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的课题引入的策略

来源 :源流·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调查证明,在每节课的开始的时候,由于受下课休息的干扰,学生很难快速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对新课导入进行研究。使教师的语言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思想火花。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研究导入新课的艺术是不容忽视的课题。笔者在不断地实践和学习中。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导入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现总结如下:
  一、新课导入的主要功能
  1.建立师生情感: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感情学生才会听老师的讲解,才会接受老师的指导,愉快地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而新课的导入恰恰能起到这种作用,例如:一个老师到外校开公开课,此时师生之间素不相识,教师往往应先说:“大家好,能跟你们一起学习很高兴”。然后自我介绍,再加上夸奖学生聪明、勤奋、有朝气等的话语,来培养建立师生之间情感,使学生乐于接受你和你教的化学,使新课导入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
  2.能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激活学生思维,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一节教学中,新课导入:“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使你的计算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使课堂效果最优化。
  二、运用导入方法时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新旧知识点与点的衔接,更要注重知识点与面的切合。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仅要做到抓联系促衔接,更要以点带面以局部辐射整体,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大概网络,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就将知识横向联系并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领会知识。
  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考虑情感目标的达成,趣味性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所在。各种典故、名人轶事、时事政治、故事比喻、甚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趣味实验、“厨房化学”等都可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它们都可以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会缩短教师与学生、高深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距离。
  3.适度性原则。新课的导入不要故弄玄虚,不要过于深奥,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兴趣有欲望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更有信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导入方法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主要是根据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法等来决定。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如下几种:
  1.模型展示导入法
  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讲“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一金刚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要感觉到钻石的温柔必须付出怎样的代价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学完之后你就明白了。
  2.直观导入法
  教师通过化学实验或其他直观教具导入新课。把直观教具作为问题的载体导入新课,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盐类水解”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作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CI、NH4CI、NaAc晶体,再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用PH试纸测定各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NaAc溶液显碱性,NH4CI溶液显酸性,NaCl溶液显中性。从组成上看,三种盐均不含有H和OH,但他们的水溶液却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原因时,教师点出课题:“盐类的水解”。
  3.开门见山法
  上课一开始,教师开门见山直接提出本节课的课题,说明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如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一节时这样导入新课:“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用速度来描述,那么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我们用什么量来描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导入语,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在学习中自然会将其与物理中的“速度”相联系。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直截了当,能起到定向学生思维的作用,但启迪、引导学生思维的功效太差,不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4.图片展示导入法
  教师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高一胶体的引入,教师可先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如清晨美丽的森林中乌语花香、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的图片,三角洲的形成,黄山晨雾美景、工厂上方浓烟、烟水晶、有色玻璃等,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就觉得有关胶体的知识特别有意思,自然就形成了想掌握胶体知识的迫切心理。
  5.诗词导入法
  理科教师课堂念诗,是一件让学生感觉比较新鲜的事,觉得新鲜思维也就自然跟着老师走了。学习有机化学《乙醇》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的课堂引入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也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6.故事导入法
  教师通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轶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他能活跃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热点导入法w
  所谓热点,指的是与社会生活、生产、高科技、医疗、环保等各方面民众观注问题,既是热点,学生也必定很感兴趣,而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优选”,在实际教学中,具体使用哪种导入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最主要的是讲求实际效果。
其他文献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逐步进入了我国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层面,并且对传统的流通形成了强大冲击。而我国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批发市场,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這种形势下,传统的批发模式被取消,为适应新环境,我国批发市场应与现代物流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完成批发市场的改造和提升。但对批发市场的改造和提升,绝不能盲目进行,要先找出其物流的薄弱环节,主要影响因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沈阳五爱市场是
期刊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健康的身心,善于合作,适应社会需求的健全人格,努力达到“德、智、心、体”全面发展。中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其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基础,而其良好的行为则得益于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可以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而且会直接作用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中学生品质培养  中学是学生思想由
期刊
Android 升级到果冻豆(Jelly Bean)后,对通知栏进行了大更新,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现在你可以两次下拉通知栏。第一次从屏幕顶端向下滑动将会打开通知栏,而第二次滑动将会打开快速设置面板。这样的变化普通用户通常不会感觉到通知栏变化所带来应用上的改变,但通知栏中增添调整电源控制的选项却是事实存在的,类似于无线数据、亮度以及GPS等。但是这样的改变不少用户都通过第三方ROM体验过,拥有敏锐触觉的
期刊
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想:我们普通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曾看过一些文章,提到当今中国与外国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给我的感觉,作者们的基本思想概括起来大致是——外国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以培养孩子终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以及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主,特别重视孩子们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意识的培养;相对而言,我国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大致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为主,其他的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与特征,提出了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设想,指出社会信息网络化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尽管实现思想工作网络化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是摆在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一项任务,必须积极推进。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信息互联网  教育  当前,国际互联网正在高速发展,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这就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期刊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存在很多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与学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角色的位置没有随着教学改革而进行相应的位置转变,应该从教材的应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转换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角色定位。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并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中的问题,总结了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关键词】改革进程问题动机理论教学启示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问
期刊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已成为新形势下教育的基本走向。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21世纪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而课堂教学则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起。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育理念定义教师,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的组织者,
期刊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子系统,是一所学校的存在方式,是生活在其中的学校成员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文化是人创造的,但文化不可能由一个人创造,优秀的文化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及群体品质的积淀,一个民族如此,一个组织、一所学校也是如此。其实在学校中的文化并不稀缺,应为任何学校都会营造自己的学校文化,它体现在每个教职员工及学生的言行中,融化在与学校相关的每一个物质或精神的形态中。  学校之间的差别不仅
期刊
所谓多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  一、多层次教学理论依据  (一)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生理方面及心理方面,后者包括智力、兴趣爱好、动机、能力、气质、性格、情绪状态等的差异。研究表明,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
期刊
我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张可怕的照片,那是一只被烫得变了形,肿胀得像烤熟了的熊掌似的手。尽管可怕,我却舍不得删掉它,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关爱——领导关切的话语,同事多方的关照,好友悉心的照料,家人怜惜的眼神;更重要的是因为它饱含着一群孩子对我的一片至真至纯的深情。  那是2010年6月的一天,我在做饭时不小心把锅里的小半瓢滚烫的油泼洒在了手上被烫的右手瞬间肿胀且变色。尽管烫伤时撕心裂肺的疼痛让我的头脑在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