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根之旅
据相关研究发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人类完成了一次壮举,从亚洲通过海上迁移进入太平洋的中部波利尼西亚。而受当时技术的限制,完成如此浩大的迁移,仅仅是依靠木质的小船来完成的。我们从所有已知的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可以看到古老的亚洲文化的痕迹,这表明其祖先可能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大溪地”号帆船来自波利尼西亚,船型为仿古双体复合材质帆船,主船体长15.3米,浮架长14.5米,排水量6吨,额定运载人数为6人。这艘帆船是以一份1820年的测绘记录中的传统的浮架木帆船图纸为原型,由NGYacht Design船舶设计所和波利尼西亚海事局,在木船原图的基础上对内部结构稍做改动而制造出来的。这些改动是为了让船达到现行安全法规的要求,符合一级船只标准,“大溪地”号木质帆船也成为太平洋各岛国既保持传统木舟形式又符合现代安全法规的第一个成功范例。
2010年6月至11月,“大溪地”号帆船以“文化寻根之路”为主题,用5个月的时间沿着6000年前的原始大迁移路线重返文化的发源地,于2010年11月到达中国福建。“大溪地”号帆船沿途经停古代迁移过程中的各大中转点,包括库克群岛、纽埃、汤加、斐济、瓦努阿图、圣克鲁斯群岛、所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最后到达福州和厦门。其间,帆船的航行并没有依靠机器驱动,而是靠船员们手动划桨,恰如古人航行的方式,展示了人类坚毅的品格。
瓶子上的大清国旗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是没有国旗的,皇帝的仪帐旗帜就算是国旗了。到了大清国,随着现代国家体制的逐步完善,西方列强纷纷有了自己的国旗。作为国家的标志,清代中期以后,大清国也有了自己固定形制的国旗——黄龙旗(黄龙旗即黄底蓝龙戏红珠图,是我国清末开始采用的国旗,亦是我国官方正式确立的第一面国旗)。而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军队——大清海军则是最早对外使用黄龙旗的。
1907年12月16日,由1.4万名官兵、16艘精锐战列舰和7艘小型雷击舰组成的美国海军“大白舰队”(因该舰队一律漆成白色,史称“大白舰队”)从美国弗吉尼亚州普顿海军基地起航,开始环球“海军外交”。
1908年10月30日,大白舰队“路易斯安娜”号、“威斯康星”号、“弗吉尼亚”号、“俄亥俄”号、“密苏里”号、“伊利诺斯”号、“肯塔基”号、“奇尔沙治”号等8艘战列舰抵达厦门访问。清海军提督萨镇冰率“海圻”号、“海容”号、“海筹”号、“海琛”号4艘巡洋舰,“飞鹰”号驱逐舰,“通济”号训练舰,“福安”号、“元凯”号炮舰及“并征”号海关巡洋舰,“福州”号海关海底电缆铺设船编队出港迎接,仪式隆重,盛况空前。此后,“福州”号和“并征”号作为展示舰,在厦门港接受美国来访海军官兵参观。在我国的军船上,就全部悬挂着黄龙旗。在这次中美具有历史意义的海军外交活动中,清政府向美国舰队军官及外交官赠送了有中、美两国国旗图案的掐丝珐琅缠枝花卉瓶。在历经百年历史沧桑后,当年这些见证中美第一次大型海军外交活动的景泰蓝工艺瓶已传世不多,这只被国家海洋博物馆收藏的景泰蓝瓶,则在向大家讲述那段在大清国垂暮之际耐人寻味的国家、国旗的故事。
据相关研究发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人类完成了一次壮举,从亚洲通过海上迁移进入太平洋的中部波利尼西亚。而受当时技术的限制,完成如此浩大的迁移,仅仅是依靠木质的小船来完成的。我们从所有已知的波利尼西亚文化中,可以看到古老的亚洲文化的痕迹,这表明其祖先可能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大溪地”号帆船来自波利尼西亚,船型为仿古双体复合材质帆船,主船体长15.3米,浮架长14.5米,排水量6吨,额定运载人数为6人。这艘帆船是以一份1820年的测绘记录中的传统的浮架木帆船图纸为原型,由NGYacht Design船舶设计所和波利尼西亚海事局,在木船原图的基础上对内部结构稍做改动而制造出来的。这些改动是为了让船达到现行安全法规的要求,符合一级船只标准,“大溪地”号木质帆船也成为太平洋各岛国既保持传统木舟形式又符合现代安全法规的第一个成功范例。
2010年6月至11月,“大溪地”号帆船以“文化寻根之路”为主题,用5个月的时间沿着6000年前的原始大迁移路线重返文化的发源地,于2010年11月到达中国福建。“大溪地”号帆船沿途经停古代迁移过程中的各大中转点,包括库克群岛、纽埃、汤加、斐济、瓦努阿图、圣克鲁斯群岛、所罗门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最后到达福州和厦门。其间,帆船的航行并没有依靠机器驱动,而是靠船员们手动划桨,恰如古人航行的方式,展示了人类坚毅的品格。
瓶子上的大清国旗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是没有国旗的,皇帝的仪帐旗帜就算是国旗了。到了大清国,随着现代国家体制的逐步完善,西方列强纷纷有了自己的国旗。作为国家的标志,清代中期以后,大清国也有了自己固定形制的国旗——黄龙旗(黄龙旗即黄底蓝龙戏红珠图,是我国清末开始采用的国旗,亦是我国官方正式确立的第一面国旗)。而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军队——大清海军则是最早对外使用黄龙旗的。
1907年12月16日,由1.4万名官兵、16艘精锐战列舰和7艘小型雷击舰组成的美国海军“大白舰队”(因该舰队一律漆成白色,史称“大白舰队”)从美国弗吉尼亚州普顿海军基地起航,开始环球“海军外交”。
1908年10月30日,大白舰队“路易斯安娜”号、“威斯康星”号、“弗吉尼亚”号、“俄亥俄”号、“密苏里”号、“伊利诺斯”号、“肯塔基”号、“奇尔沙治”号等8艘战列舰抵达厦门访问。清海军提督萨镇冰率“海圻”号、“海容”号、“海筹”号、“海琛”号4艘巡洋舰,“飞鹰”号驱逐舰,“通济”号训练舰,“福安”号、“元凯”号炮舰及“并征”号海关巡洋舰,“福州”号海关海底电缆铺设船编队出港迎接,仪式隆重,盛况空前。此后,“福州”号和“并征”号作为展示舰,在厦门港接受美国来访海军官兵参观。在我国的军船上,就全部悬挂着黄龙旗。在这次中美具有历史意义的海军外交活动中,清政府向美国舰队军官及外交官赠送了有中、美两国国旗图案的掐丝珐琅缠枝花卉瓶。在历经百年历史沧桑后,当年这些见证中美第一次大型海军外交活动的景泰蓝工艺瓶已传世不多,这只被国家海洋博物馆收藏的景泰蓝瓶,则在向大家讲述那段在大清国垂暮之际耐人寻味的国家、国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