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的奇迹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室是平凡的,却可以创造奇迹。越是遇到学习生活中杂乱无章的学生,越是对教师爱心与智慧的考验。我班一位学生平时丢三落四,我耐心地帮助教育他,有一次,他丢失了课本,我利用这个契机,对他进行教育,促使他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平凡 奇迹 爱心 智慧 习惯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80-02
  教室是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室是平凡的,但却可以创造奇迹。读了美国教育家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把教室当成自己心灵的家园,致力于营造教室的“生命场”,为学生的成长付出自己的心血,就能够在平凡的教室中不断创造奇迹。
  雷夫在将近1/4个世纪的时间里,把自己的满腔热忱倾注在一个小教室里,铸就了自己教育生涯的辉煌,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启示。其实,在许许多多的时候,我们面临着和雷夫相似的情境。但同样的情境,却体现出不同的老师的境界。
  在书中,雷夫给我们展示了很多很多我们似曾相识的场景,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使我们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的经历。
  书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三年级学生艾力克斯的书包很乱,实际上,比“乱”还可怕——十足像个塞满纸张、资料夹,以及糖果的核爆灾区。艾力克斯的老师对着艾力克斯大吼大叫,还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都倒在桌上给同学看。接着,他叫学生去他车上拿照相机,把桌上的一片狼藉拍下来,还对艾力克斯说,他会在家长返校夜向所有来宾展示这张照片,让大家知道他有多邋遢。最后,这为老师还做了一件事情——他对全班同学说,大家如果有垃圾要丢,不要丢到垃圾桶,直接丢到艾力克斯桌上就好了。雷夫认为可以把握这次机会对艾力克斯进行教育,可这位教師却残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看到这里,我的内心感触很深,在我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学生,有时候,看到学生表现不好、犯了错误,真想狠狠地教训一下学生,随着阅历的增加,我逐渐体会到:越是遇到这样的学生,越是碰到这样的情况,越是对教师爱心与智慧的考验。今年担任初一级部班主任,全新的环境,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压力的增大,使许多学生难以适应。班上一名男生李涛,平时总是丢三落四,他的课本总是散乱地堆放在课桌上,桌洞里更是乱成一锅粥,学习用品常常丢失,为此,我没少为他操心,甚至常常帮他收拾。尽管我不厌其烦地教育他,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期中考试快到了,师生都在紧张地复习。我刚刚上完两节课,感到非常疲惫,正想稍微休息一下。李涛急匆匆地走到我跟前,急得快哭了,原来他的语文课本找不到了。我一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你真能找麻烦......但我很快冷静了下来,快考试了,一定要让他静下心来复习。我安慰了他一番,并借了一本语文书给他,嘱咐他好好复习,他很快平静了下来,但通过他的表情,我能够觉察到他对我的做法感到有些“意外”,也有些感激。很快,我利用班空时间帮他找到了书,期中复习、考试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我们似乎都忘记了这个“小插曲”。
  忙碌过后,我又忍不住想起了李涛丢课本的事。我感到这是一个促使他改变丢三落四习惯的一个转机。因为在丢课本之前,尽管我针对他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他好像思想上没有什么触动,丢了东西往往感到无所谓,对我的教育也无动于衷。而丢课本的时候,他那焦急的样子,使我深信,他心里真正感到难受了。我当时对他丢课本的冷静处理,使他内心不能不有所触动,他当时的心理及行为上细微的反应,使我相信,他发自内心地理解了我对他的关心,接受了我的做法,如果这个时候再趁热打铁,对他进行教育,一定能够事半功倍。李涛比较有上进心,尤其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于是,我找到了李涛,和他一起分析期中考试试卷,在分析试卷时,我尤其留意他因为审题不认真或是答题粗心而导致的错误,不时流露出惋惜之情。他似有所动,甚至唉声叹气,埋怨自己为什么考试的时候不能再仔细一点儿?见此情景,我趁机开导他:良好的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针对他的情况,我给他提出了几条建议:按照不同学科,使用文件袋装学习用品,这样既有条理,又能够快速的收拾学习用品。每天利用晚睡之前的时间反省一下自己一天做过的事情,回想一下一天学过的知识,看一看有无疏漏。重要的事情要书面进行记录。及时地求助于家长、老师和同学。他心悦诚服的接受了我的建议。桌面变得整齐多了,桌洞也不那么乱了。
  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其家庭密不可分,要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教师同家长共同努力。为了巩固成果,我还专门进行了家访,了解了李涛的家庭情况,得知其父母对李涛的生活学习干预过多,甚至包办代替,天长日久,导致孩子自理能力较差,我诚恳地与其父母进行交流,建议他们适度地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可以对孩子提出具体要求,在孩子做的过程中,父母适当进行监督,这样既锻炼了孩子,又发挥了家长监护教育的作用。我还邀请他的父母到我们班教室进行参观,并了解孩子在教室中的表现。
  我还注重发挥学生同伴互助的作用,促使他们互相督促、共同提高。我要求,李涛小组四个同学平时互相提醒,并对他们进行“捆绑”式的评价。
  一个学期快过去了,现在的李涛有了很大改变,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了足够的爱心和智慧,在他的身上,在我们的这个教室中,一定会产生奇迹。
  教室的空间是有限的,教室的能量可以是无限的。在教室中,每天发生的都是平凡的事,但只要我们像雷夫一样用爱心去滋润,用智慧去打造,我们每一间教室,都会像第56号教室一样充满魅力,天长日久,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
其他文献
19世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给他一个诗人朋友的妻子写信说:“自从你给了他幸福,他就很少歌唱了,诗人是苦恼的夜莺,折磨他吧!让我们再谛听他那苦恼而甜美的歌声。”诚然,自古至今,诗人们若荆棘鸟,执着的寻找着荆棘树,最终一头扎在最美丽的一株上,唱出最凄婉动人的歌声。翻开中学生的语文课本,即可印证。穷困潦倒之杜甫,呕心沥血之李贺,葬身汨罗江之屈原,政治失意之王安石,亡夫亡国之李清照……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中
期刊
阅读理解在新的中考改革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由原来的30分提升到了32分。150分的语文试卷中占比超过五分之一,文学作品类阅读占到了20分,济南市对于7:2:1的试卷难易程度的区分中,阅读中有2:1的设题,也就是说中等难度与高等难度的题会出现在文学作品类的阅读上。政策一出,考生草木皆兵,对于阅读束手无策,寻找良药,但又发现鱼龙混杂,难以判断。我结合十年的一线阅文教学经验,对能涉及到的阅读题型都进行了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转变,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原来的粗犷型逐渐向精细型转变,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育需要夯实从“工人”成长到“工匠”的基础,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教育中,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工匠精神 中职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区中职学校快速发展,学生人数逐年增多。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必要环节,在中职学校整个教学和管理中显得十分重要。中职教育在我区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而我区的职业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德育教育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本文针对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 问题 对策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在小学音乐課堂现状中,经常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体验过程被动学习,体验内容侧重形式。针对这一现象,我做了以下实际解决对策:结合课标理念,丰富体验形式;探索课堂实践,提升体验层次,包括计划性体验、多样化体验;关注学段差异,提高体验质量。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概念、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 体验活动 自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水墨画作为中华名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门艺术门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阐述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以传统文化引领,在教学中巧妙地融入名家作品,以名家作品导学、促学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呈现笔墨童真。  【关键词】儿童水墨画 教学方法 笔墨童真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50-02  教育部长
期刊
【摘要】美术教育由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两部分组成,美术欣赏是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美术欣赏同其他领域活动一样,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宜的美术欣赏内容以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并引导幼儿实现有效欣赏。  【关键词】美术欣赏 生活 动物 皮毛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40-01  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欣赏周
期刊
面对新世纪对艺术数育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竞争和社会的发展,在兴教育科技兴国的今天,教有部已明确指出改革教育体制,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美木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因势利导地寻找与百科文化接轨的切入点,创建综合性强的“智能式素质美育”使中国的美术教育发展有了希望,因此如何端正思想确定教育方向,创造新的美术教育观念,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在实施素质教有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是
期刊
【摘要】辨析病句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难点,在复习备考时仅仅按常规思路,从病句的六大类型出发,理论上寻找揭示句子的病因常常不夠迅速、高效,如能熟悉一些易致病的“敏感点”、迅速找到致病的部位,定点审视,巧抓致病的关键词(或短语),往往能快速地“探”出句病,便能无惧“浮云遮望眼”。对此,笔者谈谈容易导致句病的一些敏感点(介词、并列短语、关联词、数量短语)以期对考生备考和语文教师教学有很好的帮助。  【关键
期刊
盘点2017年的教育大事件,其中不乏令人振奋的教育新成果,但也有骇人听闻的师生矛盾造成的流血事件,其中最令人震惊的事件无疑是发生在湖南沅江三中罗某杰与班主任鲍方之间发生的冲突,最终鲍方老师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身中罗某26刀而惨死。到底是何仇何恨令学生如此痛下杀手?事发后,人们自然会从师生双方个人品行方面寻找原因,然而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学生罗某在同学老师的眼中除了平时沉默寡言外,是个成绩优秀,令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