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批判性地域主义解读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tcf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提出入手,总结了全球化的内涵与本质,在此基础上,解读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及实践。
  关键词: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建筑创作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8-0083-01
  目前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各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的趋向也日益突出。地域主义作为建筑创作中的一种设计理念,强调尊重传统、反映现代技术、突出地域独特性,在应对全球化冲击的背景下又重新得到了重视和提倡。地域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尤以批判性地域主义在文化空隙中的澎湃发展最为突出。因此在当今全球化持续升温的时代,研究批判性地域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提出
  1981年当代希腊建筑学者A·楚尼斯和L·勒费夫尔夫妇首先在《网格与路径》一书中提出了批判性地域主义这一概念,他们认为批判性地域主义来源于地域主义建筑研究的先驱刘易斯·芒福德对地域主义的认识,继承了芒福德地域主义思想中对普遍性和地域性的认识。批判性地域主义作为一种带有批判思维的创作观念,楚尼斯夫妇认为批判性地域主义的重要特征是“批判性”和“陌生化”,既反对抹煞地域性,又反对完全照搬地域建筑传统。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进一步发展了批判性地域主义这一概念,他在1991年版的《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一书中,专门有一章阐述了批判性地域主义的观点,并介绍了一批他认为具有批判性地域主义特征的创作,包括葡萄牙的西扎、墨西哥的巴拉甘、丹麦的伍重、瑞士的博塔、日本的安藤忠雄、希腊的皮吉奥尼斯、西班牙的柯德赫等的一些作品。肯尼斯·弗兰姆普敦从理论上归纳了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七个特点:(1)是一种边缘性的实践,尽管作为对现代化的一种批判,它不会拒绝现代建筑遗产中解放和进步的方面;(2)是边界清晰的建筑,“场所—形式”的产物;(3)赞成把建筑的实现看作建构现象,胜于把它看作是把建成环境还原为一系列胡乱混杂的表面布景的片段;(4)对场地、光线和气候等地域要素做出反应;(5)对触觉、听觉和嗅觉的强调与视觉相当;(6)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在形式参照上,努力培育一种当代的面向场所的文化而不是把自己隔绝起来;(7)倾向于在那些以某种方式逃避了普世文明优化冲击的文化间隙中获得繁荣。
  批判性地域主义观念在当代的蓬勃发展远远出乎了肯尼斯·弗兰姆普敦在当时的认识,批判性地域主义的蓬勃发展说明它是一种具有生命力,一种有价值、有潜力、严肃、特定、现代而且是地方的建筑思想和实践。
  2 全球化的涵义与实质
  工业革命的爆发和世界市场的出现催生了一个全新的词语——“全球化”,“全球化”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国际经济学中。在现代语境中,“全球化”已然成为了一个极具扩张性力量的“现代性”概念。按照通常的理解,全球化是一个以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为主体的“话语”领域。在今天有关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种种话题中,“全球化”这个字眼俯拾即是。我们常常会看到和听到人们不假思索地说“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等等,这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巨大无形的力量,正把世界强行推进到一个叫做“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的实质是现代技术的突飞猛进打破了人类的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封闭性和局限性,世界各国人们的活动的相关性使世界成为了了一个巨大的地球村。
  我们辩证地来看,全球化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随着全球化在世界范围迅速展开,建筑作为一种经济、技术和文化的综合载体,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受到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都较其他领域更为突出。一方面人们享受着先进建造技术所带来的高效性和高舒适性,另一方面越来越趋同的建筑风格所造成的千篇一律的城市面貌又无法给人们特定的地域归属感。这种建筑文化和城市空间的趋同正是全球化在建筑领域的一个典型表现,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纽约、芝加哥,或是曼谷、首尔,城市中的大部分地区都失去了个性,彼此十分相似。
  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和民族文化的觉醒使得世界建筑文化与地域建筑文化的交织和冲突愈加复杂,近些年中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中国外建筑师屡屡中标,我国的许多本土建筑师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3 全球化背景下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及实践
  在当今全球化已经深入到世界各个领域的时代,我们不可能阻止全球化这一必然趋势,也不可能回避全球化带我们的冲击。我们必须认识到全球化不是西方化,而是一个多元发展、彼此共存的全球化。如果不能厘清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那么无论我们对全球化是全盘接受还是彻底抵制,都将显得底气不足。在建筑领域,地域文化能够为调节大同文化的影响起到重要的作用。邹德侬先生曾说过:“今天,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内容已经大大丰富了的全球化和地域性的关系,它们之间已不再是仇敌;应该全球化的建筑,就理直气壮地让它全球化;适合于地域性的,就毫不犹豫地归于地域性,‘多元共存’、‘和而不同’是当今世界的总体特征。”
  全球化不应成为文化变迁的阻力而应该成为加强各种文化之间交流的契机,肯尼思·弗兰姆普敦被有些人称为文化保守主义者,但是他并没有否认全球化的某种现实合理性,他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本身也可以理解为全球化时代的的一种建筑创作理念。批判性地域主义作为一种建筑创作理念,是一种辩证的表现,其建筑创作实践过程重点在于双重调解。既抵抗现代建筑文化的全球化,又吸收其合理的技术和思想;既着眼于特定地域的建筑传统,又重视对其采用“陌生化”的处理,对自身特定地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由于批判性地域主义在表达传统文脉和地域特色方面的积极性,在当代得到了迅猛发展。
  批判性地域主义并非等同于地方化,而是一种通过对地点与传统的考量而建立的地域确认的方式。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既批判大同文化,又批判自身的地域文化。批判性地域主义与浪漫的地域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它能够接受先进技术和思想,同时重视建筑的地域影响因素,比如地理、气候、材料等等,强调地域文化的意义并对其采取批判性的态度。
  批判性地域主义在当代世界范围内的实践更为人们瞩目的是有机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地方材料、地方要素和反应地域文化的设计,伦佐·皮阿诺设计的奇葩欧文化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奇葩欧文化中心位于太平洋上一个美丽的小岛上,皮阿诺以自然地貌、生态系统和当地文化的核心——神话作为设计的切入点,从当地木肋结构的棚屋受到启发,将这种古老的地域构造用现代技术诗意地呈现出来,与原始的棚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化中心就是由10个这种现代的棚屋所组成,并形成了三个真正意义上的村落,每个村落都拥有自己的独立的道路和公共空间,并且能直接通到大海。文化中心得到了的当地居民的充分认可,成为了表达地方精神和联系时空的桥梁。虽然设计是创新的,采用的也是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但是最终却完美的表达了地域特色。
  4 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虽然经济和政治的全球化使得地域文化的趋同化日益突出,但是经济全球化并不能导致文化全球化,世界各国将会坚持不懈地多寻求元文化的发展。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反映了建筑领域学者们为保持建筑地域性、突出特定地域独特性所付出的创造性努力。尽管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始终有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建筑师所进行的批判性地域主义实践毕竟表达了很多人面对建筑文化全球化所进行的一系列思考,重新使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本土文化。
  参考文献
  [1](美)肯尼思.弗兰姆普敦著.张钦楠等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2]李敏泉.国际性“话语系统”与中国建筑的文化战略[J].建筑学报,2003,(2).
  [3]郑时龄.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与建筑[J].建筑学报,2003,(2).
  [4]邹德侬等.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J].建筑学报,2002,(5).
  [5]何镜堂.现代建筑理论与建筑创作[J].第十二届亚洲建筑师大会.
  [6]沈克宁.批判的地域主义[J].建筑师,2004,(10).
  [7]袁牧.国内当代乡土与地区建筑理论研究现状及评述[J].建筑师,2005,(6).
其他文献
近年来,孔明灯作为一种新型的祝福方式在年轻人中逐渐流传开来,成为继烟花爆竹之后最受城市青年欢迎的时尚玩法。但一件又一件的火灾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孔明灯,放飞的究竟
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规律是第三产业逐步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却不容乐观,第三产业在产值比重和就业吸收上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从发展规模及内部结构
有技术才有将来!“技术讲堂”与您分享专业技术资源。“技术讲堂”栏目,约请业界专家就大家关心的各种技术问题展开系列讲座。欢迎大家针对讲座内容或本企业生产实际来电、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发展,我国工会的工作和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我国工会在自身性质的界定和维权能力上存在着依附政府和企业的问题。从历史角度对我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