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Moodle应用区域推进策略与实践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332904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研究、实践了多年,但如何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突破整合的“最后一公里”瓶颈,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感到迷茫的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叫好不叫座,我们认为有以下两个重要原因:1.理论争论。即信息技术能否为课堂教学带来改革,有技术工具论和技术革命论之争。技术工具论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只不过是教育的工具和手段,并不能决定教育本身,关键看这种工具如何被使用;技术革命论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引发教育的根本变革。2.现实的无奈。为促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05年底,全国中小学拥有计算机数量近900万台,全国中小学平均每22人拥有1台计算机,中小学已建成校园网5万多个,农远工程国家和地方政府已投入设备35万余套。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其应用同时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高投入未见高产出”、“高投资未见高效益”成为各地信息化建设的显著特征。各种商业化教育信息技术软件价格昂贵、后续服务价格高,但可应用性却很差,本来信息素养就不均衡的教师陷入了对信息技术的抵制和恐惧中,阻碍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07年的春天,我们与Moodle不期而遇,它的出现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在了解了各种学习理论和几十种学习管理系统后,我们认为Moodle系统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一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便之路,适合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特征,即用得起、用得上、学得会,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此外,Moodle符合21世纪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决定在浙江省推广Moodle研究与应用。通过Moodle区域推广的研究与实践,不仅使Moodle应用在我省迅速展开,而且为我们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教学技术推广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道路。
  
  二、Moodle区域推广策略与实践
  
  (一)基地建设、课题引领
  虽然从文献资料和国外实践应用的成功案例及我们自己的判断认为Moodle平台是一个优秀的学习管理系统,但是否适合我国国情、是否适合中小学课堂实际、是否适合中小学教师及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否适合我们的教育文化等却不得而知。为此我们申请了《Moodle在中小学教学的应用的有效性研究及实践》的省级课题,并将浙江省义乌市作为Moodle应用的实验区,选取了11个试点学校。课题2007年6月正式启动,并于6月完成了对整个义乌市各小学骨干教师的Moodle功能应用培训。为有效地推进课题,我们建立了Moodle浙江(www.zjersp.net)省级平台和Moodle义乌(http://md.ywec.net)平台,这两个平台的建立主要是为不能建立平台或者不方便建立平台的地区或学校提供一个公共的、用来展示一线教师优秀Moodle信息化课程包的平台,供全省Moodle研究者的交流。同时要求每所学校都建立Moodle平台,并且在课题研究期间必须轮流承担一次课题研讨会,加强课题组学校、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实验学校在课题启动后的第一个应用便是利用Moodle创新假期作业,将传统的假期作业布置在Moodle平台上,并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创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任何一项新的技术都要经过学习、吸收、应用及推广的过程,通过课题研究和试点学校教师的应用可以为我们提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如果成功了,我们可以将试点学校的经验、方法、模式推广到其他地方。如果失败了,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可资借鉴。总之,我们在区域推广Moodle的过程中采用了稳健的逐步推进策略。
  (二)培训先行、均衡推进
  Moodle平台是多平台的整合,几乎能够解决教学中的任何问题,对一线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需要接受一定时间的专门培训。为了让我省教师能够迅速地接受培训,我们采用了分阶段、分层次、多途径推进Moodle培训的策略。第一阶段,借助上海师范大学Moodle研究团队,为我们培训几个市(县)的骨干教师,作为我省Moodle学习、研究和应用的先行者;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接受培训的教师中挑选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由这支团队再到其他地区去培训,实现培训教师的本土化;第三阶段,各地区接受培训的骨干教师培训和带动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Moodle。由省教研室统一推进,点面结合,充分考虑点的辐射性和实际情况,如根据各地方信息化建设情况、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让有条件的地方先应用起来。
  除了组织各地区骨干教师参与集体的面对面培训外,我们还采用了多种培训方式。首先利用Moodle平台,在Moodle浙江(www.zjersp.net)上开设初学Moodle课程,让优秀的教师利用Moodle进行远程学习,实现集中培训和远程同步及异步培训相结合,使得更多的教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和掌握Moodle各项功能,同时将各种优秀教案和课程包上传到Moodle平台供各地教师学习;其次利用博客平台让教师写学习应用体会、点滴经验,互相交流和探讨;另外,利用BBS论坛的“圈子”功能,将全省的Moodle爱好者聚集在BBS的“Moodle爱好者”圈子中,在网上形成一个研究和应用团体。
  上述途径加速了Moodle在我省普及的速度和程度,实现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与个人探索相结合。专家重在理念层面,同伴互助有利于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个人探索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将所教学科与Moodle整合,摸索如何将Moodle与常规教学相融合的方法、模式。
  (三)教师发展、机制创新
  在不断变化的教育中,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学习和应用Moodle,教师不仅可以学习到新的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隐含在Moodle系统中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转变或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Moodle平台的交互功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将学生的接受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整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首先,为了促进教师学习、研究和应用Moodle,为他们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提供展示平台,我们建立了以下的激励机制:利用课题为主线,领导挂帅,全员参与,学校给予组织、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其次,举办各种研讨会,由省、市举办,各学校轮流主办。通过研讨会,一是专家进行理论和理念指导;二是解决在应用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三是各地、各学校及教师一起探讨应用Moodle的心得;四是通过挖掘典型示范,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同时激励后来者。
  再次,在杂志上开辟Moodle专栏,刊登教师研究论文和应用案例;组织教师参加全国的Moodle信息化课程包设计大奖赛及全省的Moodle信息化课程包设计大赛。一方面展示教师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鼓励和带动更多的教师应用Moodle,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除此之外,我们还鼓励和组织教师编写信息化课程设计出版物,如《Moodle使用简明教程》、《Moodle信息化课程包设计案例》等。
  最后,将学习和应用Moodle与教师的继续教育结合起来,避免传统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的陈旧性,让教师学到最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浙江教育厅教研室)
其他文献
中国文化有重“生”的价值取向,这在《易传》中有非常典型的表述:“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系辞上》)“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下》)都将“生”置于极高的地位。然而历代奔竞之士,或不免因事功而妨“生”害“生”,故有黄犬鹤唳之叹,亦有“出师未捷”之悲。此类有违重“生”之旨的悲剧,足可为前车之鉴。  本期的五篇文章,选取刘向、陶渊明、白居易、陆游四位历史名人,对他们在出处选择、自我心灵安
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从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学科的特点出发,把信息技术的搜索引擎作为技术手段,劳动技术课的篆刻内容作为探究对象进行整合。此设计摆脱了信息技术课上单纯进行技术讲解的尴尬局面,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篆刻是初中一年级劳动技术课程,在以往的劳动技术教学中,教师把已经打印好的学生名字的篆书发给学生让他们临摹,学生的积极性不是
编者按:  “同题会课”是在教学实践层面展开的一种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教研形式,即教师们事先商定一个课题,各自独立备课,然后集中在一个学校同上一节课。“同题”可以让参与者用一种“比照”的眼光对课堂内外进行观察,然后大家在有的放矢的思考与研讨过程中相互碰撞、融会。“同题”是特色,但“会”才是活动的重心。通过“同题会课”,不仅可以领略到不同教师对相同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还可以借此从不同的角度打磨课堂细
观点  1/1融合,教育信息化的生态发展之路李奕  2/1推动远程合作学习 进一步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王吉庆  3/1用信息技术支持有效学习 高利明  4/1实现教学技术的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转向 杨哲  5/1中小学教育技术研究需把握好五对关系 王晓芜  6/1从人文关怀角度落实中小学信息伦理教育 王铟  7-8/1抓住教师这一“最重要的资源” 杨宏  9/1减少无效劳动 回归学科本位价值王爱胜 
上世纪6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业劳动。 摄影:晓庄  听说江苏作家陈德民近日出版了一部知青题材的小说,心中非常期待。我曾拜读其1280行的古风体七言长诗《印象南京》和文艺评论集《灯下夜读》等大作,深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所感动。第一时间读罢这本《红杉树下》,感觉他的笔触较之前的几部小说作品更加细腻兼有一种厚重感,在创作的道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是2
传统上,荀子一直被认为主张性恶论,由此背上了一千多年的骂名,最极端的说法是“荀子极偏驳,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人性论至少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事实判断,人性包含什么内容 二是价值判断,人应该追求和选择什么 只有具备了这两方面内容,才可以称作是一个完整的人性论。如果荀子主张性恶,那么它可以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性论吗 显然不是。性恶只是对人性做了个事实判断,认为人性中有恶。但是,我
中华文化多关注现世生活,在此影响下的文学也以关注现实之风骨为尚,小说自不例外。大部分小说作品都以现实生活为底色,所以,正如疾病是推动人体免疫力进化的环节一样,它也部分地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比如《三国演义》中借“疫气流行”而壮大的黄巾起义、《水浒传》因瘟疫而开始的“洪太尉误走妖魔”、《红楼梦》因痨被逐的晴雯。但《西游记》却与其他作品不同,它的核心情节都在神仙、妖怪的时空中,而有无疾病或许正是凡人
学生之所以喜欢游戏,主要是因为电脑游戏具有丰富的情节、虚拟的人物形象、简洁的操作等,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教学课件所缺少的。于是,如何利用电脑游戏的优势,为教育教学服务,成了我们探究的目标。RMXP是一款不错的游戏制作软件,我们不妨利用其强大的游戏功能来制作我们理想中的教育游戏。    一、RMXP简介    RMXP全称RPG Maker XP,是一款可让玩家自行制作角色扮演游戏的软件。制作完成的游戏
微软联手《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启动大型有奖征文活动等    为分享信息技术给中小学教师带来的益处,推动中国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信息化进程,宣传和交流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经验,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携手《中国远程教育》杂志面向全国举办“信息技术改变了我”大型有奖征文活动,并于日前在京正式启动。  本次征文活动面向参加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培训项目的十三个省、自治区的
一、教学设想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是北京版历史教材在新课改后增加的篇目,本课的设计思路源于一次课堂讨论。当我讲“改革开放”一节时说到“生活在新时期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幸福多了”时,没想到却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对。我随即开展了一个小调查,调查结果为全年级90%以上的孩子认为无论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不如前辈幸福,剩下的10%也不是完全觉得自己幸福。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人的确对幸福有不同的诠释,但现在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