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2
摘 要 体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体育硬件设施经费投入要增加,突出特教特色、体育教学要开展融合教育,促进特殊儿童融入社会;加强健康知识的教学、增进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跟踪学生成长;对智力障碍、视力障碍、听力与语言障碍学生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研究。
关键词 特教学校 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体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紧锣密鼓的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也应紧跟改革的步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合各残疾类型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实现残疾身体和功能的恢复,走出封闭自我,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一、体育硬件设施经费投入要增加,突出特教特色
特殊教育学生需要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比普通学生上体育课要求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更加苛刻、更加严格。例如,国家规定:“盲校体育场地设置在适宜视力障碍使用的环形跑道或直道,除少部分留做硬地外,宜铺设草坪。”可是所有特殊教育学校(中心)的体育场地都是水泥地或沙土地,本来就很少的室外体育设施,基本是竞技项目的器材,不适合特殊教育学生使用。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中心)没有专门配备适用于特殊教育学生的体育器材,尤其是智力障碍学生需要的体育器材价格昂贵,造价比较高,都没有专门配置。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应该增加投入,减少“常人化”因素,保证的体育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改变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根据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这个主要的因素确定教学的内容,通过我们的努力转变为根据体育教学内容进一步改进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二、体育教学的实施要与时俱进
(一)开展融合教育,促进特殊儿童融入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中心)应大力开展融合教育,更好的为特殊教育学生融入社会,更好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融合教育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美国教育界所提倡的回归主流运动,其目的是要让特殊儿童不要被隔离在传统的启智学校、启聪学校、启明学校以及现在的特殊学校。而是让特殊儿童回归到正常的主流学习环境——普通学校(或普通班)。主要的涵义有:
1.教育机会均等:强调一般儿童与身心障碍儿童在教育上的师资、设备、教材、权益是相同的;
2.回归现实正常生活环境:教育即生活,但传统的隔离教育却把学生隔离在特殊学校内,这毕竟不是一般的社会;
3.最少限制的学习环境:学生在特殊学校的学习环境限制较大,例如他们无法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实施融合教育以后就可以取消这个限制。
(二)加强健康知识的教学、增进体育教学的个性化
当代体育教学倡导的是,多样化的快乐体育将替代“模式化”体育教学,各种有氧健身活动取代体能训练等等,精选重视体育健身必备的体育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削减繁、难的陈旧的内容。每个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内容后,可根据需要在拓展新的内容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可根据自身条件(场地设施、师资力量、学校传统等)选择拓展性的内容进行教学,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这种富有灵活性的内容安排,改变了所谓“吃不饱”、“吃不了”或“吃得无知无味”的状况,能让特教学生精力充沛、劲头十足的进行练习,达到入趣、入情、入境的境界,充分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个体需要,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三)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跟踪学生成长
积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对每一个学生建立二个不同的文件,分别记录成长与学习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长期跟踪特教学生的成长。这二个跟踪文件是:儿童期基本情况、入学前基本情况、每学期的成长足迹。应当把这个经验扩大到每个特殊教育学校(中心),学校针对学生建立完善的长期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有效的实施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三、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特殊教育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固定的,选择面很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应加强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与以探究活动为主,在这方面应当予以加强,扩大情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在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智力障碍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对策研究
以语言传递为主、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使用较多,原因在于智力障碍学生入学前有大医院开据的智商鉴定证明,入学之后特殊教育学校(中心)根据医院开具的智商鉴定结果并结合学生年龄进行分班教学。低年级智力障碍学生体育教学交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身体活动能力,基本的精细动作的活动能力,教学方法是示范法与一对一的指点,讲解法较少,体育教师直接发出指令,学生完成动作。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智力障碍学生基本的身体活动能力,并注意发现学生某些兴趣爱好进行重点的培养,条件突出的学生可以进入校运动队进行训练。
(二)视力障碍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对策研究
视力障碍学生对外界感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片面的认识,在分析、推理和判断上出错。视力障碍学生没有空间定位能力,体育教师不会对视力障碍学生进行示范教学。视力障碍学生的听力没有损坏,仍然能够比较好接收到体育教师的大量的语言讲解,针对视力障碍学生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传递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使用较多。
(三)听力与语言障碍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对策研究
听力与语言障碍学生无法接受到体育教师的讲解,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手语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示范动作,直观的教给学生相应的体育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因此,直接感知的体育教学方法选择的达到了,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使用较多,这是由于语言与听力障碍学生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加大特教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力度,从体育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体育教学的实施、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等几方面进行,争取体育教学改革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谭丽清.湖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 李伟.对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残疾人体育教学工作的思考[J].中国体卫艺教育.2009(09).
[3] 李井力.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点滴谈[J].吉林教育.2012(19).
摘 要 体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体育硬件设施经费投入要增加,突出特教特色、体育教学要开展融合教育,促进特殊儿童融入社会;加强健康知识的教学、增进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跟踪学生成长;对智力障碍、视力障碍、听力与语言障碍学生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研究。
关键词 特教学校 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体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紧锣密鼓的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也应紧跟改革的步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合各残疾类型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实现残疾身体和功能的恢复,走出封闭自我,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一、体育硬件设施经费投入要增加,突出特教特色
特殊教育学生需要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比普通学生上体育课要求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更加苛刻、更加严格。例如,国家规定:“盲校体育场地设置在适宜视力障碍使用的环形跑道或直道,除少部分留做硬地外,宜铺设草坪。”可是所有特殊教育学校(中心)的体育场地都是水泥地或沙土地,本来就很少的室外体育设施,基本是竞技项目的器材,不适合特殊教育学生使用。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中心)没有专门配备适用于特殊教育学生的体育器材,尤其是智力障碍学生需要的体育器材价格昂贵,造价比较高,都没有专门配置。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应该增加投入,减少“常人化”因素,保证的体育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改变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根据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这个主要的因素确定教学的内容,通过我们的努力转变为根据体育教学内容进一步改进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二、体育教学的实施要与时俱进
(一)开展融合教育,促进特殊儿童融入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中心)应大力开展融合教育,更好的为特殊教育学生融入社会,更好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融合教育可以追溯至1960年代,美国教育界所提倡的回归主流运动,其目的是要让特殊儿童不要被隔离在传统的启智学校、启聪学校、启明学校以及现在的特殊学校。而是让特殊儿童回归到正常的主流学习环境——普通学校(或普通班)。主要的涵义有:
1.教育机会均等:强调一般儿童与身心障碍儿童在教育上的师资、设备、教材、权益是相同的;
2.回归现实正常生活环境:教育即生活,但传统的隔离教育却把学生隔离在特殊学校内,这毕竟不是一般的社会;
3.最少限制的学习环境:学生在特殊学校的学习环境限制较大,例如他们无法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实施融合教育以后就可以取消这个限制。
(二)加强健康知识的教学、增进体育教学的个性化
当代体育教学倡导的是,多样化的快乐体育将替代“模式化”体育教学,各种有氧健身活动取代体能训练等等,精选重视体育健身必备的体育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削减繁、难的陈旧的内容。每个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内容后,可根据需要在拓展新的内容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可根据自身条件(场地设施、师资力量、学校传统等)选择拓展性的内容进行教学,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这种富有灵活性的内容安排,改变了所谓“吃不饱”、“吃不了”或“吃得无知无味”的状况,能让特教学生精力充沛、劲头十足的进行练习,达到入趣、入情、入境的境界,充分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个体需要,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三)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跟踪学生成长
积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对每一个学生建立二个不同的文件,分别记录成长与学习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长期跟踪特教学生的成长。这二个跟踪文件是:儿童期基本情况、入学前基本情况、每学期的成长足迹。应当把这个经验扩大到每个特殊教育学校(中心),学校针对学生建立完善的长期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有效的实施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三、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特殊教育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固定的,选择面很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应加强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与以探究活动为主,在这方面应当予以加强,扩大情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在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一)智力障碍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对策研究
以语言传递为主、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使用较多,原因在于智力障碍学生入学前有大医院开据的智商鉴定证明,入学之后特殊教育学校(中心)根据医院开具的智商鉴定结果并结合学生年龄进行分班教学。低年级智力障碍学生体育教学交给他们一些基本的身体活动能力,基本的精细动作的活动能力,教学方法是示范法与一对一的指点,讲解法较少,体育教师直接发出指令,学生完成动作。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智力障碍学生基本的身体活动能力,并注意发现学生某些兴趣爱好进行重点的培养,条件突出的学生可以进入校运动队进行训练。
(二)视力障碍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对策研究
视力障碍学生对外界感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容易对外界事物产生片面的认识,在分析、推理和判断上出错。视力障碍学生没有空间定位能力,体育教师不会对视力障碍学生进行示范教学。视力障碍学生的听力没有损坏,仍然能够比较好接收到体育教师的大量的语言讲解,针对视力障碍学生教学过程中,以语言传递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使用较多。
(三)听力与语言障碍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对策研究
听力与语言障碍学生无法接受到体育教师的讲解,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手语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示范动作,直观的教给学生相应的体育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因此,直接感知的体育教学方法选择的达到了,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使用较多,这是由于语言与听力障碍学生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加大特教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力度,从体育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体育教学的实施、体育教学方法的改进、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等几方面进行,争取体育教学改革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谭丽清.湖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 李伟.对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残疾人体育教学工作的思考[J].中国体卫艺教育.2009(09).
[3] 李井力.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点滴谈[J].吉林教育.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