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平台矿床已开采近53年老矿山,目前露采、坑采大部分已采剥掘进到设计境界线。资源保有储量截止2011年9月底止矿权内,1515米标高以上8.37万吨,1515米标高~1465米标高16.43万吨。1465米标高~1373米标高42.75万吨。按目前年消耗保有资源储量计算,服务年限3年左右,矿山锰矿资源非常危机。为了能够延常矿山服务年限,必须在平台矿床深部、周围行找出新的锰矿资源。根据多年的采场收集的地质资料综合及目前3号坑、23号坑、原施工12勘探线ZK12-5钻孔资料分析研究,认为在平台矿床的深部及矿床的北西、西、南西潜在Ⅲ号矿体可能性很大。
【关键词】矿床;找矿;方向;浅谈
一、找矿前提条件
平台矿床范围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尤以中三叠统法郎组分布广泛,出露齐全。此外在残留的第二级(1500~1600m)侵蚀台地上,保留有第四系冲积层和残坡积物。
(一)第四系(Q)主要为黄褐色、砖红色粘土表面含大量同心圆构造的锰结核,为Ⅴ号矿群赋存部位,向下临近含矿基岩的斜坡上的残坡积层中有堆积锰矿,为Ⅳ号矿群的赋存部位,此外,在形态极不规则的岩溶中,见溶洞堆积锰矿。
(二)三叠系(T)
1、上三叠统(T3)鸟格组(T3n):见于矿区外围,为深灰色千枚状页岩夹钙质页岩。厚度>200m。
2、中三叠统(T2)
(1)法郎组(T2f)
法郎组(T2f)地层在平台矿床依据岩性又分为六个段,由新到老依次为:法郎组六段(T2f6):灰-深灰色泥质灰岩夹钙质页岩,含黄铁矿散点。厚86m。法郎组五段(T2f5):下部为灰色厚层状白云岩,具粉晶结构、不等粒结构,中上部为浅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状石灰岩,含硅质条带及团块,偶夹微层千枚状页岩。厚162~295m。法郎组四段(T2f4):此段在平台划分为上、下两亚段。上亚段(T2f4-2):灰白色、灰色、青灰色薄层及中厚层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中部时夹紫红色微层-薄层千枚状页岩。板状微细层理发育,常见单向斜层理,具砂屑结构,为典型异地沉积碳酸盐岩。厚76~133m。该亚段为平台Ⅰ、Ⅱ、Ⅲ号锰矿群的赋存层位。
下亚段(T2f4-1):灰白色、灰色厚层及中厚层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厚65~70m。
法郎组三段(T2f3):灰色、灰白色、淺玫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夹大理岩,具微晶及细晶结构,显条带状层理及显微层理,下部泥质增重,呈微层状、夹千枚状页岩。厚133m。
法郎组二段(T2f2):黄绿色、绿灰色薄层-微层状千枚状页岩,具鳞片状结构、定向构造,上部成泥质灰岩扁豆体,厚25~68m。
法郎组一段(T2f1):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状石灰岩,夹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平直细纹层理发育,可见鸟眼构造。厚190~230m。
(2)个旧组(T2g)
分布于本区西部和南部。为灰色、青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及大理岩。厚度>200m。
3、下三叠统(T1)
以岩性和层序对比分为洗马塘组和永宁镇组。
永宁镇组(T1y):分布于本区的南部和西部。上部为薄层-中厚层状细晶大理岩,下部泥质增重,为薄层泥质灰岩夹页岩。厚度为70~345m。洗马塘组(T1x):分布于本区东北部及南部。为黄绿色、紫红色千枚状页岩及粉砂质页岩。未见底,厚度>100m。
二、矿床地质特征
建水白显锰矿,以F2、F20断层为界,可分为芦寨矿段与平台矿床。含矿层位有两个,即T2f4-2上含矿层和T2f1下含矿层。平台矿已知矿层属上含矿层。
平台矿床范围:北西起于矿床分界线,南东止于付2线附近,长度2500m,宽度1000m,面积2.5km2。勘探范围:15~付2号线,长度1330m,宽度600m,面积0.8km2。按锰矿成因,平台矿段可以分为:产于中三叠统法郎组碳酸盐岩中的沉积受变质矿床与产于第四系粘土层中的堆积锰矿。前者又可细分为原生沉积氧化锰矿和原生沉积次生氧化锰矿。后者还可细分为坡积锰矿、溶洞堆积型锰矿和结核型锰矿。
已知矿群五个(碳酸盐岩石中三个,粘土层中二个),其编号分别为I、Ⅱ、Ⅲ、Ⅳ、Ⅴ。含矿系厚度76~133m。
平台矿床Ⅰ、Ⅱ、Ⅲ号矿群在空间上的产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I号矿群分布于平台矿床的西部和南部,剖面上产于T2f4-2与T2f5接触界面以下0~17.35m(0~6线)的空间范围内。矿体富厚、稳定、连续,是平台矿床最主要的矿群,根据目前的局部工程控制,矿体已延伸到1275米标高。矿体上下盘岩性区别标志明显:上盘为T2f5下部的厚层状白云岩,下盘为T2f4-2上部的薄层灰岩或灰质白云岩。
Ⅱ号矿群产于T2f4-2中上部,I号矿群向下5~25m,矿群占有垂直空间0~20m。矿体在平面上很分散,规模不大,厚度较小(0.52m~7.75m),连续性差,矿石较贫与I1号矿体相比较,存在明显的质量差异。矿体上盘和两矿体之间多为薄层灰岩或薄层白云质灰岩;下盘一般为薄层白云岩,少数为白云质灰岩。
Ⅲ号矿群产于T2f4-2下部,T2f4-2与T2f4-1界面以上0~34m的空间范围。矿体在1515米标高。呈多层产出,但连续性差,1515米标高以下矿体逐渐呈单层产出,矿体厚2.5米~3.5米,矿体富、稳定、连续, 是平台矿床深部主要矿群,根据目前的局部工程控制,矿体已延伸到1275米标高。走向延伸到6B线。上盘为薄层白云岩或灰岩,下盘为T2f4-1的厚层白云岩。
上述三个矿群,不仅有其产出空间的差异,而且各矿群各具特有的岩性结构特征:Ⅰ号矿群上盘岩石层厚,下盘岩石层薄,分布稳定;Ⅱ号矿群上下均为薄层岩石,上盘常为灰岩,下盘常为白云岩,矿体分布零星。
Ⅲ号矿群上盘岩石层薄,下盘岩石层厚,矿体在1515米标高除Ⅲ1-1主矿体分布较稳定外,其余矿体零散,1515米标高以下矿体逐渐呈单层产出,矿体厚2.5米~3.5米,矿体富、稳定、连续,是平台矿床深部主要找矿的矿群。
锰矿物以软锰矿(黝锰矿)为主,次为硬锰矿、偏锰酸矿、水锰矿,局部残留有黑锰矿和褐锰矿。另外,还见有褐铁矿、水针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等。矿石结构以纤维状、放射状、针状为主,结晶粗大的黝锰矿普遍可见,次为隐晶-微晶结构、同心薄层结构等。矿石构造以胶状、葡萄状、肾状、粉土状为主,次为多孔状,部分大块矿石中仍保留着层纹状构造。
三、平台矿床的找矿方向及资源预测
根据上述平台矿床含矿地层出露分布,矿体特征,在平台矿床范内主要寻找Ⅲ号矿体、Ⅰ号矿体。按目前平台矿床具体情况可划分成两个块段一种手段(坑探)找矿,找矿类型分为勘探块段、普查块段两、类型。勘探块段为付2线~15号线,标高1465米~500米(参见水老板坑道地质平台面图及4号剖面图)。普查块段为东43号矿桩90度方位203米~F1号断层,北F1号断层,西F20号断层,南东8号矿桩~9号矿桩160米起~F47号断层。南F47号断层(白显锰矿平台矿区域地形地质简图)。面积4.05平方公里。如果能在平台矿床范围内,实施以上划分两个块段找矿,预计在勘探区获得122b级以上锰矿资源150~300万吨,普查区获得333级以上锰矿资源50~100万吨。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建水县白显锰矿地质勘探报告》
【关键词】矿床;找矿;方向;浅谈
一、找矿前提条件
平台矿床范围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尤以中三叠统法郎组分布广泛,出露齐全。此外在残留的第二级(1500~1600m)侵蚀台地上,保留有第四系冲积层和残坡积物。
(一)第四系(Q)主要为黄褐色、砖红色粘土表面含大量同心圆构造的锰结核,为Ⅴ号矿群赋存部位,向下临近含矿基岩的斜坡上的残坡积层中有堆积锰矿,为Ⅳ号矿群的赋存部位,此外,在形态极不规则的岩溶中,见溶洞堆积锰矿。
(二)三叠系(T)
1、上三叠统(T3)鸟格组(T3n):见于矿区外围,为深灰色千枚状页岩夹钙质页岩。厚度>200m。
2、中三叠统(T2)
(1)法郎组(T2f)
法郎组(T2f)地层在平台矿床依据岩性又分为六个段,由新到老依次为:法郎组六段(T2f6):灰-深灰色泥质灰岩夹钙质页岩,含黄铁矿散点。厚86m。法郎组五段(T2f5):下部为灰色厚层状白云岩,具粉晶结构、不等粒结构,中上部为浅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状石灰岩,含硅质条带及团块,偶夹微层千枚状页岩。厚162~295m。法郎组四段(T2f4):此段在平台划分为上、下两亚段。上亚段(T2f4-2):灰白色、灰色、青灰色薄层及中厚层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中部时夹紫红色微层-薄层千枚状页岩。板状微细层理发育,常见单向斜层理,具砂屑结构,为典型异地沉积碳酸盐岩。厚76~133m。该亚段为平台Ⅰ、Ⅱ、Ⅲ号锰矿群的赋存层位。
下亚段(T2f4-1):灰白色、灰色厚层及中厚层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厚65~70m。
法郎组三段(T2f3):灰色、灰白色、淺玫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夹大理岩,具微晶及细晶结构,显条带状层理及显微层理,下部泥质增重,呈微层状、夹千枚状页岩。厚133m。
法郎组二段(T2f2):黄绿色、绿灰色薄层-微层状千枚状页岩,具鳞片状结构、定向构造,上部成泥质灰岩扁豆体,厚25~68m。
法郎组一段(T2f1):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状石灰岩,夹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平直细纹层理发育,可见鸟眼构造。厚190~230m。
(2)个旧组(T2g)
分布于本区西部和南部。为灰色、青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及大理岩。厚度>200m。
3、下三叠统(T1)
以岩性和层序对比分为洗马塘组和永宁镇组。
永宁镇组(T1y):分布于本区的南部和西部。上部为薄层-中厚层状细晶大理岩,下部泥质增重,为薄层泥质灰岩夹页岩。厚度为70~345m。洗马塘组(T1x):分布于本区东北部及南部。为黄绿色、紫红色千枚状页岩及粉砂质页岩。未见底,厚度>100m。
二、矿床地质特征
建水白显锰矿,以F2、F20断层为界,可分为芦寨矿段与平台矿床。含矿层位有两个,即T2f4-2上含矿层和T2f1下含矿层。平台矿已知矿层属上含矿层。
平台矿床范围:北西起于矿床分界线,南东止于付2线附近,长度2500m,宽度1000m,面积2.5km2。勘探范围:15~付2号线,长度1330m,宽度600m,面积0.8km2。按锰矿成因,平台矿段可以分为:产于中三叠统法郎组碳酸盐岩中的沉积受变质矿床与产于第四系粘土层中的堆积锰矿。前者又可细分为原生沉积氧化锰矿和原生沉积次生氧化锰矿。后者还可细分为坡积锰矿、溶洞堆积型锰矿和结核型锰矿。
已知矿群五个(碳酸盐岩石中三个,粘土层中二个),其编号分别为I、Ⅱ、Ⅲ、Ⅳ、Ⅴ。含矿系厚度76~133m。
平台矿床Ⅰ、Ⅱ、Ⅲ号矿群在空间上的产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I号矿群分布于平台矿床的西部和南部,剖面上产于T2f4-2与T2f5接触界面以下0~17.35m(0~6线)的空间范围内。矿体富厚、稳定、连续,是平台矿床最主要的矿群,根据目前的局部工程控制,矿体已延伸到1275米标高。矿体上下盘岩性区别标志明显:上盘为T2f5下部的厚层状白云岩,下盘为T2f4-2上部的薄层灰岩或灰质白云岩。
Ⅱ号矿群产于T2f4-2中上部,I号矿群向下5~25m,矿群占有垂直空间0~20m。矿体在平面上很分散,规模不大,厚度较小(0.52m~7.75m),连续性差,矿石较贫与I1号矿体相比较,存在明显的质量差异。矿体上盘和两矿体之间多为薄层灰岩或薄层白云质灰岩;下盘一般为薄层白云岩,少数为白云质灰岩。
Ⅲ号矿群产于T2f4-2下部,T2f4-2与T2f4-1界面以上0~34m的空间范围。矿体在1515米标高。呈多层产出,但连续性差,1515米标高以下矿体逐渐呈单层产出,矿体厚2.5米~3.5米,矿体富、稳定、连续, 是平台矿床深部主要矿群,根据目前的局部工程控制,矿体已延伸到1275米标高。走向延伸到6B线。上盘为薄层白云岩或灰岩,下盘为T2f4-1的厚层白云岩。
上述三个矿群,不仅有其产出空间的差异,而且各矿群各具特有的岩性结构特征:Ⅰ号矿群上盘岩石层厚,下盘岩石层薄,分布稳定;Ⅱ号矿群上下均为薄层岩石,上盘常为灰岩,下盘常为白云岩,矿体分布零星。
Ⅲ号矿群上盘岩石层薄,下盘岩石层厚,矿体在1515米标高除Ⅲ1-1主矿体分布较稳定外,其余矿体零散,1515米标高以下矿体逐渐呈单层产出,矿体厚2.5米~3.5米,矿体富、稳定、连续,是平台矿床深部主要找矿的矿群。
锰矿物以软锰矿(黝锰矿)为主,次为硬锰矿、偏锰酸矿、水锰矿,局部残留有黑锰矿和褐锰矿。另外,还见有褐铁矿、水针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等。矿石结构以纤维状、放射状、针状为主,结晶粗大的黝锰矿普遍可见,次为隐晶-微晶结构、同心薄层结构等。矿石构造以胶状、葡萄状、肾状、粉土状为主,次为多孔状,部分大块矿石中仍保留着层纹状构造。
三、平台矿床的找矿方向及资源预测
根据上述平台矿床含矿地层出露分布,矿体特征,在平台矿床范内主要寻找Ⅲ号矿体、Ⅰ号矿体。按目前平台矿床具体情况可划分成两个块段一种手段(坑探)找矿,找矿类型分为勘探块段、普查块段两、类型。勘探块段为付2线~15号线,标高1465米~500米(参见水老板坑道地质平台面图及4号剖面图)。普查块段为东43号矿桩90度方位203米~F1号断层,北F1号断层,西F20号断层,南东8号矿桩~9号矿桩160米起~F47号断层。南F47号断层(白显锰矿平台矿区域地形地质简图)。面积4.05平方公里。如果能在平台矿床范围内,实施以上划分两个块段找矿,预计在勘探区获得122b级以上锰矿资源150~300万吨,普查区获得333级以上锰矿资源50~100万吨。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建水县白显锰矿地质勘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