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与综合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h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不同生育期稻株发生症状,介绍其综合防治技术,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1.6 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0-0209-01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的病毒病,该病主要侵染禾本科水稻、小麦、玉米、高粱[1]。其传毒介体主要是白背飞虱,该病毒于2001年在我国广东首次发现,2008年被正式鉴定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新种,2009年全国已有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海南、浙江、福建、湖北、安徽9个水稻生产主产省(区)明确发生,发生面积33.3万hm2,失收面积0.67万hm2
  1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危害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症状
  (1)典型症状。发病稻株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多见于叶片中下部)。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秆表面有乳白色大小约1~2 mm的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瘤突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异,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
  (2)秧苗期症状。病株颜色深绿,心叶抽生缓慢,心叶叶片短小而僵直,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后期不能抽穗,常提早枯死。
  (3)分蘖期症状。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2]。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似侏儒病。
  (4)抽穗期症状。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
  2发生规律与危害
  主要通过白背飞虱传毒,其不经卵传毒。植株之间不相互传毒。白背飞虱获毒30 min,传毒15 min。病毒初侵染源以外的迁入以带毒白背飞虱为主,冬后帶毒寄主(如田间生苗、杂草等)也可作为初侵染源;带(获)毒白背飞虱取食寄主植物即可传毒。
  水稻感病期主要在分蘖前的苗期(秧苗期和本田初期),拔节以后不易感病。最易感病期为秧(苗)二至六叶期。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染发病的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病,产量因侵染时期先后损失10%~30%。
  随着病毒分布范围的扩大,发生会逐年加重;中晚稻发病重于早稻;育秧移栽田发病重于直播田;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田块间发病轻重取决于带毒白背飞虱迁入量;尚未发现有明显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3综合防治技术
  (1)减少早稻来源和病源,防止传毒白背飞虱转入中晚稻田危害,农闲时铲除田间、沟边禾本科杂草,水稻再丝苗,抓好早稻后期白背飞虱防治,减少虫源。在早稻收割后及时清除稻秆和杂草,发病田立即回水耕三区,同时施用碳铵加速腐烂,以免病株再生而残留病源。
  (2)加强秧田防治关。①秧田宜选择未发病田,且远离病害田,提倡集中连片育秧。②药剂浸种或拌种。用10%吡虫啉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种12 h;或在种子催芽露白后按每千克杂交稻种子用10%吡虫啉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 g,先与少量细土或谷糠拌匀,再均匀拌种后播种。③秧田施药。在水稻一叶一心至两叶一心期喷施1次农药防治稻飞虱,用25%吡蚜酮水分散颗粒300~600 g/hm2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450~750 g/hm2加48%毒死蜱乳油1 500 mL/hm2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喷施1~2次。秧苗移栽前3~5 d再施1次送嫁药,最大限度地减少秧田感病。④重病区推行防虫网覆盖育秧。育秧期全程覆盖20目防虫网,可有效预防水稻病毒病的发生。
  (3)抓好本田分蘖期防治,降低传毒机率。水稻移栽后7%~10%防治1次稻飞虱,可用40%噻嗪酮悬浮剂或25%噻虫嗪水分散剂或50%吡蚜酮水分散剂,加40%毒死蜱或醚菊酯对水喷雾。实行统防统治、联防联治,提高防治效果。
  (4)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和锌肥,提高水稻抗逆力。不可偏施氮肥,以防秧苗过绿,诱发稻飞虱发生严重。
  (5)发病田及时应急补救。①在秧田期和栽后15 d内进行田间排查,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或踩入泥下[4]。②当大田已经明显严重发病,及时拔除病蔸,再从健康稻田丛中分出部分稻苗补缺,并立即用宁南霉素等抗病毒制剂加入叶面肥和杀虫剂混合喷施,控制病害,保产减损。造成绝收田块要选择水稻、玉米以外的适宜作物及时改种。
  (6)杂交稻适当增加移栽密度。在秧苗期和水稻移栽后20 d内及时进行田间检查,移栽水稻一部分分蘖移栽到病株空穴中,以保证田间苗数,同时将病株带离田边进行焚毁或土埋。
  4参考文献
  [1] 董田堃,沈建新,张惠琴,等.水稻黑条矮缩病回升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1(5):615-616,619.
  [2] 郭小山,周长勇,熊战之,等.水稻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9):176,182.
  [3] 仇学平,仇广灿,陈志源,等.不同水稻品种黑条矮缩病感病性比较[J].中国植导刊,2010(3):19-20.
  [4] 庞作富,杨琳.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0(6):172-173.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分析了影响天铁热轧板公司连铸板坯的质量主要因素,指出加强对结晶器锥度控制,减少结晶器钢液面波动,防止结晶器钢液面出现偏流,严格控制大包钢水过热度等因素有助于获得表面
连锁商业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我国的连锁经营由于发展时间太短,存在着起点低、基础差、规模小等不足,发展水平也不高.本文从构筑连锁经营集团化的必要性,连锁商业发展
犯罪现场是侦查破案的基础。研究犯罪现场的特点,可以更好地解析犯罪现场的现象与本质、要素与结构、存在与变化规律,不仅可以从理论上提高对犯罪现场属性和规律的认知,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