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协同的车辆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车辆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和素质能力要求,有机整合原来散布于不同核心课程、与车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创新性地形成基于校企协同建立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的课程设计体系,打造“1 2”模块化的新型课程设计模式,进行专业课程设计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全覆盖创新性建设。
  关键词 车辆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校企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081-02
  1 前言
  交通运输业是国家基础建设投资重点方向之一,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从事车辆工程专业方面的设计、制造、维护保障与故障诊断工作的人才。针对目前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对车辆工程应用型本科课程设计体系、设计内容、实施方法、实施平台等多方面核心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校企协同下车辆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计建设实施的全新模式及有效路径,全面提升学生知识能力指标,将对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提升车辆特色专业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本科专业课程设计实施现状
  课程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继学习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后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综合设计环节。课程设计主要围绕有关的先修课程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设计计算、设计绘图或者安装调试等,对学生进行的初次较全面的工程设计训练[1-2]。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虽然在采用校企合作实施“双导师制”指导本科课程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工作,但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校企双方密切合作,且无任何先例可供遵循,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制约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目前教学中只有一个“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单科课程的设计,仅体现了对车辆结构课程的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设计内容是完全独立的;该课程设计与其他主干课程关联不足,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孤立的小单
  元,与实际工程项目有很大的距离。缺乏对车辆电气控制系统、车辆工程系统检测和故障诊断的设计实践,导致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偏弱,设计思路零碎,综合应用能力差,甚至没有整体概念[3]。
  现有实施方法无法深入进行课程设计的学生指导工作 在采用校企合作实施“双导师制”指导课程设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工作,但受到各方面条件限制,目前该项工作的实施仍存在较多问题。
  1)企业参与不足,导致内容与现场对接度较低,设计成果不理想,导致“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不满意,与企业期望值相差较大[4];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只要按教师的任务布置就能完成设计任务,使得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知识无法理论结合实际,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欠缺。
  2)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训练课题偏少,验证性课题偏多,学生不能得到创新能力训练,从而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求知欲强、有实践经验的学生缺乏吸引力。
  3)缺少对教师指导情况、师生交流情况、答辩形式以及考核评价等过程管理,尤其在企业导师、校内导师、学生三方面的沟通上存在较大的机制不畅问题,导致双方的优势无法形成有效互补,使课程设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现有的课程设计实施平台亟待优化 车辆工程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设计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从事生产、科学研究任务的开端。当前,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没有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与校外实习实践平台结合,没有充分利用实习实践单位有充足的场地、设备及成熟经验的优点,导致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效果不佳。且随着车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仅利用校内实践平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综合型车辆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
  综上分析,目前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在体系、内容、实施方法、实施平台上存在的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3 车辆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瓶颈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基于校企协同,以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集系统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于一体的课程设计体系 以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机制,加强工程与创新能力平台建设,以产学研结合的形式强化工程与创新能力,创新课程设计体系,弥补当前课程设计教学的不足[5]。
  1)课程设计的培养目标。通过校企对话,获取企业所需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能力指标。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能力进行分析,得出哪些能力需要重点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来培养,从而有机整合原来散布于不同核心课程、与车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制定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方案与要求,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
  2)课程设计模块建立。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方向为试点,建立系列综合性、创新性课程设计模块。与铁道车辆工程相比,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技术特征体现在车辆的结构、牵引、制动、控制和维护保障技术上[6]。因此,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环节分为基本模块和增强模块(1 2模块)部分,基本模块中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课程设计,增强模块中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设备课程设计、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设计。
  产学研结合,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新型课程设计实施方法
  1)导师遴选。建设一支真正以实践为导向的、开放的、校内外相互合作与交流的校企教学团队,对于校企协同开展课程设计教学的成效至关重要。通过与多家汽车、地铁公司联合,建立课程设计指导企业导师专家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建立专家“群体”指导模式或“双导师制”,实现双方优势的有效互补。   2)选题。研究课程设计的导师、学生双向选择方法,选题的内容和过程,结合学生兴趣能力、考研、教师科研项目等建立选题指南,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并能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选题最好。从接受式的教学方法转型为让学生成为课程设计完成的主角,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避免出现课程设计题目空、大、旧等不合理现象,要真题真做,有效增强课程设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3)实施过程。结合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要求,进行前期设计、中期检查、后期完善、答辩、考核评价等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实施,以达到高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课程设计的质量提升,使教学过程得到行业和学科的双重支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企的良性“共振”下得到培养。
  整合车辆工程校内外已有及在建实践资源,构建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实施平台 在校外实践平台建设中,已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地铁公司等合作建立若干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其中包括龙阳路基地、梅陇基地等。其中在建的“教学实训一体化”实训列车实习基地由上海地铁培训中心牵头,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出资,并且由企业工程师、培训师与学校专职教师共同开发“教学实训一体化实习列车”项目,对上海地铁一节车辆进行改造,使其具备一单元3节车(2动1拖)的功能。另外在此车辆上配备有多种形式的车门、转向架等部件,以供学生能够在一节车上认知和掌握多种类型车辆的结构、电气、控制原理等知识。
  这些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是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简单的增量和锦上添花,而是彻底对课程设计实践内容的内涵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使课程设计校内实践环节与现场实践高度匹配。
  参考文献
  [1]刘登峰,周融,黄强,等.工科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91-93.
  [2]姚旭东.加强课程设计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6):57-58.
  [3]廖爱华,郑树彬,师蔚,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5(5):149-150.
  [4]王晓丽,周浔,薛海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180-181.
  [5]罗亦泳.基于“卓越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测绘通报,2013(12):118-121.
  [6]郑树彬,朱文良,方宇,等.基于驱动创新能力培养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136-138.
其他文献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1.064  摘 要 学校把RFID标签作为图书与借阅证使用凭证,学生通过安装在每个书架的终端自助借还机可多节点自助借还图书,不但解决了前台高峰期拥堵问题,而且使学生借还图书的自觉性得到增强,使管理员对图书流通和典藏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促进学校图书馆管理的智能化、开放化、规范化。  关键词 RFID;智能图书馆;自助借还系统  
摘 要 单片机是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苏州理工学院机电与动力工程学院机电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由于以往教学对象的陈旧和教学模式的落后,满足不了培养技能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因此,学院结合蓝桥杯大赛对课程进行深入改革,通过课程教学大纲重新修订等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另外,探讨蓝桥杯大赛对学院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微课程与微信都是近年来获得广泛关注的新事物。首先研究将电大微课程应用于微信平台的可行性,接着在实践基础上设计出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的微信学习环境要素,希望能为电大微
摘 要 通过对国内外教材关于生物药物概念的比较,指出生物药物已经进入现代生物药物时代,阐明国内生物制药教材不适合生物工程本科教学的现状。进而分析国外优秀教材Bio-pharmaceuticals的特点,明确其在本科教学中的适用性,为更好地在生物工程本科教学中应用和推广国外教材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 生物制药;生物工程;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
针对基于单信标测距的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定位系统观测性问题,建立AUV三维空间运动学模型,选取实物平台常用的深度、偏航角和俯仰角作为基本观测量辅助距离信息进行水下定位,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巧妙运用多媒体,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动手动脑、积极合作,可以有力地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搜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44-02  1 前言  多媒体技术具有“低负荷,高效率,大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