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RNA-100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go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微小RNA-100(miR-100)在肝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方法

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5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20~78岁。PCR检测肝癌组织、癌旁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细胞中miR-100的表达。肝癌细胞转染miR-100序列、抑制序列及对应阴性对照序列,检测肝癌细胞转染后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结果

肝癌细胞SMMC-7721、MHCC-97H中miR-100表达最低。肝癌组织miR-100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肝组织(0.39±0.03)比(0.5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肝癌细胞比较,过表达miR-100的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减少,抑制miR-100表达,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细胞增加。

结论

miR-100在肝癌组织和细胞中低表达,miR-100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常规MRI/常规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胆囊癌T分期评估的价值,判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患者,根据常规MRI/常规MRI结合DWI进行T分期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同时进行组间比较,测量肿瘤的ADC值,判断与T分期、TNM病理分期(pTNM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常规MRI的T分期符合率为84.3%,与病理学T分期
肝细胞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随着肿瘤体积增长,破裂出血和癌变风险增加。近年来,对于肝细胞腺瘤癌变的个案报道逐渐增加,其癌变分子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肝细胞腺瘤进展为肝细胞癌是阶梯式癌变过程。除CTNNB1基因外显子3突变,端粒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对于肝细胞腺瘤癌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回顾肝细胞腺瘤方面的研究,系统阐述肝细胞腺瘤癌变的分子机制、病理诊断和治疗。
目的通过观察Wnt2b信号通路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标记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探索Wnt2b与胆管癌EMT的关系及在侵袭转移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入院的60例胆管癌及30例胆管正常组织中wnt2b、EMT标记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通过计数资料的χ2检验分析各蛋白与临床
目的探讨纳秒脉冲消融原发性肝癌对小鼠肝脏局部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BL-6J小鼠按每组1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肿瘤组、手术切除组及纳秒脉冲组。对肿瘤组、手术切除组及纳秒脉冲组小鼠肝左叶注入Hepa 1-6细胞建立原位肝癌模型。在建模后第7天对手术切除组行肝左叶切除术,对纳秒脉冲组行纳秒脉冲治疗。治疗后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对空白对照组小鼠肝、肿瘤组小鼠肝左叶病灶、纳秒脉冲组脉冲区域及4
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是严重制约肝癌患者远期疗效的瓶颈。微血管侵犯(MVI)是肝癌最具特征性的病理生物学行为,也是临床突破肝癌术后复发瓶颈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我国新的MVI病理诊断标准和分级方案已经写入国家《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这既指明了临床实施肝癌术后抗复发治疗的重要病理学指征,也是临床制定肝癌术后抗复发治疗方案的重要病理学依据,需要我们熟知善用。今后应注重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力争在MVI的发生机制
检索1991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PubMed数据库中关于90Y微球放射栓塞治疗不可切除黑色素瘤肝转移(LMM)的临床研究。获得9篇文献(207例患者),最常见的原发病灶为脉络膜,其次为皮肤和直肠。207例患者中199例获得随访,181例报道了肿瘤反应率,完全缓解率1.1%(2/181),部分缓解率18.2%(33/181),疾病稳定率46.4%(84/181),肿瘤控制率65.7%(11
目的系统评价肝下下腔静脉阻断联合Pringle阻断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中心、Embase、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依据纳入排除标准获取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以Reavmanage 5.3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1595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与单独Pringle阻断比较,联合阻断组术中总出血量更低(MD=-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行程序化改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资料,探索程序化改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术中牵拉技术,4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40.2±28.1)min,住院时间(5.6±1.5)d,患者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程序化改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步骤规范、操作简易、手术安全。
期刊
肝移植作为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治愈性手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供肝短缺一直是制约肝移植发展的最大瓶颈。边缘性供体(ECD)肝脏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肝短缺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我国肝移植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供肝质量是决定移植效果和受体安全的决定性因素,而ECD供肝因为具有各种各样的缺陷,其选择和使用尤其需要谨慎。这就要求肝移植外科医师在对ECD供肝的危险因素和评判标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受体情况做出
目的总结儿童胆总管囊肿合并副肝管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儿童胆总管囊肿合并副肝管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4例胆总管囊肿合并副肝管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12例,年龄4个月至3岁。所有患儿术前均行MRCP检查,其中2例行术中副肝管造影检查。结果术前MRCP诊断并术中探查证实胆总管囊肿合并副肝管7例。术前MRCP怀疑副肝管并经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