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高中生历史素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m9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应当秉承以发展学生能力素养为核心因素的新课程理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有效成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各类有效资源、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富有个性特征的素质化教学活动。以高中历史课程教育教学为例,结合多年的实践和体会,试从加强情趣教学、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能力和注重情感教育等方面,粗浅阐述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素质化教学创新;实践与探讨
  新课程理念在强调素质化教学的同时,鲜明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倡导实现以知识與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笔者从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中总结认为,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学生之间、各类课程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个性化特征,执教者应当在遵从普遍性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铺路。
  一、帮助教师正确的认识历史教学
  不少老师认为历史教学只是简单地帮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知识,并且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是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更加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的历史教学才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而且我是学生的理论,教师的想法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情况,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要保证教师对历史教学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提升老师对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用来教学,而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历史素质的提升提供真正切实有效的帮助。
  二、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通过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比较良好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更加的有保障,而且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原本已经离我们远去的历史重新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就能够将原本比较枯燥和无聊的文字内容转变成为生动的图画内容。这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够得到巨大的提升,学生的历史素质也能够得到比较好的保证。
  三、教学方法要改革
  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首先,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要求内容上求“实”,训练上求“活”,方法上求“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第二,要创造灵活运用发现法,综合程序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采用这些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确定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在这种观念下,历史课上,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讲述时间过长,学生主要是听教师讲,处在被动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其结果是,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就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程。
  认识主体,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五、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旨在教书和育人的并轨。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下,过多地重视分数和对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缺乏思想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对事物缺乏辨别能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德育是五育之首,是一个人成才的根本。而人的德性的养成不同于知性,往往是不好量化的。历史考100分的学生,他的道德素质未必就是100分,一个把《中学生行为规范》背得滚瓜烂熟的学生,可能把打架骂人当作是家常便饭。学校不能再漠视学生的德育建设,要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内容。所以,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注意情感在德育中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友谊感、自尊心、责任感等。
  六、打破“权威”的信仰,树立“信仰”的权威,宽容“异端”的声音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来说,教师、教材、学习辅导材料等是“权威”,这些“权威”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权威”不等于“真理”,总要受到时代或个人认识的局限。因此,要坚持“信仰”,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物。“当仁,不让于师”,对一些问题大胆提出质疑,通过师生之间交流探讨获得“真理”。
  七、引导学生能够设疑提问
  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处理的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前的学习参考资料,学习辅导资料类书籍很多,质量参差不齐,教师要慎重选择,让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分析鉴别。要多思考,对辅导资料与教材的不协调之处,要敢于质疑,不能死读书,思维要灵活。通过学生提问,补充了教学中的欠缺之处,教师在教法上能更加完善。提问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上所述,新课改以后,高中历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作为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一定要采取新的方法去应对这种机遇与挑战,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不断探索,多方面学习,转换思维,更新观念,以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兴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探索[J].现代阅读,2013,(22).
  [2]熊扬伟.新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的研究[J].现代阅读,2013,(22).
其他文献
摘要: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开展教学的前提条件,初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而且因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和无聊,抽象性比较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办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话,就没有办法给学生的学习质量提供真正有效的保障,因此我认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
摘要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诱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民主氛围 ;创新能力  我国传统教育的应试教育不仅使学生课业负担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主要的是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因此国家对于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促进课程有效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相比较其他的学科,政治学科又有着很强的时效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围绕着教材展开教学,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让学生了解当今的世界格局及国家形式,促进时政教学的良好
摘要:作者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方面详细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基本形式,学生是在不断地探索发现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而探究学习是培养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培养能力  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
摘要:语文阅读训练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课前精心设计导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精讲多读,注重交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 阅读;训练;感悟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阅读训练  1.巧妙设计导语,激发阅读兴趣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
摘要: 本文对高职教学中的一些弊端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高职教学 弊端 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从办学规模来看已经占到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同时由于发展太快,又没有成熟的办学模式可资借鉴,在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教学存在的若干弊端    1.适合高职学生特色的教材过少且学校制定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指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并且要求教师要注意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要使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实现更高效率的数学学习。鉴于此,数学教师就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便学生通过情境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逐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快乐学习。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