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课堂插上隐形的翅膀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005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善于转换不同的视角来与学生“说话”,文章主要从三个视角展开,俯视学生,遵循教育常态;平视学生,实现教育平等;仰视学生,凸显教育主体。同时,教师要善于驾驭语言来与对象“说话”,主要表现在与学生沟通时、课堂教学时、与家长沟通时。笔者根据工作几年中的实践与见闻,浅谈如何与学生“说话”。
  关键词:“说话”;视角;语言
  “会说话”,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恰当的时机,对恰当的人,说出恰当的话。但是,要真正达到这一效果和境界,其实很不简单。那么,老师应该如何掌握好“说话”的“度”呢?笔者下面就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同行交流。
  一、教师要善于转换不同的视角来与学生“说话”
  1.俯视学生,遵循教育常态
  素质教育虽然提出了很多年,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老师仍然持着一副老常规。学生简直成了教师脚底下的“奴隶”,经常会发生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驯兽”行为等,绝对和神圣的“教育”二字没有任何联系。其带来的后果或泯灭学生的天性,使其成为驯服的奴隶;或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仇恨的种子。如今,教师因个人“失口”而遭报复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可谓很多。
  情节较轻的有:学生被“传”到老师的办公室,心里本来有一种紧张感、压抑感,如果老师不能“赏”他与教师平等“说话”,那么不管你要跟他说什么,他们大都会在心里打鼓:哼!这老师!我到了你这儿,你就这么“礼貌”呀——至于你的那些“谆谆教诲”,他只会当耳边风,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马上出来了,接下来就是一大堆理由等着你。我听新学生说过,他很反感老师总是与他“谈心”,为了不写那个老师的作业,就对老师说因为周末住院才没有时间。经过老师与他“斗智斗勇”,再加上家长的配合,最后才终于使学生承认了自己的欺骗行为。
  其实,教师“居高临下”与学生“说话”,并不会深入学生心灵。有的学生只会认为这次办公室没有白来,了解了有关学校的消息或其他老师的趣闻,以后可以在班级里大为宣传了。说到底,老师不把学生放在眼里,那就别怪学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即使你再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买你的账。
  2.平视学生,实现教育平等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无间的新型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否建立起来,我认为关键在于老师。看老师有无热爱学生的良好师德;看老师是否尊重、宽容、爱护、体贴学生;是否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试问:当学生犯了错的时候,老师严厉甚至尖刻的训话最终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用严厉的训斥把学生骂哭了,看起来学生是认错了,但能保证他们以后就不犯错,甚至不变本加厉地犯错了吗?我以前看过一个外国小故事,是一个学生对两个音乐老师的评价:“我的第一位老师很愚钝。她经常对我们吼叫:‘你的心飘到哪里去了?’或者‘如果你不专心,你就永远学不会弹琴,更何况你还笨手笨脚的。’你能想象老师会这么说吗?自从来了一位新老师后,我进步了不少。她真是不可思议。”
  美德是从内心深处孕育出来的,不是单靠惩罚就可以强迫灌输的。所以,老师要有长远的目标与持之以恒的耐心,通过语言的魅力,使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涓涓细流般流淌到学生的心中。
  总之,老师要与学生“平起平坐”,做到和学生促膝谈心,说说“掏心窝子”的话,指出学生在思想、学习等方面的不足,提出适合学生自身情况的建议,师生有问有答、有说有笑,更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让学生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师生的感情容易交融,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3.仰视学生,凸显教育主体
  商业活动中,顾客永远是上帝。学校也是提供服务的地方,教师承担着培养国家栋梁的重任。
  我们之所以要老师和学生平等说话,这是为了感化学生,是源于内心一种教育观念的支配;是建立在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的基础上;是建立在对祖国深沉、持久的爱的基础上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终会为我们的爱心所打动。此后,我们才能按照施教方案对学生提出适时、适宜的严格要求,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导,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
  二、教师要善于驾驭语言来与对象“说话”
  1.老师与学生“说话”要规范、健康
  老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明白教师的语言会直接影响学生。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摒弃语言上的暴力,也不逼迫学生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内心产生罪恶感。教师要试着在对话中传达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尽量做到就事论事,对学生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
  2.老师在课堂上“说话”要真雅趣
  法国大作家雨果认为:“语言就是力量。”课堂是老师发挥才能与传播知识的舞台,其课堂用语必须做到真、雅、趣。
  真,就是对学生要讲真话、说实话,不能讲假话、吹大话。
  雅,就是不能讲粗话、脏话、不规范的话。教师要用美的语言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
  趣,就是教师要时常考虑说话的方式,使用灵活多变的语言去启发教育学生,摒弃那些陈旧的没有生命力的课堂用语。
  课堂用语的真、雅、趣,是课堂语言的基本特征,教师的课堂用语做到了真诚恳切、清新活泼,师生之间自然会真诚相待,教师就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3.老师与家长“说话”要直巧
  (1)与家长“说话”要做到“直”。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难免会寻求父母的帮助。与家长“说话”应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思想品行以及学习情况,忌用“差不多”“大概”“可能”之类的含糊其辞。在谈话中要“直述”学生学习下降、思想退步等家长听来不悦耳的话,否则隐去缺点、谎报成绩的做法,只会是欺骗家长,贻误学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2)与家长“说话”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做到“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尊重并听取我们老师的意见,让家长感到老师是真心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在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我们进行充分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无论“直”言,还是“巧”谈,都是为了减少教育工作中的摩擦。這样,不仅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得更顺利,而且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艺术性表现。
  “说话”是治学之基础,老师每天战斗在三尺讲台,一定要练好“说话”基本功,使自己站稳讲台,更为了学生能健康成长与学习。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美)吉诺特.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M].冯 杨,周呈奇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其他文献
潘月英老师,55岁,小学高级教师,她在农村教育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7个年头,2016年的6月她即将离开她挚爱的三尺讲台。四年前,她被查出患有子宫癌,因为是晩期,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所以医生建议她进行保守治疗。在这个“谈癌色变”的年代,癌症基本上是与死亡紧密相连的,可是站在我面前的这位癌症患者却依然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担任着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简朴的校园环境,简单的教学设备,微薄的工资
摘要: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如何优化数学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强化“教”与“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成因;对策  笔者任教多年,发现近几年来学生越来越厌学数学,所教的最近一届初一学生在民意调查中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对数学这门学科不感兴趣。这样的结果令笔者非常困
现行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三)在叙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重点阐述了从百家争鸣到宋明理学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的演变过程,由于局限于中学教材的编写结构,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内容相对零散地分布在教材的不同内容中,而且略显简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一些与之相关的思想史料,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这一显著特点。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具有多元文化。百家九流三教是多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应的课程标准】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对象】  二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要求】  (1)认识公共汽车中的常见标志,知道安全乘车的基本常识,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2)指导乘车时友爱他人,培养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的基本行为素养。  (3)培养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学习习惯。  【活动重点】
摘 要:学生最熟悉、接触最多的情境是他们每天的生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培养勇于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三角形的特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应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两个产物:综合实践课程和科学课程,它们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这两科课程都具有开放性,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都重视实践与探究的过程等。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关键词:实践;探究;兴趣  一、实践与科学探究的特征理念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  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内容的整合。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
摘 要:本人从听障儿童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上具有的优势入手,阐述了聋哑学校教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利用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教学,使“非连续性文本”成为听障儿童学习语文的新工具。这样,可以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听障儿童;语文教学  普通小学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了一种新文本的阅读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
数学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力水平、知识素养、数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性教育学科,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知识内容的抽象性、体系内容的整体性、问题内涵的严密性以及生活应用的广泛性等特性,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教学形式。素质教育实施目标中,也将做好问题性教学活动作为提升学生能力素养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目标要求。因此,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最让人心动不已的是诗歌,最摇曳多姿的也是诗歌。在诗的国度里徜徉,我们无不流连于诗之美,陶醉于诗之美。初中语文课程中入选的诗词都是精品之作,它们承载着文学美育和审美情趣,若能很好地通过古诗词进行审美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涵泳古诗词,则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从而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鉴于此,本文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
摘 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任务。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要善于激励评价,激发学生浓厚的积累兴趣;授予积累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积累习惯;要构建不竭的积累动力,让学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