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以诚相托“换”幸福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2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中国家庭发展报告称: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作为老年人中的“弱势群体”,独居老人从生理到心理都承受着比普通老年人更为沉重的负担。
  独居老人走进生命的“春天”里,社会大力扶助,多送温暖固然重要。同时,老人自己的精心营造也必不可少——
  两双软底鞋“换”和谐
  3号楼住着两位老人:男的患脑血栓多年,天天躺在床上;女主人则有重度失眠症。
  可是,偏偏他们楼上住着一对活蹦乱跳的年轻人。这小两口,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天天晚上睡得很晚不说,更让老两口难以接受的是,他们在楼上走路响声特别脆,特别大,扰得老人根本没法入眠。
  这天,老爷子病重,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回来看望。已经是深更半夜了,那对小两口又在楼上疯闹。就听他们在楼上从这头跑到那头,震得楼板都微微发颤。本来有病的老爷子,被弄得越发烦躁不安,在床上不停地捶胸顿足……
  儿子急了,骂骂咧咧起来:“不知道楼下住着病人吗?我上楼去跟他们讨个说法!”
  老太太一把拽住了他:“看你这驴脾气,冲动是魔鬼!楼上楼下住着,哪能没有响动?再说了,他们年轻人也不是故意的,只是没有注意而已。”
  第二天,儿子按照妈妈的吩咐,买回来两双泡沫拖鞋底。几天工夫,两双泡沫底拖鞋就加工妥当了。洁白的泡沫鞋底,蓝呢子鞋面,周周正正,干干净净,看起来比从市场上新买回来的毫不逊色。
  傍晚,听见楼上又有响动了,老太太拿着自己的“作品”,敲响了他们的房门:“我在家闲着无聊,就自己摸索着加工了一些拖鞋,对面吴哥他们都给了,也送你们两双。”
  这小两口一下子就明白了老人送拖鞋的用意。他们好一阵道歉和谢谢,双手接过了老人的“礼物”……

  据老人讲,打那以后,再也没有听到楼上恼人的响动了。
  取长补短与邻里“换”工
  教师岗位退休的孙妈妈是独居老人,69岁,右腿膝关节韧带受过伤,走路有些吃力。她便当起“假日婆”,与邻里“换”工:每逢孩子放学或假期,她都会把楼院里的几个小学生一起召集在家里,组成了一个假期活动小组,带孩子做游戏,给孩子们辅导作业。这个“免费托管班”让双职工家庭的年轻人很受用,“孩子放在孙妈妈这里,不用担心他们疯跑出现安全问题,还能温习一些知识,太让人放心了!”孩子家长都这么说。
  “人心都是肉长的,我帮助大家,大家也没有少帮助我呀!”孙妈妈说:“看我腿脚不好,有些跑跑颠颠的事情,这些孩子家长都争着抢着帮着我做。有时候家里来客人了,留在我这里吃顿饭,需要出去买菜,我只要拨个电话,说我需要买点虾、排骨和蔬菜什么的,那些孩子家长个个有求必应,不一会儿就帮助采购回来了,他们手里大包小包的,累得满头是汗,嘴里还一个劲儿地嘱咐我‘有事尽管说’。”……
  孙妈妈说:“我虽然腿脚不利索,但是手和脑却灵光得很,我有台缝纫机,缝缝补补的活计是不用腿的,平时只要邻居们谁需要,我都拿过来帮助做。这些年,这样的忙,我没少帮。”孙妈妈坦言:“换工,就是他帮助我,我帮助他。这样取长补短,不仅弥补了各自的‘短板’,而且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到了最好,更重要的是,这样‘换工’,大家就不再有你欠我、我欠你的感觉。换来换去中,互相多了信任和友谊,多了和谐与快乐。”
  改变自己“换”来急时得助
  于婆婆家独居的大房子有些空旷,便招打工妹万小姐租住。于婆婆是四川人,特别爱吃辣的。可是,小万患有严重的咽炎,而且还辣味过敏。以前,于婆婆常常在自己屋里就能够听见那女孩大咳不止,特别是夜深人静,那咳嗽声让人听起来十分凄惨。她给小万送过药,但也不见好。
  有一次,与人聊天时,于婆婆抱怨房客晚上咳嗽搅了她的梦,没想到,无意中知小万咳嗽,是因为辣味刺激引起并加重的。并且了解到,小万为了不破坏别人的生活习惯,宁愿自己默默忍受痛苦,也不愿意把事情捅破。到了晚上,为了不因为自己的咳嗽影响邻居的休息,她竟然钻进被窝去咳嗽……
  听到这些,于婆婆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她自责地说:“以前不知情,常常油焖尖椒、爆炒尖椒,没成想,做了自己舒服,他人遭罪的事!”从那以后,于婆婆就很少做辣椒了,实在忍不住,就买几个辣椒蘸酱,而不再爆炒。小万知道于婆婆为了她把老习惯改了,特别感动。
  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于婆婆宽以待人很快就“换”来回报。有一天深夜,于婆婆胃痛得“嗷嗷”叫。小万赶紧把她背下楼,开自家车送她进医院。经查,需要住院。于婆婆想打电话让远在深圳的儿子回来照料。小万说:“那么远的路,别让小东跑来跑去了。”于是请了假,负责照顾于婆婆。考虑到于婆婆年龄大,要吃清淡软和的食物,就换着花样给她准备吃的:喜欢吃馄饨,就做馄饨给她吃;不喜欢吃蔬菜,就把蔬菜切得碎碎的用汤煮饭,还买来鸡、鱼等有营养的食物给她炖汤……
  同病房的人夸奖小万说:“你待于婆婆像自己妈妈一样!”
  小万告诉大家:“于婆婆平时待我也像亲女儿一般!”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我院8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对该病治疗的意义.方法 收集1989年1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8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例均为经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确诊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胃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肠6例(小肠4例、回盲部2例).临床分期:Ⅱ期6例,Ⅲ期1例,Ⅱ期~
目的 总结胸腔镜辅助下改良Nuss手术纠治不对称型小儿漏斗胸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我院共施行漏斗胸Nuss手术纠治53例,其中17例为不对称型,男 13例,女 4例.最小年龄2岁5个月,最大14岁,平均8.9岁.手术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根据患儿畸形情况,设计个性化钢板形状,并对Nuss手术进行改良.结果 17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失血少于15 ml.1例患儿术后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肝组织MMP-1、TIMP-1和TGF-β1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探讨胆道闭锁肝纤维化机制.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33例胆道闭锁肝组织中MMP-1、TIMP-1、TGF-β1蛋白的表达,通过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胆道闭锁肝组织中MMP-1、TIMP-1、TGF-β1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以肝细胞胞浆、胞膜表达最为明显.TGF-β1、TIMP-1蛋白在肝组
目的 了解神经节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7例该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 本组17例单纯性神经节细胞减少症全部行钡灌肠X线检查,共有9例可见狭窄段、扩张段,其中2例可见明显移行段.15例行直肠肛管测压有5例未出现直肠肛管抑制反射.16例行乙酰胆碱酯酶测定仅3例阳性.多处全层活检可准确诊断该病.术后2例发生小肠结肠炎,经保守治疗痊愈.其他患儿均未出现切口裂开、肠瘘、污粪、便秘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例新生儿及小婴儿卵巢囊肿进行了回顾性总结.7例年龄小于1个月,单侧12例,双侧1例,产前B超发现12例;单纯型6例,复杂型7例.结果 手术证实单纯型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5例为新生儿.复杂型中6例并发扭转,其中1例病理诊断双侧卵巢颗粒细胞瘤;另1例复杂型实为卵巢囊性畸胎瘤.所有患儿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 产前B超发现的卵巢囊肿,复杂型
目的 检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血清蛋白质,筛选特异的蛋白质标记物,构建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早期筛选及诊断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方法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banced laser desorption/inion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a,SELDI-TOF-MS)技术检测62例血清标本(先天性巨结肠42例,正常对照20例)
头皮血肿是小儿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但以往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不足.自2005年2月起,我科采用一种含天然橡胶的自粘弹力绷带,即美国Coban自我粘缠外科绷带,包扎治疗小儿头皮血肿2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