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考试内容
全国新课标生物高考试题包括:全国课标卷、北京卷、天津卷、安徽卷、福建卷、广东卷、山东卷、浙江卷、江苏卷、海南卷、上海卷。相比旧大纲,新课标增加了:生物学科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科学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探究活动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由于新课标考纲新增内容中明确说明“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因此,命题者在命制生物试题时,会通过相应的试题情境去体现对考生的这些能力要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考纲中要求掌握的各类基础知识融入具体实例中加以考查,突出考查考生运用生物学知识的水平。高考试题中的许多题目,往往借助于实例或实验等背景素材,引导考生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因此,高考试题并不是要求考生对知识进行单纯的死记硬背。
二、考试的能力要求
(一)理解能力。新考纲对理解能力的规定如下:1.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对知识的具体要求)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对知识的理解能力)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考纲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规定如下: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考查实验基础技能)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考查验证性实验)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考查探究性实验)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考查实验评价)
(三)获取信息的能力。考纲对获取信息的能力规定为两条: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考查学生对新情境的适应的适应能力)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关注生物热点和科学史)
(四)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应该体现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试题必须是与实际相联系的,也就是应该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二是解决问题涉及的知识应该是综合的。试题的综合意味着解决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也意味着需要更高的能力要求,这与高考的特点是相吻合的。特别是理综试题,题量少,要考虑足够的考点覆盖面,更需要试题的综合性,往往在非选择题上体现比较明显。
三、复习备考的策略
新课程高考已不是一件新生事物,先行省区已进行了多年的新课程高考,新课程的高考已经历了新旧课程高考的过渡阶段,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尽管一些省区的试题看起来仍在进行着微调,但总体的平稳是基本的趋势。尽管过去几年试卷对能力的考查程度要求上有些区别,但考纲规定的几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是鲜明的。特别是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信息处理的能力。鉴于此,我以为复习备考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清知识点,构建知识网
1.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的核心知识,对于生物学科的核心知识包括哪些,尽管有不同的看法,但从考试的试题来看,细胞代谢、遗传与变异,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等内容无疑是核心的知识,这是我们复习中的着力点。理清知识点,构建知识网,把书本变薄;善于在无疑处生疑,使课本变厚;打破对单纯的知识点的交叉和整合,而是以某一重要生理过程为核心将与之相关的重要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转变。从对生命现象的感知走向对生命本质的揭示,最终达到对知识的迁移、扩展和应用。
2.把教材中有联系的、相似的图形精心分析比较,寻找他们的区别和联系,让图形成为知识比较和发散的载体。对插图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出图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醋促进知识的综合和深化。对教材中的一些图形进行改造,以促进知识的内化。将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以示意图的形式再现。动态地理解教材中的图示内容,明确图中所表示的知识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关注生命科学的热点阅读有关的文字材料报道,理解有关文字、图表主要的内容和特征,并能与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有关问题。
3.应结合课本知识,提炼生物学观点。物质性观点:各种元素与化合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运动性观点:新陈代谢、生殖与发育、群落演替等;对立统一观点: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遗传与变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生长素的两重性等;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生物进化,内内因是生物自身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表现型是基因型内因和环境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等;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细胞器与功能等。
(二)以实验与探究的思路贯穿复习的过程。生物是自然科学,是实验科学,生物学的知识结论都来自于观察与实验,实验与探究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也是试题呈现的重要形式。高考比较注重实验方法、实验分析、实验思路的考查。对于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训练不只限于考纲规定的实验,也需要注意实验与探究的一般方法,许多经典科学史中包含的方法与技术。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要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怎么获得这种知识结论的,我们有没有办法加以证明,形成以实验与探究思考知识来龙去脉的习惯。
(三)在重视一般规律的同时,关注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生物学进展和生物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生物界有着普遍的规律,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生物的复杂多样与丰富多彩也决定了,在普遍的原理与规律之外,还有许多非典型的生物现象。忽略对这些非典型现象的把握,对生物界的认识就会走向偏面。事实上,近年来的许多高考试题都在试题中体现了这种非典型。如自由组合定律中,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来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在F2中出现非典型的9:3:3:1的比例等。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说:生物学新进展“是近年生物技术的新进展,不是当前的社会热点”。不是特指每年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新热点,如禽流感、流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事件往往成为命题者命制试题的背景材料,如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明、摩尔根的果蝇实验、生长素的发现、神经调节的基本机理、促胰液素的发现等。
(四)加强训练,提高能力。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讲,学生解题主要包括如下三个环节: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信息,而命题者要想增加试题的难度,就必然要在这些环节上设置障碍。研究发现,命题者的障碍设置过程存在着相对固定的信息处理模式,了解这些处理模式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里所说的训练,包括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的思维训练,也包括学生做题的训练。要避免课堂中缺少思维训练,把训练的任务压在学生课余的作业上,让学生陷于题海中的倾向。提高课堂能力训练的容量才能提高学生能力的高效方法。
全国新课标生物高考试题包括:全国课标卷、北京卷、天津卷、安徽卷、福建卷、广东卷、山东卷、浙江卷、江苏卷、海南卷、上海卷。相比旧大纲,新课标增加了:生物学科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科学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探究活动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由于新课标考纲新增内容中明确说明“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因此,命题者在命制生物试题时,会通过相应的试题情境去体现对考生的这些能力要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考纲中要求掌握的各类基础知识融入具体实例中加以考查,突出考查考生运用生物学知识的水平。高考试题中的许多题目,往往借助于实例或实验等背景素材,引导考生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因此,高考试题并不是要求考生对知识进行单纯的死记硬背。
二、考试的能力要求
(一)理解能力。新考纲对理解能力的规定如下:1.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对知识的具体要求)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对知识的理解能力)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考纲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规定如下: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考查实验基础技能)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考查验证性实验)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考查探究性实验)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考查实验评价)
(三)获取信息的能力。考纲对获取信息的能力规定为两条: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考查学生对新情境的适应的适应能力)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关注生物热点和科学史)
(四)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应该体现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试题必须是与实际相联系的,也就是应该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二是解决问题涉及的知识应该是综合的。试题的综合意味着解决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也意味着需要更高的能力要求,这与高考的特点是相吻合的。特别是理综试题,题量少,要考虑足够的考点覆盖面,更需要试题的综合性,往往在非选择题上体现比较明显。
三、复习备考的策略
新课程高考已不是一件新生事物,先行省区已进行了多年的新课程高考,新课程的高考已经历了新旧课程高考的过渡阶段,进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尽管一些省区的试题看起来仍在进行着微调,但总体的平稳是基本的趋势。尽管过去几年试卷对能力的考查程度要求上有些区别,但考纲规定的几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是鲜明的。特别是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信息处理的能力。鉴于此,我以为复习备考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清知识点,构建知识网
1.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的核心知识,对于生物学科的核心知识包括哪些,尽管有不同的看法,但从考试的试题来看,细胞代谢、遗传与变异,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等内容无疑是核心的知识,这是我们复习中的着力点。理清知识点,构建知识网,把书本变薄;善于在无疑处生疑,使课本变厚;打破对单纯的知识点的交叉和整合,而是以某一重要生理过程为核心将与之相关的重要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转变。从对生命现象的感知走向对生命本质的揭示,最终达到对知识的迁移、扩展和应用。
2.把教材中有联系的、相似的图形精心分析比较,寻找他们的区别和联系,让图形成为知识比较和发散的载体。对插图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出图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醋促进知识的综合和深化。对教材中的一些图形进行改造,以促进知识的内化。将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以示意图的形式再现。动态地理解教材中的图示内容,明确图中所表示的知识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关注生命科学的热点阅读有关的文字材料报道,理解有关文字、图表主要的内容和特征,并能与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有关问题。
3.应结合课本知识,提炼生物学观点。物质性观点:各种元素与化合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运动性观点:新陈代谢、生殖与发育、群落演替等;对立统一观点: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遗传与变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生长素的两重性等;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生物进化,内内因是生物自身的遗传和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表现型是基因型内因和环境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等;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细胞器与功能等。
(二)以实验与探究的思路贯穿复习的过程。生物是自然科学,是实验科学,生物学的知识结论都来自于观察与实验,实验与探究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也是试题呈现的重要形式。高考比较注重实验方法、实验分析、实验思路的考查。对于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训练不只限于考纲规定的实验,也需要注意实验与探究的一般方法,许多经典科学史中包含的方法与技术。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要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怎么获得这种知识结论的,我们有没有办法加以证明,形成以实验与探究思考知识来龙去脉的习惯。
(三)在重视一般规律的同时,关注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生物学进展和生物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生物界有着普遍的规律,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生物的复杂多样与丰富多彩也决定了,在普遍的原理与规律之外,还有许多非典型的生物现象。忽略对这些非典型现象的把握,对生物界的认识就会走向偏面。事实上,近年来的许多高考试题都在试题中体现了这种非典型。如自由组合定律中,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来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在F2中出现非典型的9:3:3:1的比例等。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说:生物学新进展“是近年生物技术的新进展,不是当前的社会热点”。不是特指每年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新热点,如禽流感、流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事件往往成为命题者命制试题的背景材料,如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明、摩尔根的果蝇实验、生长素的发现、神经调节的基本机理、促胰液素的发现等。
(四)加强训练,提高能力。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讲,学生解题主要包括如下三个环节: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表达信息,而命题者要想增加试题的难度,就必然要在这些环节上设置障碍。研究发现,命题者的障碍设置过程存在着相对固定的信息处理模式,了解这些处理模式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里所说的训练,包括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的思维训练,也包括学生做题的训练。要避免课堂中缺少思维训练,把训练的任务压在学生课余的作业上,让学生陷于题海中的倾向。提高课堂能力训练的容量才能提高学生能力的高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