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人认为英标教学没有必要,会增加小学生的负担,但是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学科又是以语音学习为起点的,音标又是语音学习的基础。所以为了让小学生学好英语,还是应该把音标教学适时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去。
小学英标教学中运用先行组织者模式是目前比较有实效的教学方式,小学英语英标教学中先行组织者模式的运用可以以下几种策略:老师和学生一起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手段,用多种方式来呈现先行组织者;课堂与课外的巧妙结合;把先行组織者运用于教材教学中等。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模式 小学英语 英标教学
一、老师和学生一起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根据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小学英语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基础。也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组织英标教学时把学生原来掌握的单词作为“先行组织者”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教学设计中,老师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单词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原来学过的与本次教学有关系的单词,并把这些单词罗列出来作为“先行组织者”来引导本次英标课的教学。
根据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小学英标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小学四年级是利用已学单词的基础上来学校英标;第二,小学五年级利用学习过音标来拼读新的单词;第三,小学六年级在掌握英标的基础上对单词进行连读、重音。
如小学四年级对元音音素[ i: ] [i],和辅音音素[p]、[b]、[m]进行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找到“先行组织者”——原来学到的单词。学生通过收集找到了与元音音素[ i: ]、[i]相关的单词:milk、meet、see、key、thin、big、pig、three、he、she等。因为这些单词是学生原来学过的,所以在学习英标就觉得不难。但是一个班级中所有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设计好了教学内容后还要设计教学方法来提高英标教学的实效性。
二、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英标教学
多种媒体以其新颖、直观和容量大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之中。小学英标教学也可以利用多种媒体把“先行组织者”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学习了元音音素[ i: ] [i]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拼读音标词。在拼读音标词之前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以下顺口溜进行呈现:
He sees a ship .
She sees a sheep .
A ship and a sheep .
This is a ship .
That is a sheep.
以上的顺口溜就是老师引导学生拼读音标词的“先行组织者”。有了这个“先行组织者”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先拼读一些简单的单词:如[t]-[i:]→[ti:],[b]-[I]-[g]→[bIg]等等,学生在掌握拼读技巧后再鼓励学生利用查字典来自学新单词。然后老师再利用多媒体把以下单词呈现出来she, be, he, me, we, the, zebra, e-mail,tree, meet, feet, see, green, three,it, is, his, big, him, fridge, give, sing, with, live, six, which, ill, think, miss, hill, in, this, sit, different, window, cinema, animal, chicken, sister。这些单词以前基本上没有学过,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的来教其他同学说新单词。这些肯学和好表现的小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就会对学习英语感兴趣。
紧张的学习后,应该适当地让学生放松放松,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些学习英语的经典视频,或者学习英语的一些有趣的视频游戏。这种劳逸结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课外时间的巧妙运用
1.课后交流
上完课后,英语老师留下可以一些思考题,希望在课后能够继续巩固所学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交流的习惯。思考题就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先行组织者”,是老师留给学生共同探讨的问题,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交流的过程,倾听他人的想法,对于问题才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自我思考的层面,英语学习也是一个吸收与交流的过程。课后交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积极拓展大脑思维的过程,值得培养。
2.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英语的习惯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比如去商店购买商品,商品名称可以用英语来表示,再比如在平时生活中用英语进行问候。英语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初中英语也应该变为开放式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局限于作业的完成上,应该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将英语学习在生活中得以发展。
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首先需要培养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学生未来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是每一个老师所追求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融会贯通,在学习新知识时很快就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作为“先行组织者”来引导本堂课的学习。
四、先行组织者在教材教学中的运用
奥苏贝尔认为,引用已学过的知识或者相关材料来引导或者定位新的知识,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在传授新的知识时课内的知识不多,老师则可以引用原来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引导新的英标的教学。如老师先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元音音素[ i: ]、[i]作为这节课的“先行组织者”对bike,fine,nice,five这几个单词进行拼读,然后小组讨论i的发音。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i出了发[ i: ]、[i]之外还发/ ai /。这样就自然过渡到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英标/ ai /。“欲捕鱼先织网”想要让学生学好新知识,老师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织网”——在教材中运用先行组织者。
参考文献:
[1]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3]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小学英标教学中运用先行组织者模式是目前比较有实效的教学方式,小学英语英标教学中先行组织者模式的运用可以以下几种策略:老师和学生一起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手段,用多种方式来呈现先行组织者;课堂与课外的巧妙结合;把先行组織者运用于教材教学中等。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模式 小学英语 英标教学
一、老师和学生一起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根据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小学英语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基础。也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组织英标教学时把学生原来掌握的单词作为“先行组织者”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教学设计中,老师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单词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原来学过的与本次教学有关系的单词,并把这些单词罗列出来作为“先行组织者”来引导本次英标课的教学。
根据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小学英标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小学四年级是利用已学单词的基础上来学校英标;第二,小学五年级利用学习过音标来拼读新的单词;第三,小学六年级在掌握英标的基础上对单词进行连读、重音。
如小学四年级对元音音素[ i: ] [i],和辅音音素[p]、[b]、[m]进行教学时,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找到“先行组织者”——原来学到的单词。学生通过收集找到了与元音音素[ i: ]、[i]相关的单词:milk、meet、see、key、thin、big、pig、three、he、she等。因为这些单词是学生原来学过的,所以在学习英标就觉得不难。但是一个班级中所有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设计好了教学内容后还要设计教学方法来提高英标教学的实效性。
二、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英标教学
多种媒体以其新颖、直观和容量大的特点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之中。小学英标教学也可以利用多种媒体把“先行组织者”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学习了元音音素[ i: ] [i]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拼读音标词。在拼读音标词之前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以下顺口溜进行呈现:
He sees a ship .
She sees a sheep .
A ship and a sheep .
This is a ship .
That is a sheep.
以上的顺口溜就是老师引导学生拼读音标词的“先行组织者”。有了这个“先行组织者”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先拼读一些简单的单词:如[t]-[i:]→[ti:],[b]-[I]-[g]→[bIg]等等,学生在掌握拼读技巧后再鼓励学生利用查字典来自学新单词。然后老师再利用多媒体把以下单词呈现出来she, be, he, me, we, the, zebra, e-mail,tree, meet, feet, see, green, three,it, is, his, big, him, fridge, give, sing, with, live, six, which, ill, think, miss, hill, in, this, sit, different, window, cinema, animal, chicken, sister。这些单词以前基本上没有学过,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的来教其他同学说新单词。这些肯学和好表现的小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就会对学习英语感兴趣。
紧张的学习后,应该适当地让学生放松放松,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一些学习英语的经典视频,或者学习英语的一些有趣的视频游戏。这种劳逸结合,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课外时间的巧妙运用
1.课后交流
上完课后,英语老师留下可以一些思考题,希望在课后能够继续巩固所学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交流的习惯。思考题就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先行组织者”,是老师留给学生共同探讨的问题,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交流的过程,倾听他人的想法,对于问题才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自我思考的层面,英语学习也是一个吸收与交流的过程。课后交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积极拓展大脑思维的过程,值得培养。
2.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英语的习惯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比如去商店购买商品,商品名称可以用英语来表示,再比如在平时生活中用英语进行问候。英语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初中英语也应该变为开放式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局限于作业的完成上,应该把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将英语学习在生活中得以发展。
想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首先需要培养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学生未来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是每一个老师所追求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融会贯通,在学习新知识时很快就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作为“先行组织者”来引导本堂课的学习。
四、先行组织者在教材教学中的运用
奥苏贝尔认为,引用已学过的知识或者相关材料来引导或者定位新的知识,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在传授新的知识时课内的知识不多,老师则可以引用原来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引导新的英标的教学。如老师先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元音音素[ i: ]、[i]作为这节课的“先行组织者”对bike,fine,nice,five这几个单词进行拼读,然后小组讨论i的发音。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i出了发[ i: ]、[i]之外还发/ ai /。这样就自然过渡到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英标/ ai /。“欲捕鱼先织网”想要让学生学好新知识,老师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织网”——在教材中运用先行组织者。
参考文献:
[1]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3]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