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社会重视英语的同时,却很容易忽视汉语的学习。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阐述了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现状,实施渗透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实现途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国文化渗透;途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表征着传统的信仰,我们的一切行为,包括语言也因此受这种文化制约,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语言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1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现状
(1)对中国文化与英文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为国际交往中使用频率最多、最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但是这样的总会给错误的引导,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观点,认为英语比汉语还重要,人们在不自觉中忽视了对汉语尤其是汉文化的学习。纵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课程在设置上大多都是突出英美文化,但是教材中缺少汉文化的渗透,学生只有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才能对自身环境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提升自身的修养。所以英语教学,是—个学习者通向西方文化的窗口,也未来学習者向外输出中国文化的—个潜在的通道。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习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阔视野,走出去,再寻根思源,看回来,这才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让他们在世界文化的长河里找到中国的位置,窥视文化的根源。
(2)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纵观我国多层次英语教学,人们大大地加强了英语文化的教学,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的文化背景,即中国文化之外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被忽视状态,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许多英语学习者长期模仿和浸透英美文化,清空母语文化积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同超过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西方文化的语言工具。侧重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输入和输出,特别是对英语文化的介绍与传播,缺乏对母语文化自身和其英语表达的研究,导致母语文化不能正确的、有效的传播,甚至成了边缘文化。
2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的作用
2.1语言本身特点及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决定了在教学中要进行文化渗透
只掌握语言符号系统,而不学习其所依托的文化,就会导致即使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却犯下严重的语用错误的现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必须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对目的语文化的渗透。
2.2可以改变重英语,轻汉语的社会现象
很多人认为英语比汉语还重要,从而忽视汉语的学习。不重视英语是错误的,而认为重视英语而忽视了对自己母语的学习也同样是不正确的。在我国提倡大力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今天,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母语文化输入欠缺,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与其实际的英语水平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为提高大学生双向的而非单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也不可忽略对母语文化的传播,保持中西文化输入平衡。
2.3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成功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渗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使学生有机会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培养学生辩证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用英语释义中国文化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3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的途径
3.1注重教师的文化意识与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作为引导者,首先要有坚定的文化立场。教师应该是爱国主义者,应该了解并欣赏祖国文化,应该客观的、不带偏见地为学习者介绍中西文化。如果在学习异国文化的过程中,不善加引导,学习者很容易会盲目地接受西方文化中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道德观,很容易忘记甚至疏远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另外,忽视中国文化也不利于外国文化的学习,学习本国文化,有利于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提高学习者鉴别和鉴赏外国文化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了解中国文化内涵,才能正确引导学习者。
3.2调整英语教材内容,增加母语文化
目前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既无大纲,亦无教材,全凭师生们进行自我传播,随意性较大,也不够准确。我国的跨文化研究也多停留在理论探讨方面,没有系统地可供一线教师参考的教材和资料,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不到这方面的训练。因此,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在各类英语教材中,加入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内容。教材编写者应根据英语学习者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参照英美文化教材编写体例,将上述内容编写在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中国文化读本和教材中。
3.3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常
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常,激发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牛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双向交流能力。第二课堂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在课下,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译电影,自主选择话题和形式介绍中国文化,如根据我国文学作品改编的英语小话剧等。
3.4英语教学中渗透中西文化差异
中英文化差异范围很广,大到社会阶层、家庭结构、职业活动,小到约会、打电话、饮食起居。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只重视语言教学而忽视语用教学。如果忽视了语言文化环境,特别是语言文化的差异,交际者就不能正确表达自己,导致交际失败。教师应不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指导学生注意语用差异。英语词汇与中文词汇都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应不断灌输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有利于交际,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
4结束语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持之以恒,把握文化渗透的时机,注意文化的差异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小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戴凡,《文化碰撞》,上海外教社,2003年.
[2]曾洪伟,文化“失语”、民族认同缺失与教育偏误[J]_教育纵横,2006,(4).
[3]李成,中国刘七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缺失原因分析与重构策略[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3),[4]商海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5,11.
[5]张逸岗,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诗言应用能力[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国文化渗透;途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表征着传统的信仰,我们的一切行为,包括语言也因此受这种文化制约,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语言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1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现状
(1)对中国文化与英文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为国际交往中使用频率最多、最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但是这样的总会给错误的引导,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观点,认为英语比汉语还重要,人们在不自觉中忽视了对汉语尤其是汉文化的学习。纵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课程在设置上大多都是突出英美文化,但是教材中缺少汉文化的渗透,学生只有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才能对自身环境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提升自身的修养。所以英语教学,是—个学习者通向西方文化的窗口,也未来学習者向外输出中国文化的—个潜在的通道。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学习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阔视野,走出去,再寻根思源,看回来,这才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让他们在世界文化的长河里找到中国的位置,窥视文化的根源。
(2)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纵观我国多层次英语教学,人们大大地加强了英语文化的教学,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的文化背景,即中国文化之外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被忽视状态,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许多英语学习者长期模仿和浸透英美文化,清空母语文化积淀,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同超过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西方文化的语言工具。侧重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输入和输出,特别是对英语文化的介绍与传播,缺乏对母语文化自身和其英语表达的研究,导致母语文化不能正确的、有效的传播,甚至成了边缘文化。
2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的作用
2.1语言本身特点及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决定了在教学中要进行文化渗透
只掌握语言符号系统,而不学习其所依托的文化,就会导致即使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却犯下严重的语用错误的现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必须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对目的语文化的渗透。
2.2可以改变重英语,轻汉语的社会现象
很多人认为英语比汉语还重要,从而忽视汉语的学习。不重视英语是错误的,而认为重视英语而忽视了对自己母语的学习也同样是不正确的。在我国提倡大力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今天,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母语文化输入欠缺,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与其实际的英语水平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为提高大学生双向的而非单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也不可忽略对母语文化的传播,保持中西文化输入平衡。
2.3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成功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渗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使学生有机会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培养学生辩证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用英语释义中国文化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3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的途径
3.1注重教师的文化意识与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作为引导者,首先要有坚定的文化立场。教师应该是爱国主义者,应该了解并欣赏祖国文化,应该客观的、不带偏见地为学习者介绍中西文化。如果在学习异国文化的过程中,不善加引导,学习者很容易会盲目地接受西方文化中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道德观,很容易忘记甚至疏远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另外,忽视中国文化也不利于外国文化的学习,学习本国文化,有利于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提高学习者鉴别和鉴赏外国文化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了解中国文化内涵,才能正确引导学习者。
3.2调整英语教材内容,增加母语文化
目前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既无大纲,亦无教材,全凭师生们进行自我传播,随意性较大,也不够准确。我国的跨文化研究也多停留在理论探讨方面,没有系统地可供一线教师参考的教材和资料,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不到这方面的训练。因此,当前我们迫切需要在各类英语教材中,加入中国文化、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内容。教材编写者应根据英语学习者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参照英美文化教材编写体例,将上述内容编写在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中国文化读本和教材中。
3.3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常
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常,激发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牛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双向交流能力。第二课堂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在课下,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译电影,自主选择话题和形式介绍中国文化,如根据我国文学作品改编的英语小话剧等。
3.4英语教学中渗透中西文化差异
中英文化差异范围很广,大到社会阶层、家庭结构、职业活动,小到约会、打电话、饮食起居。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只重视语言教学而忽视语用教学。如果忽视了语言文化环境,特别是语言文化的差异,交际者就不能正确表达自己,导致交际失败。教师应不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指导学生注意语用差异。英语词汇与中文词汇都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应不断灌输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有利于交际,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
4结束语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持之以恒,把握文化渗透的时机,注意文化的差异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小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戴凡,《文化碰撞》,上海外教社,2003年.
[2]曾洪伟,文化“失语”、民族认同缺失与教育偏误[J]_教育纵横,2006,(4).
[3]李成,中国刘七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缺失原因分析与重构策略[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3),[4]商海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5,11.
[5]张逸岗,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诗言应用能力[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