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主题活动 提高幼儿能力

来源 :语数外学习·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8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型主题活动是基于幼儿的直接经验,以获取丰富的学习体验,满足探索的好奇心与兴趣,发展创造性表现能力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有教育理论认为: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幼儿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意愿。因此,我们尝试开展了“树叶怎么会落呢?”的探索主题活动,通过倾听、讨论等方法,把握幼儿兴趣的切入点,通过师生共构形成探索型主题活动,促进幼儿的能力在其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一、努力创造条件,促进能力的提高
  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其思维发展的速度也大不相同。教师不可能通过某个或某类活动就能促使每个儿童的思维同步发展,只有尊重孩子思维发展的差异和特点,顺应孩子们的思维发展,适宜地为他们创造机会,通过质疑、验证获得成功或不成功的过程体验,才能真正地促进幼儿的能力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1.关注幼儿问题,激发表达欲望
  在一次美术活动——粘贴树叶的准备过程中,我带着幼儿在幼儿园里拾落叶。幼儿们都兴高采烈地在操场上寻找着落叶。
  幼(问):老师,树叶怎么会落下来呢?
  别的孩子也都围上来等待老师的回答。
  师(摇头):这个问题老师也搞不明白呀!
  幼2:我就知道,树叶是我和其他小朋友摇下来的。
  幼3:不,不是,那是风吹落的。
  幼4(大声):不,是虫子咬下树叶的。
  孩子们议论纷纷,争辩不休。
  师(笑):孩子们,你们都很聪明,每人说的都很有道理,你们可以把自己的理由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小朋友一起分享分享吗?
  孩子们一致同意,急忙跑回教室,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他们的理由,并贴在活动墙上。这样,满足了孩子们互相交流彼此不同想法的愿望。
  2.制造问题冲突,促进主动探索
  孩子们的记录被贴上墙后,他们都喜欢跑到墙边去指着记录作品议论,但大部分幼儿都保留自己的见解。该如何让这一主题得到延伸升华呢?
  幼:老师,爸爸说我想错了,树叶不是风吹落的。
  师:是啊。我们可以叫爸爸妈妈帮助查阅资料,看看还有些什么理由呢。
  孩子们都回家分头寻找“有关树叶”的资料。几天后,孩子们交出各自查阅的材料。有从网上下载的,有从书籍中查找的,有家长观察到的结果,等等。这样,孩子们掌握了新信息,立场也有所改变了。
  3.顺应幼儿思维,展示幼儿才华
  通过查询资料与幼儿自己原来的假设之间产生的冲突,孩子们仿佛了解到了什么。有的幼儿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知道答案了,树叶落下来不是我以前想的那个原因。”为了了解到更多孩子前后的思想变化,建议孩子把现在的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自然有了新的变化。有人认为虫子咬树叶,树叶缺水才落下的;有人认为是地球磁场的作用,把树叶吸下来的;有人认为是大树妈妈为了有更多的新树叶,让老树叶落下的,等等。当然还有小朋友坚持自己原来的观点。孩子们都希望能把自己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来认同自己的观点。于是我把他们的探究记录又一次贴在墙上,让孩子们共同分享彼此的发现。孩子们的观点看上去还是幼稚的、片面的,甚至是不客观的,而我却认为这就是孩子们认识事物的思维发展过程。每个幼儿的体验是不同的,只有尊重幼儿的不同,欣赏幼儿的不同,为幼儿的不同提供展示的机会和空间,才能真正让幼儿建立信心和勇气,才能真正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
  二、立足活动过程, 学会终身学习
  树叶怎么会落下呢?这样,一个富有生成性的主题活动似乎已经结束。仔细想想,在活动后,孩子们肯定还是持有不同的观点与想法,与原有的经验相比,各自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次生成性的主题活动对孩子们的学习有了隐性的影响,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创设了“树叶为什么会落下”的问题情境,让幼儿假设、验证问题的结果,教师的充分肯定使幼儿信心倍增,从而留心生活中的小问题,关注细微的变化。户外活动结束后,在回教室的路上,发现楼梯口的瓷砖掉了一块,用胶水把它粘上去,可怎么按也粘不住墙。用双面胶粘,可是很快就和瓷砖分开了。想用泥巴把瓷砖粘上墙,可又找不到泥土。于是,我提示幼儿等找到泥巴再把瓷砖贴上墙。在活动中,孩子明白了粘剂与瓷砖材料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获得了快乐。
  总之,开展探索型的主题活动,是师生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支持的结果,这种活动顺应了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自信与成功,养成一种学习方法的,能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其他文献
练习设计是复习课过程中三大环节之一,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途径之一。一个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温故”,而且也能“知新”。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反映在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上,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地解决问题,复习课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因此,在学生梳理、归纳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时还应该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机床业的发展必须要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0系列标准,而环保技术的应用将是国际机床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今环保型机床的主要技术特点
新目标英语教材已经使用几年了,经过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总结了一线教师使用该教材过程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鲁颂》四诗颂美鲁僖公,均鲁僖公生时所作。鲁僖公收复常与许而修建寝庙,奚斯因其事而作《閟宫》。其事、其时于诗中皆有线索可寻。其他三诗亦大抵时臣奚斯、史克颂鲁僖公之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不同浓度的六种微量元素Se、Cr、Zn、Cu、Fe和Mn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面盘幼虫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r、Cu、Zn、Fe四
以往的初中美术教育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绘画方面的技能,而对于他们的美感培养不够重视。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要求美术教育在重视培养学生绘画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的美感。所谓学生的美感,实际上指的是学生对周围事物所形成的美的感受与体会,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感受美和体会美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具体的审美活动,在实际活动中,充分的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每个人所拥有的美感能力都不相同,它不是天生就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
语文老师教学任务繁重,作文批改往往成为教师沉重的负担,常常付出许多精力,花费许多时间,对学生的帮助却不大。学生的好作文是写出来,不是老师改出来的,但是迫于压力,学校要检查作业,家长要看孩子作文。因此,怎样批改作文,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率,把老师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是所有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摸索出批改作文的方法,主要实施三个环节:粗看,细批,仔细审。  一、粗看:即老师简单浏览,分
期刊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核心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的不同发展”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进行充分的显现。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