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443191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对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对实验室的管理也更加的重视,这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与社会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就构建新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等方面都要进行创新,改进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让实验室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高校实验室的传统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也加强了对实验室的管理与规划,实验室是学校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生产试验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也是学校培养创新性的实践人才的重要平台,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让实验室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新形势的变化,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创新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学校要对实验室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实验室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从而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分散型管理模式为主,分散型的管理模式的特点将实验室分得很细致,按照学校的专业划分的,针对学校的课程而设立,实验室要依附学校里面的理论课程,由教研室进行管理。分散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要结合理论教学,但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实验室的规模较小、功能比较单一、设备使用效率不高等,这些弊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影响实验室教学的质量。
  一是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缺少学科交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室的实际管理中,缺少学科与学科间的交叉,使得实验室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随着目前的科技的发展,对于高校的学科综合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验室的学科比较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实验室是相互间比较独立的,学生在实验室只是进行重复性实验,得到验证结果。整个实验的过程缺乏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是高校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低,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分散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划分的比较细,且管理工作的划分也难以做到统筹安排,使得一些技术人员比较闲暇,而另一些技术人员就比较繁忙,造成实验技术人员的专长得不到发挥;加之,实验技术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且专业素质较低,使得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无法得以提升。
  三是高校实验室的功能比较单一,不利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实验室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为了利益,想要争取更多的经费,使有限的经费被分割,不能发挥其作用,造成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够用,也使得一些实验室设备常年闲置,致使设备的使用率更低。
  四是分散型管理模式不利于实验室的对外交流。实验室的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有限,限制了实验室的对外开放性,使得实验室不能全天的开放,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就很少,另外,实验室受到教学条件的制约,很难与高水平的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思路
  其一,高校实验室管理要进行思路的创新。实验室要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就要对实验室实行有计划的管理,实验室管理要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来确定学校实验室的培养方向,首先要制定和完善各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分阶段完成学校的培养目标。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应该具备更多的人才,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点产出基地,实验室应该拥有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和团队,使得实验室能够不断取得更多的科研成绩。
  其二,高校要建立现代化的实验室,采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来组织实验教学活动。首先,高校要转变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观念,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现代化的实验室应该包括最新的科研设备,从而确保科研领域走在最前列,因此,实验室需要知识的创造和创新,就要建设优良的科研设施,包括实验室的各项设施。在进行实验室管理工作时,就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使得实验室的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对实验室的创新管理。
  其三,高校要建立方便、快捷的实验室网络系统。建立快捷的实验室管理网络系统能够促进知识的流动,有利于知识的利用与管理,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的内部网络来实现学科院系的资源共享,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智能化。
  其四,高校要创建高技术的实验室,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实验基地。高校的实验室是知识创新的场所,因此,要不断吸取新的创新技术,以培养专业性的人才。首先,要对实验室的内容进行动态管理,针对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来设置不同的实验内容,因此,实验室人员必须准备丰富的实验项目,要开放实验室的时间,比如可以采用轮班制延长开放时间,针对不同专业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验环境。
  其五,高校要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在现代的管理中,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因此,学校应该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进行实验室的管理,使实验室资源配置在知识管理的模式下能够合理的利用。
  结束语
  高校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繁多,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随着教学改革的进程,实验室管理工作也需要创新,其创新的形式主要体现在管理模式上,其对管理教师的技术性要求也很高。加之,高校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就要加强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仪器设备规划、健全的管理队伍,使实验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其他文献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学多样化和人才个性化的需要。但在我国,目前高校选修课设置还存在很多缺陷,针对选修课设置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以供同仁在选修课人才培养中相互探讨。  选修课的缘起  选课制始于18世纪欧洲的大学。德国教育家威廉·洪堡创办柏林大学,主张学生自行选择课程与教师,开始推行选课制。1872年,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主张“智力上适者生存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德尔镇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生活在贫困家庭的法兰克,另一个是生活在富商家庭的斯特福。  法兰克想要外出找工作谋生,而斯特福想要去外面寻找商机,于是他俩结伴登上了前往芝加哥的火车。来到芝加哥后,大都市的繁华让法兰克非常兴奋,他没有特长也没有资金,心想芝加哥的人這么多,哪怕在街边摆个擦鞋摊都能养活自己。于是,他就去商店买了一套擦鞋工具,在街边摆起了摊子。斯特福可不愿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各
鲜有学英语而不知薄冰先生者。《英语语法手册》《薄冰英语语法》《英语时态》……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英语语法专著成为畅销书,累计销量均达数百万册,影响了几代人的英语学习,“他写了我们人生第一本语法书”,这是很多学子的共同记忆。一家出版机构甚至赞誉薄冰为“5亿人口的英文老师,60年来影响中国语言学习的十大人物之一”。今年8月17日,著名英语教育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薄冰辞世,留下了他的57部著作。一位与薄
作者:姜 萌  出版: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从初入校门开始,所面临的并不是单一的任务——“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们要学会与知识打交道,学会与信息打交道,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和团体打交道,从中培养自己应对事物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这一切,都应该从全新的深入的思考开始进行。本书所做的,正是给大学生开拓思路、指点方向的工作。该书共分九章,作者分别从解析人生、认识自己、追求成功、认识导师、恋爱问题
随着企业用工成本的提高,很多企业选择在学生放暑假的时候招短期工,学生也很愿意利用暑假通过打工来积累工作经验,并赚取相应的报酬。但由于法律在实习领域的不完备、暑期工市场的混乱、各方维权意识薄弱等,使得目前在“学生、学校——劳务中介——企业工厂”这条劳务输出链条上,学生暑期工成为最弱势的群体,遭“放鸽子”,成“包身工”“欠薪族”等事件频频发生。近日有媒体报道,由于没辨清中介公司提供的模糊就业信息,河南
乔布斯的成就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人,也影响了整个世界。拥有梦幻般传奇经历的乔布斯和“苹果”的发展一样,都必定给予人们诸多值得借鉴的永恒而宝贵的经验。对于教育来说也是如此,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更是如此。  学知力  【关键词】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解读: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希望大学生们“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事实上,乔布斯56年的生涯中,一直都是用“初学者谦虚的自觉态度,饥饿
拉齐尼·巴依卡  2021年1月4日中午,在新疆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叫喊,他们循着声音,急奔过去。原来,一个孩子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冰面突然断裂,他不幸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拉齐尼·巴依卡直奔孩童,然而在救助过程中,冰面坍塌了,他虽不慎跌入水中,却仍拼尽全力把孩子托出水面。最终,孩子得救了,拉齐尼·巴依卡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进行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高质量的教材不仅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和重要依托,而且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多年来,已形成了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教材,并为教材建设积累了可贵的历史经验,但是同时存在诸如政治色彩浓厚、内容跨度较大、教材之间重复内容较多、与高中教材内容衔接性不强、理论性晦涩等问题需要亟待解决,恰逢2013年新版教材再次修订,笔者认为
随着首份《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面世,“工蜂”一词变得广为人知。“72.3%是压力族,近七成每月难有结余,84.5%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中层及以下……”  何为“工蜂”  有资料显示,5138名高校青年教师的问卷中,超过六成(65.2%)的“工蜂”已不认同贫富差距具有激励作用,过半(54%)“工蜂”有过不公平感。  “‘工蜂’的体型小、位阶低,却是社会金字塔的中坚分子。”上述调查负责人对外经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