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0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值得探索的科学,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推动整个学校管理工作前进,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使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关键词: 小学教育 班主任工作 班级管理
  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基础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是“一班”之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心骨,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班级管理能力的强弱、教育艺术水平的高低,对能否促进班级健康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小学班主任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现代教育思维,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向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
  一、协调与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建立丰富的信息网络。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确保会议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会上可以请个别优秀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也可以谈教改的方向,谈本期教学内容及要求,谈本期整体情况,或者谈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建议均可。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顺利轻松。
  二、关注每一个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十分敏感。班主任要用一视同仁的眼光对待他们,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能过多地对某一个学生进行表扬或者批评。这样,学生才会信赖自己的老师,才不会产生心理问题。小学生是一群亟待教育的孩子,他们天真、可爱、聪明,班主任要经常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对他们进行表扬;同时,要注意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妥善解决。
  三、真诚相待,倾注爱心。
  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应该获得学生的信任。要获得信任,必须要像对待子女一样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与关爱。在学校生活中,班主任应善于观察、了解、研究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倾注自己的爱心,多接触、多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他们的身上努力寻找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
  当班内出现问题、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班主任应控制自己的感情,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严中有爱、严中有度。否则,会给学生一种恐惧感,甚至造成逆反心理,形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更不能动辄大发雷霆,要和风细雨,给学生慈善的面孔,给学生改正错误的宽松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
  四、小学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生在体质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弱点,对环境的适应性不足,容易导致他们经常生病等。小学生生病将对他们的学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使他们不能投入足够精力到学习中,从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小学生对很多事情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特别在校园内,一件不起眼的事情都有可能打扰和影响到正在上课的学生,不但中断老师的上课思路,还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此,班主任要有十足的责任心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一方面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不乱吃东西,注意防寒保暖等。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出现的心理问题,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不让他们偏离正常的价值取向。
  五、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促使全体学生健康发展。
  一个班级犹如一个家庭,班主任应像家长一样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班主任不能依据成绩主观地给他们下结论,进而呈现出喜爱和冷落的情绪。总有一些班主任偏向于心目中的好学生,让他们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座位安排在前面,犯了错误不处罚,各类活动优先考虑。其实,这样的结果是可怕的,容易使学生走向极端。好学生因此骄傲自满,“差”学生则极易失落、自暴自弃。班主任就是一个平衡杠,调节学生的心理,对“差”生给予一定的关怀,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面对易骄傲的学生,则适当地来一次“当头一棒”。学期结束时,不能把“优秀学生”等称号授予固定的几个学生,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额优先考虑进步较快的同学。让“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同时回响在每个同学的耳边,让这两种声音共同汇集成一种爱,激励每个同学健康发展。
  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班级管理中的人本主义体现的就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小学生由于身心尚不成熟,自制能力较差,对纪律、规矩没有具体的概念,班主任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灌输,首先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以生动形象的趣味性教学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情绪。如利用班会、晨会组织小学生一起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小学生以此为范,并导之于行;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日常卫生的常识讲解,和小学生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关注他们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建立健康意识。同时,积极开展各种“生活小卫士”、“环境的主人”等评选活动,帮助小学生建立“个人影响集体、个人服务集体”的思想,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榜样”作用,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小学生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人本主义的体现就是关爱、关注每一个小学生,在规范引导的基础上,让小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独立;用班主任的爱心与耐心,使小学生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通过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完善与发展,这既是“人本主义”理论的精髓所在,又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
其他文献
后进生是义务教育阶段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我就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提出一些看法及认识。  一、深入了解、寻求致后原因是做好后进生工作的前提条件。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对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这些都说明了
摘 要: 小学音乐教学是义务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正是由于音乐是一种可创造的艺术形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小学课程改革日益完善,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必须朝着创新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围绕分析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状况,探索全新的音乐教学思想和教材教法研究,为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和改善教学管理提出思考。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创新教育 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成为寄宿生。高中学段是学生人生的重要时期,又适逢青春期,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建立健全寄宿制高中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尤为重要。本文就此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寄宿制高中 心理委员 心理研究  当下,教育工作者面对这样一个命题:学校如何帮助寄宿生适应高中生活、认识自我,培养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为高中生活保驾护航。《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