三无写作的经验可谈。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陷入无法应对的困境之中,勉强写下一篇习作也自然难免漏洞百出,甚至是一无是处了。面对这样的作文,作为老师的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对学生如实相告,说你的这篇作文如何如何的不好,把作文中存在的十个八个问题都一个一个地指出来,优点是一个也找不到,就一个优点也不说。就这样,一盆冷水把他们原本的一点点写作的热情火花彻底地浇灭了。这种做法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大的,往往使学生从此对作文望而生畏,对写好作文是不抱任何的希望,自然是興趣全无了。被老师要求之下写几段话,也往往是为了应付老师而东拼西凑的,要想重新激发起他们对作文的兴趣,那真是难之又难了。而另一种选择是,只要学生作文的书写是工整的,就无论学生的作文写得如何的不好,存在十个八个的问题,总是先肯定他的作文写得不错,态度认真的都可以评判为好作文,优点是一大堆,不管有多少缺点和不足,指出的缺点永远只有一个,只有那么一点不足,只要能如何如何地修改一下就好了。我们选择这样评判作文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评判作文一是可以保持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不至于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的情绪;二是可以让学生乐于修正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使他们认为自己的作文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因而愿意为修改好作文,不断地付出努力,不断地纠正写作中的缺点,不断地取得进步,使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地得到激发。
  学生的写作兴趣,除了来自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其次就是来自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这是因为前文中老师对学生的表扬纯属善意的谎言,这样的谎言只能“骗”学生一时,不可能长期“骗”下去,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写作的技巧,拥有了较强的写作能力,能写出更好的作文,得到更多的表扬与鼓励,在心理上获得更多的满足,学生才会真正对写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必须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方法也是很有讲究的。我的做法是先训练学生围绕中心句写好一段话。例如围绕“今天真热呀”这个中心句来写一段话,我就先引导学生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观察天热时大地上植物的情况,动物的表现,大人、小孩的表现,说说自身的感受。再明确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观察在中心句的后面写上四句话,并加上一个运用了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
  又如围绕中心句“小弟弟真可爱”写一段话时,我就教学生先观察小弟弟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把自己观察到的说给大家听。再明确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观察在中心句的后面写上描写弟弟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话,每个方面写一句,也是必须有一个运用了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
  再如在围绕中心句“这花真美啊”写一段话时,我就教学生如何观察花的形状、颜色,再闻一闻花的气味。看着这样的花,闻着花的香味,你有什么感觉?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增强一下描写的效果?
  还如围绕中心句“这事真有趣”来写一段话,我就先引导学生说说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有些什么人?发生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怎样引起的?事件开始是怎样的,接着怎样,然后又怎样,结果如何?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以上四种围绕中心句写好一段话的训练,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观察、描写、叙述、议论这些写作的基本技巧。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方法就解决了学生无话可写的问题。在解决了学生无话可写的问题之后,再循序渐进的教学生如何去立意、选材、谋篇,怎样开好头,怎样结好尾。学生掌握了这样一些基本写作方法后,就会感觉到写作文并不是很难,甚至会觉得很有趣味的。这就是学生的写作文的兴趣来自于对写作技巧的掌握的原因之所在。
  其三是学生的写作兴趣还来自写出好作文后的荣誉感成就感。学生费尽心思,认认真真写出了好的作文,他们心中充满了获得好评的期待。对此我们绝不能只写两句评语,给他80分、90分了事,必须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荣誉感成就感。怎么给学生更多的荣誉感成就感呢?我的做法是,根据作文优秀的不同程度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一是由学生本人在班上宣读自己的优秀作文;二是打印张贴,号召全班学习;三是学生写了优秀作文后向家长报喜;四是向有针对性的刊物投稿。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荣誉感成就感,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我深知教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很多,但就我教学生写作文的实践来看,首要的还是培养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突破语文教学中作文这个重点难点。那么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从哪里来呢?我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就是从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中来,从学生掌握的写作技巧中来,从写作成功后获得的荣誉感成就感中来。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楷书是在中国书道中最为普及、最具实用性的创作及表现形式。何谓楷书?翻看书史,楷书亦曾被称为“真书”“正书”,甚至“隶书”,其表现形式除了我们今天熟悉的唐宋以来的正规楷书外,还包括晋楷、魏碑等。楷书是一个较之此前的甲金文字、篆书、隶书等有明显区别;在表现、书写等形式上十分复杂和丰富的书道门类。在书界言及书道的种类,至今犹说“真、草、隶、篆”,而不言“楷”,即是以“真书”作为“楷书”同义词。在唐代张怀
自国家新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以来,校本课程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全国的中小学校或多或少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范围内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活动。随着深入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也日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课程与教学的分离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所谓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主要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课程规划和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之间的脱节甚至背离。例如,有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只重视所谓的课程规划和设计,
过马路时,我习惯性地把手伸给女儿,说:“宝贝,把手给妈妈。”7岁的女儿走过来,将左手伸到我的腰间,右手则拉起我的手放在她的肩上,说:“妈妈,我们这样像不像姐妹?”女儿可爱的举动令我哑然失笑,心里却有一种无法描述的失落。似乎是不经意间受了点化,女儿猝不及防地长大了。每当我以母亲的口吻命令她做什么时,她总是有意识地用言行淡化我的权威。可在我的眼里,她一直还是那个蹒跚学步时向我伸出小手、嚷着“妈妈抱”的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培育者,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的质量和速度。一个学生、一个班集体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正确教育和管理。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有十多年了,在我看来,教育是一门科学,管理是一种艺术。一位管理班级不成功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中肯定有一条,那就是热爱学生。有了爱就会有信任,有责任,那么,教育就
传言很久以前,外国人在绘制中国地图的时候,可以不标明任何城市,却唯独不能没有瓷都——景德镇。这是一座既简单又复杂的城市,是一座有酒、有诗人、有画家、有泥土的城市。  都说瓷器是景德镇的灵魂,那么收藏了众多古代名窑的古窑民俗博物馆,便是景德镇最重要的地方。博物馆内处处都有瓷的痕迹,瓷铺的小路,瓷片砌成的小桥,甚至连垃圾桶也做成了瓷器状。如果你想要见识最炉火纯青的制瓷古法,便要去寻访博物馆里的制瓷老师
一、什么是“寄于形”的隐含义素  隐含义素是指依附于词的理性意义而未进入释义系统的附带义素,是“那些在共识前提下被暂时放弃的、潜在的、反映事物次要特征及其主观认识的义素”。不同类别的隐含义素有不同的探求方法:对于“寓于音”的深层隐含义(即核心义素),“语音线索是我们认识和研究词的深层隐含义的重要途径”,即根据同源词之间“音近义通”的规律,以语音为线索归纳同源词的共同核义素;对于“依于义”的隐含义素
女性文学在英美文学世界里具有无可取代的历史意义和思想价值。女性文学常常能反映出人们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和向往,对于当下倡导女性独立的社会现实也具有积极的意义。19 世纪以来,英美文坛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通过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与细致入微的笔触创作出诸多广受好评的作品,塑造出无数个性鲜明、富有魅力、深入人心的女性形象,从而奠定了她们在整个英美文坛甚至世界文坛中的重要地位。  王红丽著的《英美女性
在当前如火如荼的课改浪潮中,地方课程像一股清冽的清泉,涤荡着传统教学理念和运作方式,为传统教学吹进了缕缕春风。地方课程是一种独特的课程形态,它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与自主性于一体的课程,在课堂上可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方课程的兴趣,让课堂精彩起来呢?笔者通过收集和探访,悟得点滴启发,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地方课程。本文从以下三个
如何构建核心概念是近年来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要知道一系列的科学事实,更重要的是要围绕核心概念构建知识体系和模型,并广泛运用科学概念解释自然现象”[1]。而围绕着核心概念设计和实施教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澄清所学生物学事实、一般概念与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能在新情境中实现对概念的迁移应用;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形成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为此,《
2013年1月8日,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了“教育政策研究成果交流暨国家教育政策重大选题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国家督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庞丽娟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于安教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袁本涛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岳昌君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