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三年通过对贵州省劳务输出大县威宁县的调查研究,对威宁县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以及与主管农村留守儿童事务的相关部门领导的个别访谈法,得出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开展极为不乐观:按教学计划开课率仅为60%;依大纲开设体育课更不理想只为15%;三无(元计划无大纲无教案)教学现象还很普遍。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调查研究
前言
据全国妇联、中华家庭文化研究会2005年5月在郑州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究会”透露: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而且仍呈增长趋势。贵州省地处西南偏远山区,是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的省份之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劳务输出有一定的地缘优势,因此形成了从上世纪末开始掀起的一股外出务工潮。留守儿童现象随之出现,“留守儿童”的出现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须加以重视。对留守儿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问题,而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更应成为广大体育人关注的问题。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交流法等社会研究方法,对访谈纪录以及问卷调查结果加以分类总结和统计分析,得到威宁县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的原始资料。针对留守儿童的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142份,其中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92.96%;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18份,有效率100%。调查样本中留守男孩为82人,占总留守儿童人数的54.46%;留守女孩为68人,占总留守儿童人数的45.54%。从年龄分布看,6~15岁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近90%左右。
2 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以按教学计划开设体育课、教学活动落实者为“正常开课”,据调查开课率为60%,这与全国农村中小学体育开课率近90%相差整整30%。以实施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或贵州省教育厅体卫处组织编写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规范教学为“实施教学大纲”的标准,据调查合格率则为15%。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根本就没有《体育与健康》课本,教师也没有《体育教学大纲》手册,说明学校体育规范化教学水平还很低,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案上体育课为“依教案教学”。调查结果显示依教案教学率仅20%左右,教风极不严谨,随意教学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三无(无计划无大纲无教案)教学现象还很普遍比率为50%,这些都成为严重制约留守儿童接受体育教育的客观因素。(见表1)
3.2学校体育师资现状与分析
按照师生比1:400计算,被调查的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基层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的数量问题是很严重的,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仅占3%,中级和初级以下教师占97%。这可以反映出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师不够重视,体育教师待遇较低,教师的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体育教师队伍中有35%是非体育专业,科研能力较为低下。教师队伍的落后也成为严重制约留守儿童体育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3.3学校体育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态度
教师是留守儿童的“重要亲人”之一,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一生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以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体育教师的态度尤为重要。从表2中我们看到,70%的留守儿童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爱,应该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关注。
3.4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要帮助家里做家务或做农活,两项合计为70%。而参与体育活动的很少。由此可见,农村家庭的负担普遍很重,学生课外参与体育活动情况很不乐观。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分析可知,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很好地开展体育运动并运用体育特有的教育功能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1)威宁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率达为60%,这一比率与全国城乡学校平均开课率87.20%相比低近30%。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得留守儿童家庭的体育教育缺失。
3)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被边缘化。
4.2建议
1)制定和实施予以全面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得以切实改变弱势境遇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从而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真正享受到教育乃至体育的惠泽。
2)倡导发达地区、现代都市对落后农村的科学管理与经济扶持,以加快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3)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不再继续坚持以城市辐射农村、以个别辐射全国,而需另辟蹊径,重视农村学校的实际状况和鲜明特点,编写适合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实际的教材,创建适合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
4)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及业务水平,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定期培训。
5)建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争取政府或民间力量支持,建立寄宿制学校或寄宿班,对留守儿童予以全程监护。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调查研究
前言
据全国妇联、中华家庭文化研究会2005年5月在郑州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究会”透露: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而且仍呈增长趋势。贵州省地处西南偏远山区,是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的省份之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劳务输出有一定的地缘优势,因此形成了从上世纪末开始掀起的一股外出务工潮。留守儿童现象随之出现,“留守儿童”的出现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须加以重视。对留守儿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问题,而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更应成为广大体育人关注的问题。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交流法等社会研究方法,对访谈纪录以及问卷调查结果加以分类总结和统计分析,得到威宁县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的原始资料。针对留守儿童的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142份,其中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92.96%;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18份,有效率100%。调查样本中留守男孩为82人,占总留守儿童人数的54.46%;留守女孩为68人,占总留守儿童人数的45.54%。从年龄分布看,6~15岁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近90%左右。
2 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以按教学计划开设体育课、教学活动落实者为“正常开课”,据调查开课率为60%,这与全国农村中小学体育开课率近90%相差整整30%。以实施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或贵州省教育厅体卫处组织编写的体育教学大纲、进行规范教学为“实施教学大纲”的标准,据调查合格率则为15%。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根本就没有《体育与健康》课本,教师也没有《体育教学大纲》手册,说明学校体育规范化教学水平还很低,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案上体育课为“依教案教学”。调查结果显示依教案教学率仅20%左右,教风极不严谨,随意教学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三无(无计划无大纲无教案)教学现象还很普遍比率为50%,这些都成为严重制约留守儿童接受体育教育的客观因素。(见表1)
3.2学校体育师资现状与分析
按照师生比1:400计算,被调查的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基层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的数量问题是很严重的,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仅占3%,中级和初级以下教师占97%。这可以反映出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师不够重视,体育教师待遇较低,教师的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体育教师队伍中有35%是非体育专业,科研能力较为低下。教师队伍的落后也成为严重制约留守儿童体育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3.3学校体育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态度
教师是留守儿童的“重要亲人”之一,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一生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以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体育教师的态度尤为重要。从表2中我们看到,70%的留守儿童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爱,应该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关注。
3.4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放学回家要帮助家里做家务或做农活,两项合计为70%。而参与体育活动的很少。由此可见,农村家庭的负担普遍很重,学生课外参与体育活动情况很不乐观。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分析可知,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很好地开展体育运动并运用体育特有的教育功能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1)威宁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率达为60%,这一比率与全国城乡学校平均开课率87.20%相比低近30%。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得留守儿童家庭的体育教育缺失。
3)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被边缘化。
4.2建议
1)制定和实施予以全面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得以切实改变弱势境遇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从而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真正享受到教育乃至体育的惠泽。
2)倡导发达地区、现代都市对落后农村的科学管理与经济扶持,以加快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3)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不再继续坚持以城市辐射农村、以个别辐射全国,而需另辟蹊径,重视农村学校的实际状况和鲜明特点,编写适合于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实际的教材,创建适合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
4)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及业务水平,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定期培训。
5)建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争取政府或民间力量支持,建立寄宿制学校或寄宿班,对留守儿童予以全程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