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闹洞房同样无脑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7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婚闹”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将“闹洞房”的恶俗影响再次曝光。
  据史料记载,闹洞房的习俗最早始于先秦,其来历一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神仙紫微星下凡,发现有妖魔藏在新郎家,而妖魔最怕人多势众,于是号召宾客进入洞房与新人说笑嬉闹,从而赶走妖魔;一说源于对新郎资格的检验,当时男子负责狩猎和游牧,在婚礼当天能忍受棒打才能证明他身体强壮,是合格的丈夫——这种起源说证明,早期闹洞房的目标是新郎。
  文字记载甚为详细的闹洞房场面出现在东汉。据时人仲长统在《昌言》中描述,闹洞房的人会用棰杖逼迫或烈酒引诱,使一对新人的阴私之处暴露在大众面前。仲长统生于东汉末年,恰逢政局动乱、豪强并起,孕育各种社会新潮,这种闹洞房的陋习正是人际变异、世道衰微的缩影。
  闹洞房如果把握不好分寸,甚至会伤及人命。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载,汝南杜氏娶妻,同乡张氏酒后玩得兴起,将杜氏绑住后捶了二十多下,又将他倒挂起来,杜氏最终一命呜呼。喜事转瞬变丧事,杜家人将张氏告上衙门,断案官员竞说这是酒后玩闹所致,并非存心加害,只打了几棒了事。
  晋代闹洞房喜欢刁难新娘,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她些难以启齿的事,或故意挑剔她礼数不周,言行极为粗俗。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载,在北朝时期的婚礼上,女方宾客要杖打新郎,就是开个玩笑、图个热闹,但也有致伤致死的。其中还有个令人惋惜的悲剧:女方宾客一时兴起,将新郎锁进衣柜里,结果大家一忙就忘了这事,新郎竞被活活闷死。
  明代闹洞房流行“贴墙根”。宾客在新人入寝后围在洞房外偷听私房话,第二天毫不隐讳地公开询问新娘昨夜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如果新娘羞于回答就要受到惩罚,直到“如实招供”为止。
  《中华全国风俗志》中则详细记载了清末民初各地闹洞房的习俗,堪称“婚闹地理分布图”。
  江苏准安盛行在黄昏后闹洞房,娘家要选个能言善辩的男客为“招待员”,闹洞房的分为孩童和成人。孩童闹洞房多是讨要吃喝,成人闹房就很过分了,目的在于侮弄新人及“招待员”,或对新娘评头论足,或用新娘的脂粉涂抹他人,任意调笑,污言秽语信口而出,直到兴尽才肯罢休。
  还有安徽六安,新娘梳洗后,宾客便成群结队地来闹洞房,对新娘动手动脚,而新娘只能站在床边闭眼垂首,任人玩弄,如果稍有反抗,就会被认为“不识礼数”。安徽歙州闹洞房时,宾客用泥水将新人的床褥湿透,然后幸灾乐祸地偷看新人無法安寝的窘态。
  在西北一些地区,宾客会用枕头砸新娘,砸得越狠就越喜庆,好在准备的枕头都很绵软,也有伴娘在旁边帮忙护持。无论长幼,只要吆喝一声,新娘就要向其下跪,而对方不必回礼。若无持重的长辈维持秩序,新娘往往膝盖受损。
  由于有些闹洞房的行为实在过分,旧时北京地区举行婚礼时,女方会派出一个健硕的妇女随护在新娘身边,充当保镖。
  时至今日,各地因闹洞房而引发的惨案仍常发生,必须出台有效的政策加以整顿。而婚礼主办方对闹洞房这种行为的默许和纵容,尤其值得警惕。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单一经济决定论,教条化理解,历史复杂性,历史合力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7-0030-04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以莱比锡大学保尔·巴尔特教授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青年派”、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理论家,以及斯大林模式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均将经济视为社会发展中唯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从而忽略
摘 要 南北方国家间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理念差异,是1972年人类环境大会磋商的关键所在。在大会筹备阶段,发展中国家将环保与贫困问题相关联,以回应美国为首的北方工业化国家的环保倡议。尼克松政府坚持以不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磋商原则,向与会国强调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正式会议中,美国代表团积极推广生态主义的环保理念,对发展中国家在援助问题上坚持“有限义务”的立场。尼克松政府在人类环境大会上生态主义环保理念
曹操  冬天啊全是雪!大地啊真是冷!北风啊真是大!寡人遂作《冬十月》一首,大家来点评一下,好的坏的都能跟寡人说啊!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铸停置,農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郭嘉,司马懿,钟会,邓艾  杨修:主公,你这个诗不押韵啊,而且为什么你写的诗结尾都一样?  曹操回复杨修:主簿,小
晚清时期,摄影可谓高端技术,摄影师大多是外国人,所以只有达官贵人才能拍得起照片。  一張照片的曝光时间约几秒钟,所以大部分照片看上去都有点呆板,因为被拍摄者要摆好姿势并保持几秒钟甚至更长时间。  清朝马上得天下,所以满族上层社会始终保持骑马射箭的传统,照相时也愿将这一气质表现出来。  古代向来崇尚读书,所以即使躺在床上拍照,也要捧一本书做做样子。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的基本技能,其中琴居首位,自然
作为古代“五刑”之一,“杖刑”显然是老资格了,各类古装剧里“拉出去痛打”的杖刑场面也十分常见。那杖刑到底有多疼?  隋唐以前,杖刑一度和答刑不分家,都是用根部厚一寸、梢部厚半寸的竹制棰具狠打。隋朝则是逮什么用什么,隋文帝有时气急了,直接用马鞭给人行刑。而且,在唐朝以前,杖刑基本都是朝背部打,杀伤力可想而知。汉朝时,官方为体恤犯人,用杖刑替代砍人手脚的肉刑,可受刑者大多死去。隋文帝耍威风那几年,官员
如果要评选中国文人的代表,苏轼应该能获得高票——他不仅诗文兼长,而且能书能画。不过,想要一睹苏轼绘画的神采却很困难,因为他传世之作太少,可能只有《潇湘竹石图》和《枯木怪石图》两幅。  单从繪画的角度来说,《枯木怪石图》也许算不上一幅杰作。但偏偏凭这幅画,苏轼就进入了美术史,而且在2018年中国香港拍卖会场上一经亮相,就以4.1亿港元落槌,创下苏轼个人拍卖最高价作品纪录。  这幅画有何重要之处?苏轼
燕王哙即位后怀揣壮大燕国的梦想,不听音乐、不恋女色、不外出打猎,甚至亲自下田辛苦耕作。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燕国极有可能吊打六国、一统天下,那燕王哙绝对是战国的“励志之王”。然而他身边有一群野心家,直接把他忽悠成了“喜剧之王”。  燕王哙宠信一个叫子之的老臣,将国内重大事务全交由他处理。可子之不满足,还想拿下燕国董事长的位置,于是和苏代、鹿毛寿等战略家聯合起来,准备忽悠燕王哙“禅位”。  苏代代表
[关键词]新课标教科书,中国古代思想史,写法,文献,评判  [中图分类号]K23 G6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4—0014—0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的第三个模块包括了8个专题,第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要求教科书在十分有限的篇幅内,把两千多年儒家思想的变迁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现有四个版本的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教
现行的皇室典范明确规定了天皇继承的情况,必须等上一任的天皇寿终正寝后,皇太子才能继任。自从皇室典范确立的明治天皇时代开始,历任天皇无一不是父死子继。平成想开这个200年之先河,怎么能不引起轰动呢?  不过,日本史上还是有不少天皇生前就退位的例子——要是没这些例子还好,看了这些,恐怕日本人会更慌张。  1155年,年仅17岁的近卫天皇忽然去世,而这时他的父亲鸟羽法皇(出家的日本上皇就叫法皇)和他的哥
[摘 要]从1945年底起,美国为实现其战后海外军事基地布局,与英国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就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岛礁主权和军事基地问题,举行了密集地磋商、谈判。其间,英国政府力图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设法将美国方案引导到自己需要的方向上来,但美英两国在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民航换基地、领土转让、对等军事基地权利、专属基地、联合基地控制权、维持基地的财务责任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终因英国坚持西南太平洋防务磋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