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MRI和PET/CT在腹膜假性黏液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增强MRI及PET/CT对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诊断价值及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疑似诊断为PMP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MRI及PET/CT检查,以术后病理或临床综合评价诊断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PMP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

结果

46例患者中确诊为PMP者34例,非PMP者12例。增强MRI及PET/CT检查对PMP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2.0%、9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腹腔淋巴结转移判断方面,增强MRI和PET/CT的灵敏度分别为40.9%、8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肝、脾转移判断方面,增强MRI和PET/CT的灵敏度分别为50.2%、78.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在腹水良恶性判断方面,PET/C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ET/CT对PMP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优于增强MRI,且PET/CT有助于发现淋巴结、肝、脾转移情况,并可通过对腹水18F-FDG摄取的多少,间接判断PMP的良恶性,利于指导临床病理分型,为早期确立准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治疗方案对重度营养不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市胸科医院收治的82例肺结核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营养治疗方案,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4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健康评分SF-36的变化。结果治疗后,EN组淋巴细胞总数、白蛋白、血红蛋白浓度、体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C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