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控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一直是困扰着工程界的难题。由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所以水泥水化的热量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这样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出,以至内外温差过大,再加上存在外约束使其不能自由变形,因而产生温度应力。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的特点和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施工;温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规模工程建设的日益增多,大体积混凝土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实际当中。但目前,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裂缝的发生,但裂缝仍时有发生。为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研究其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及其施工特点
  研究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的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问题,首先要明晰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与施工特点。具体如下:
  1.1 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
  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是:“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
  1.2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
  (1)整体性要求较高,往往不允许留设施工缝,一般要求连续浇筑。
  (2)结构的体积较大,浇筑后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量大,并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从而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引起较大的温差应力。
  2、温度应力的产生过程及裂缝的产生原因
  2.1 温度应力的产生过程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土弹性模量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一定的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叠加。
  2.2 裂缝的产生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与水泥水化热、外界气温的变化、约束条件的变化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等因素息息相关。
  2.2.1 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断面较厚,水化热聚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引起急剧升温,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为20~30℃甚至更高。
  2.2.2 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是浇筑温度、水化热的绝热升温和结构散热降温等各种温度的叠加之和。温度应力是由温差引起的变形造成的,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
  2.2.3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由于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与抗裂的要求相互矛盾,故应选取在满足泵送的坍落度下限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水灰比,因混凝土中水分越多,开裂可能越大。随着混凝土施工厚度增加,混凝土浮浆随之增多,因此应严格控制含水率,必要时调整混凝土水灰比,这对于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提高抗裂性是必要的。
  2.2.4 约束条件与温度裂缝的关系
  结构在变形时,必然受到外界条件阻碍,这种阻碍称为约束条件。在全约束条件下,混凝土结构的变形,是温差与温度膨胀系数的乘积,即:C=T•a,当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时,裂缝便产生。
  3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以及施工方面着手。
  3.1 控制温度的措施
  3.1.1 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控制
  根据原始情况计算出混凝土内部峰值温度,就可以根据影响峰值温度的因素进行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控制。控制温度主要从控制混凝土浇灌温度、温升、减少温差、改进施工操作条件人手,措施如下:
  1) 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在混凝土内掺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外掺料。由于粉煤灰具有一定的活性,不但可以替代部分水泥,而且粉煤灰顆粒呈球形,具有“滚珠效应”而起润滑作用,能改善混凝土的粘塑性,并可增加泵送混凝土要求的0.315mm以下细粒的含量,改善混凝土可泵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如图所示:
   图1 掺入30%粉煤灰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效果
  3.1.2 混凝土外部温度的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养护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控制表面温度:首先可根据不同环境采取蓄水和盖塑料薄膜措施,在此基础上盖上草袋和麻袋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冬季可搭设保温挡风棚进行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应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气温骤降时应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产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3.2 施工方面的措施
  3.2.1 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施工进度
  施工程序和施工进度安排,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基础约束区的混凝土在设计规定的间歇期内连续均匀上升,不应出现薄层长间歇。基础强约束区混凝土宜在低温季节施工;其余部分基本做到短间歇连续均匀上升;相邻块、相邻坝段高差应符合规范允许的高差要求。
  3.2.2 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从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途中和仓面温度回升以及入仓温度等几方面人手,具体措施有: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气温低的季节多浇,气温高的季节少浇,重要部位安排在低温季节、低温时段浇筑;提高骨料的堆料高度,在骨料仓上方设置遮阳棚以及对骨料进行预冷;采用加冰或加冰水拌和等。
  3.3 养护措施
  (1)加强混凝土表面保温,减小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可在混凝土顶面加盖保温层,适当延迟拆模时间。
  (2)排走混凝土内部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可在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管,通冷却水带走混凝土内部水泥水化发出的热量。
  4、结束语
  综上,本文在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概念与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最后对混凝土施工温度与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为了更严格把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关,以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更有效的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应着重从控制温升、延缓降温速率、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改善约束程度等方面采取措施,并根据现场测试数据及时调整养护措施。在具体施工中应采取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避免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昕鹏.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J].施工技术;2011,1
  [2]房春鹏.浅析大体积砼无缝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
  [3]廖智.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城市经济,2011,15
  [4]杨占坡,吕剑峰.论大体积混凝土常规温控防裂控制措施[J].内蒙古水利,2011,04
  [5]邹建立.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控制[J].河南科技,2011,14
  [6]王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计算[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7]周文.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J].水运工程,2006(2):94-96
  [8]阎仰忠.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控技术[J].山西建筑,2006,32(8):133-13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智能电网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并入电网,极大拓展了电力能源的来源。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电网控制的复杂性,因此对于整个电网的控制也变得极为复杂。而智能微网的出现,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探讨了微网综合控制。  关键词:微网;综合;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在各国政府支持下,分布式发电技术发展迅速,目前较为成熟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包括光伏发电
摘要] 主要通过一个工程实例,介绍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及施工中,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护坡桩反插钢筋笼技术、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技术在深基坑支护工程应用方面的工艺流程、加固机理、施工技术参数及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等。  [关键词] 深基坑支护护坡桩反插钢筋笼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总装备部7512工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出现,如何合理的设计给水排水系统,对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日常运行的经济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建筑内一些设施的布置、材料的选用、噪声的污染、节能环保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就给水排水方面存在的问题
摘要: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体现人文内涵和城市审美价值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部分。而景观设计是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兴起的一门新学科,随着我国城市建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搞好园林绿化是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园林植物作为街道景观的生命要素,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从植物与园林的搭配角度来论述景观设计,希望对有关部门提高借鉴意义,为实
摘要:输电线路是电网输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输电系统的更新换代促进输电网络效能的提高。输电网络管理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是优化输电网络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条件。随着输电量与用电需求的逐年激增,对于输电网络硬件设施的建设也在不断改进,电网的输电效能以及数据整理量将面临更大的考验,因此,输电线路信息化管理与运用地理信息化系统(GIS)都是目前电网建设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程之一。  关键词:输电线路;管
摘要:要深入学习相关现行规范,不断增加建筑美学知识,领会建筑设计师的本意,听取有关各方意见,按程序认真组织施工,最后才能设计和施工出协调、美观的石材幕墙。本文探讨了建筑幕墙干挂石材的设计与施工。  关键词:建筑;幕墙;干挂石材;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o study in depth the relevant existing nor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嵌入系统、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及MapXMobile等关键技术,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移动地理信息系统;嵌入式系统;GIS;GPS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理信息系统学科是一门结合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型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该学科发展迅速,在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摘要: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点,作为建设领域中的从业人员首先在思想上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抓重点,抓细节。 在工程实践中要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脉搏,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浪费,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工民建工程施工造价控制存在的原因,探讨了工程施工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造价控制与管理原因措施  中
摘要:线路巡检管理是有效保证输电线路及其相关设备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结合GPS(全球定位技术)和PDA(掌上电脑),利用线路巡检相关系统,结合PMS系统,进行线路管理提高了输电线路缺陷精细化。及时发现问题,趁早解决,完善线路缺陷,从而实现输电线路管理智能化、标准化、快捷化,保证线路安全稳定的运行。  关键字:PDA巡检系统、输电线路、缺陷    中图分类号:U463.62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