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绿色学校”是当今学校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环节。增强“绿色学校”意识必须从课堂教学抓起,对学生进行“绿色学校”教育是每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通过挖掘教材蕴含的绿色因素,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绿色体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绿色学校”意识。
关键词:政治教学 “绿色学校”教育 绿色人文 绿色校园文化
当前“绿色学校”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在建设、完善和提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绿色学校”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绿化、环保,它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内容:绿色人文和绿色校园文化。工作、学习生活在校园中的教师和学生,培养自己的“绿色学校”意识,成为了建设“绿色学校”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政治课教师如何充分把握政治教学这一重要契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学校”教育呢?
一、深挖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绿色学校”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绿色因素,特别是渗透了“绿色意识”的内容,充分发挥教材在“绿色学校”教育方面的潜力,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进行“绿色学校”教育的目的。例如,讲“培养健康心理”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时,特别要向学生提及,一个人要想展示自身魅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仪态得体、彬彬有礼、语言文明,这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才学、见识等诸多素质的外在表现,而这些良好的素养,恰恰是“绿色学校”建设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在讲述与老师、同学相处的人际关系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入“弟子规”的相关内容,通过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应如何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这对形成和谐校园、营建绿色校园文化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学法、懂法、守法,提高学生对“绿色学校”认识
“绿色学校”教育也包含了环保教育,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保护环境的法律知识。如在教学“增强法制观念”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权是生存权、发展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应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环境保护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校园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有责任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通过看电视、上网等途径查阅资料,了解涉及环保的相关法律知识。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校园环境保护不仅是我们的权利,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要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
三、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绿色学校”习惯
校园中可以看到一些有悖“绿色学校”建设的现象:有的学生语言不文明,很少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学生过多依赖电子工具,喜欢快速阅读,极少静下心来阅读纸质书籍,大多没有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学校的粉笔无限量供应,所以珍惜粉笔的学生并不多;学生把水龙头开到最大,任水哗哗地流。
对学生的这些不良现象,单靠空洞的说教是难以奏效的。生活是最生动的课堂,教师应把“绿色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要使用礼貌用语,这对教师和学生提高自身文明素质、提升个人形象有极大的帮助,也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一分力量;提倡学生多读书,放平心态,带着思考去慢读纸质书籍,营造绿色书香校园,提升绿色人文素养;同时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绿色消费,节约用水、爱护绿化设施,从而形成“绿色校园”风尚,为构建环境优美、师生和谐的绿色校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利用课外活动,向学生渗透“绿色学校”意识
课外活动可以结合世界水日、环境日、植树节等纪念日,举办专题讲座、“绿色学校”知识竞赛等,以多种形式开展。在“世界环境日”组织“我爱我的校园”环保征文大赛;在“地球日”组织学生在校园清除白色垃圾、护理绿地;在“植树节”开展“种下一棵树苗,奉献一片爱心”绿色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问题、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如开展淡水资源调查、在学校周边网吧应如何开设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引导他们参与学校环境建设,增强他们的“绿色学校”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既增强了教育效果,提高了学生“绿色学校”意识,也激发了学生参与“绿色学校”建设的愿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绿色学校”活动之中去,进一步树立了“绿色学校人人有责”的观念。
总之,“绿色学校”教育与政治课教学息息相关,作为职业院校的政治课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特长,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学校”教育,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参与和投身到“绿色学校”的建设中,做学校真正的主人翁。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煤炭技师学院)
关键词:政治教学 “绿色学校”教育 绿色人文 绿色校园文化
当前“绿色学校”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在建设、完善和提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绿色学校”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绿化、环保,它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内容:绿色人文和绿色校园文化。工作、学习生活在校园中的教师和学生,培养自己的“绿色学校”意识,成为了建设“绿色学校”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政治课教师如何充分把握政治教学这一重要契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学校”教育呢?
一、深挖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绿色学校”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绿色因素,特别是渗透了“绿色意识”的内容,充分发挥教材在“绿色学校”教育方面的潜力,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进行“绿色学校”教育的目的。例如,讲“培养健康心理”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时,特别要向学生提及,一个人要想展示自身魅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仪态得体、彬彬有礼、语言文明,这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才学、见识等诸多素质的外在表现,而这些良好的素养,恰恰是“绿色学校”建设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在讲述与老师、同学相处的人际关系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入“弟子规”的相关内容,通过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应如何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这对形成和谐校园、营建绿色校园文化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学法、懂法、守法,提高学生对“绿色学校”认识
“绿色学校”教育也包含了环保教育,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保护环境的法律知识。如在教学“增强法制观念”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权是生存权、发展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应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环境保护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校园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有责任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通过看电视、上网等途径查阅资料,了解涉及环保的相关法律知识。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校园环境保护不仅是我们的权利,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要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
三、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绿色学校”习惯
校园中可以看到一些有悖“绿色学校”建设的现象:有的学生语言不文明,很少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学生过多依赖电子工具,喜欢快速阅读,极少静下心来阅读纸质书籍,大多没有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学校的粉笔无限量供应,所以珍惜粉笔的学生并不多;学生把水龙头开到最大,任水哗哗地流。
对学生的这些不良现象,单靠空洞的说教是难以奏效的。生活是最生动的课堂,教师应把“绿色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要使用礼貌用语,这对教师和学生提高自身文明素质、提升个人形象有极大的帮助,也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一分力量;提倡学生多读书,放平心态,带着思考去慢读纸质书籍,营造绿色书香校园,提升绿色人文素养;同时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绿色消费,节约用水、爱护绿化设施,从而形成“绿色校园”风尚,为构建环境优美、师生和谐的绿色校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利用课外活动,向学生渗透“绿色学校”意识
课外活动可以结合世界水日、环境日、植树节等纪念日,举办专题讲座、“绿色学校”知识竞赛等,以多种形式开展。在“世界环境日”组织“我爱我的校园”环保征文大赛;在“地球日”组织学生在校园清除白色垃圾、护理绿地;在“植树节”开展“种下一棵树苗,奉献一片爱心”绿色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问题、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如开展淡水资源调查、在学校周边网吧应如何开设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引导他们参与学校环境建设,增强他们的“绿色学校”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既增强了教育效果,提高了学生“绿色学校”意识,也激发了学生参与“绿色学校”建设的愿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绿色学校”活动之中去,进一步树立了“绿色学校人人有责”的观念。
总之,“绿色学校”教育与政治课教学息息相关,作为职业院校的政治课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特长,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学校”教育,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参与和投身到“绿色学校”的建设中,做学校真正的主人翁。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煤炭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