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课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eng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
  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就要求我们应
  集中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营造一个高效、有序、快乐又有质量的课堂。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
  在于教师能否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學习的欲望。普通中学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已经进行得相当深
  入了,各类研究课,科研论文层出不穷。相对于他们的如火如荼,职高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则进行的不
  是那么尽如人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个人认为有如下因素:
  一、职高语文课程地位受到了冲击。
  对于小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而言,语文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想考上理想的重点中学和重点大
  学,语文课的作用非同小可。而到了职高以后,尽管语文课被大多数学校确定为基础课程,但由于受职业
  化教育的影响,在大多数学生的心中,相对于专业课,这门课程的地位已不复往日的辉煌。很多学生进入
  职高后,片面的认为,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部分家长也同意这一观点,所以很多学生放松
  了对语文的学习。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自然上课时参与热情不高,课改难以推进。
  二、职高语文教材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一定问题。
  职高语文教材的编写没有摆脱普教教材编写思路的束缚, 教材缺乏针对学生未来就业培训相关的内容。这
  对于语文素质普遍不高,或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距离和难度
  。看不懂,渐渐也就懒得看,更别说课堂积极参与讨论了。
  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沿用普教模式,缺乏职教特色,语文教学没考虑到学生今后就业及工作中的需求,长此以往,教师厌教,
  学生厌学。 同时职业中学基本上没有升学压力,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改变教学观念的紧迫感也相应
  小一些。
  综上所述,要在职校中推进语文新课改,关键问题是语文教师要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
  语文课堂教学的欲望。
  一、让学生重新认识文化的魅力,语言文字的魅力
  大部分职高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都属于中下等水平,他们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尤其是语文。对于
  他们而言,重要的是要重新培养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的认识,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认识,对于世界文化的认
  识,要重新带他们领略前人今者思想的美丽和魅力。
  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由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说起,苏轼可爱、率真的个性魅力,复杂的思想,
  多舛的命运,打动了学生,他们愿意了解,处于低谷之中的这个洒脱的人,究竟是如何面对人生的起起浮
  浮、悲悲喜喜的,又如何使自己昂起骄傲的头颅,坦然接受命运的不公的。 再如学习杜牧的《阿房宫赋
  》,此赋享"古来之赋 ,此为第一"之美称。赋体特点极为突出。文辞华丽,思想深邃,可谓文质皆美。
  若单纯追求学生对于文字知识的理解,像一般文言文那样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可能就仅仅局限于字
  面上,势必导致其精华的错失。所以,在课文详尽的注释帮助下,带领学生走进伟大的杜牧凭想象为我们
  营造的宏伟宫殿中,看三百里阿房宫中的雕梁画栋,看如龙的长桥卧波,看如虹的复道凌空,看矗不知于
  几千万落的亭台楼阁,感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在学生们的叹息声中,一片火光,三百里阿房和号称
  坚不可摧的秦王朝一齐化为焦土。他们涌起和作者相同的感受--这样的悲剧,难道还要重演吗?品读和想
  象中,文章的魅力深深感染了学生。
  语文教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
  要作用。但凡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术水平,比如钱梦龙、魏书生。他们的
  课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感受语言艺术魅力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热爱祖国的语言文
  字,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逐渐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语文教师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艺
  术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教学要加入职教特色,让学生具备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如前所述,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譬如阅读,有资料报告,近三分
  之二的职校学生没有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有的学生从没读完过一本小说,还有的学生对老师推荐的读物
  不感兴趣,阅读缺乏深度与广度,还有的学生未掌握阅读的方法,走马观花,仅对故事情节好奇。如此贫
  乏的阅读量,还怎么可以希望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侃侃而谈呢?所以,职校语文教学,应着重体现其实用
  性,不能着眼于就事论事,而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曾经有一位老师讲过一节有关《红楼梦》的讨论课。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非常高,甚至可以用"踊跃"来形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都试图说服别人。讨论很激烈,不乏独到的
  见解,而且毫无做作之态,据这位教师介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热烈的讨论局面,是因为每位学生都有话
  要说,他们的话从哪里来?来自于课前充分的查阅资料,大量的阅读。
  教师认为,要激起学生真正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使他们产生发自内心的调查、研究的动机,主要来自
  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调查、研究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则来源于学生在阅读中对问题的发现,来源于学生的问
  题意识,教师要做到的就是创设条件保证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得到满足。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也就是
  自我学习的过程,当然,在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前,教师应根据本单元特点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有关图书
  的特点、查找途径、方法等做了说明和提示,这既是为了减少学生查找资料的盲目性,更是为学生积累学
  习方法提供素材。
  三、利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职高学生大多认为语文课是枯燥无味的,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不妨加入一些新奇的,有趣味的
  辅助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职高语文新课改的推行,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实践的成败离不开学生的
  积极参与配合。所以,如何诱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 其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 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其中阅读  教学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  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积累语文材料。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 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因此,怎样搞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语文教师陷入了一种困境,不免提出一些疑问:语文教学改革后,语文  课怎么上?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  的能力。把知识性的考试转化为对学生技能技巧的考试,以便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这次改  革,给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教学方法,才能培养更多  更优秀的学生。 
【摘要】有效教学是相对于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而言的,有效教学主要关心教学活动中怎样促成教与学的  效率和效果。语文教学与其它教学形式相比,创新的需要更迫切,空间也更大。研究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对改变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的状况,更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
【摘要】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是一项重要  的教学任务。有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然而审视  当前的词语教学,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竭力回避或者"滑过",或者教得一丝不苟,从字音到字形到字义进  行科学准确地诠释,一些教师甚至要求学生照搬、照抄、照背参考书或字典对词语的解释,显得呆板,缺  乏生命活力。
【摘要】有人说:"二十一世纪,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会学习的人才。"要想使学生会学习,那就必须  使他们在学生时期就会自主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  的能力,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语文教育观念。在语  文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当重要。作为初中语文这一阶段,就更应做到这一点。  【关键词】初中语
目的:探讨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处理中最佳缺血/再灌注时间周期。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7组,每组6只,所有大鼠开胸后游离左侧肺门,放置肺门阻断带,用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往往还没有从小学生作文框框了摆脱出来,一篇作文里总有平淡地叙述,没  有流露出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感情。这是我们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我们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  候也常常有此抱怨:"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作文的学生好无奈,苍白无力常平述,真情实感又何在?"我认  为关键是我们教师,我们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文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情感培养  有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  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个体,但他  们却置身在一个群体之中。由于小学生具有好胜心强、喜欢模仿等心理特征,因而群体的力量、榜样的作  用对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小学  语文教师必须面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  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  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人结合自  己的教学实践,认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