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洋老板过招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w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厂与外商合资后,总经理是外方派来的,名叫霍夫曼;副总经理由我们原来的周厂长担任,负责生产管理;我是经理助理兼翻译,负责各种事务的协调。时间不长,我就发现了两位老总经营理念的碰撞。
  选择新厂的厂址时,周总主张就用市中心老厂的地方,面积不够就把旁边的毛巾厂兼并过来。他还说,即便新厂不景气,就是卖地也能“保本”。霍夫曼则坚持把公司整体搬迁到开发区去,不但能享受政府既定的优惠政策,而且能避免噪音扰民。
  两个方案报上去后,董事会批准了霍夫曼的。第一次交锋,周总就败下阵来。
  随后是招工。周总认为只是生产一线缺人,全用农民工补充,一来好管理,二来成本低。霍夫曼又不同意,他先把原有员工考核一遍,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另行安排。接着,又在人才市场招了二十几名学工科、设计、管理的应届毕业生。最后,只在一些简单操作的岗位上聘用了少量的农民工。这样,就形成了新老结合、脑体互补的员工队伍结构。
  几番交锋,周总心里有了疙瘩,但熬过了艰难创业期之后,看到漂亮的厂房、崭新的设备、优质的产品,看到纷至沓来的采购商,周总就从心里感觉到,自己原来的思路确实有问题。霍夫曼很高兴周总的变化,就把更多的事情让他负责,自己则腾出精力去外地筹建分厂了。
  七月盛夏,骄阳似火,全公司正在赶制一批出口产品。不料,那些天老停电,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周总决定,有电时让工人加班加点,一定要把任务赶出来。我说,霍夫曼规定晚上和休息日不准加班啊!周总说,情况特殊,就这么定了。几天下来,停停做做,员工已露出疲惫之相。
  我觉得这件事重要,不应背着霍夫曼,就打电话告诉了他。他连夜赶了回来,听了汇报之后,并没有批评周总,而是耐心地说,疲惫之师打不了胜仗,更不能随意损害员工的健康。接着他提出,一是紧急购置发电机,二是他亲自出面找主管部门调剂用电。后来,这两条都做到了,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交了货。
  虽然周总和我与霍夫曼共事时间不长,却都感觉到他的管理理念确实更胜一筹,不由得就对这个洋老板生出了敬佩之意。
其他文献
结构选型是概念设计阶段最重要的设计决策,具有典型的'软科学'决策特点,需要运用'软设计'理论和'软计算'方法进行此类问题的求解.结构选型的问题求
"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要是基于应对世界经济问题、实现国内国际市场联通和走出中国经济新出路等实践逻辑,尤其是"一带一路"经过过去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