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冬天的手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i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来了,去散步,一个人迎着风,凛冽之意在脸上丝丝划過,有点微微的痛。戴着手套,手指头依然敏感地觉察到冷。我将手揣进兜里,有了温暖之感。
  我的前面有一对母子,年轻的母亲领着幼小的孩子。走一会儿,母亲就蹲下来,并紧双手来回搓,搓热之后,握住孩子的小手,轻轻地说:“不冷了吧?暖和了吧?”孩子使劲点头,奖给妈妈一个响亮的吻。

  我走在他们身后,不舍得超过去。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让我的心头暖意融融。不禁想起小时候,母亲也是这样为我暖手。她的手那样粗糙,握住我的手有细微的疼痛,但又是那样温暖。母亲用粗糙的双手温暖了我人生所有的冬天。现在,我也成了母亲,也用一双手握紧孩子的手,把温暖一点点地传递。
  眼前的母子拐进了一条巷子,我站在那里看着他们,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不见,心上的暖温依旧。扫街的大妈挥着手中的扫帚,把街道扫得宽敞明亮。忽然,她站住,望着向她走来的男人笑了。男人走到她面前,笑着伸出手,摘掉手套握住大妈的手,四目相对。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那眼里最深切的爱。这爱无声无息,却呼吸可闻,紧紧相牵,即使相隔天涯也温暖。这种历经风霜岁月的爱,早已融入了生命的真实,在流年里相依相伴。
  微笑着折返身往回走,风也不那么刺骨了,我感受到了它的愉悦,因为我的心和眼被温暖地润泽着、感动着。红尘有痛,但更多的是希望。因为无论多么冷,总有一双手会为你保持温暖。
  (潘光贤摘自《人生十六七》)(责编 悬塔塔)
其他文献
如果你很和善,但缺乏常性,你的学生会喜欢你,但你管理起他们来就会很困难,到最后根本没办法授课。如果你既刻薄又缺乏常性,那你注定会失败!如果你很刻薄,但很有常性,你的境遇可能会好一点。但如果你既和善又有常性的话,你就是一位出色的课堂管理者。    一、课前思考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判断,我们认为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学生不遵守纪律,相反,是教师没有明确建立并持续强调一些规则及常规。然而,这并
本刊讯:11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首届“木铎心声”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拉开序幕。“我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个高级别的论坛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希望这个论坛能解开我的忧虑,解开很多人的困惑,希望大家能够探讨交流,播种好心理健康的种子,能够唤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真正重视孩子内心问题,关注孩子的生命质量。”《每周质量报告》主持
《囚绿记》(下称“《囚》文”)这篇抒情散文是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陆蠡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抗战爆发后的“孤岛”上海。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因着视角的不同和运用的文学解释学理论的不同,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常见的有:  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那些有生
设计理念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采用“开头结尾点题”“叙述中心明晰”“人物描写细致”等面面俱到的讲评方式,每次似乎都在重复说过的问题,了无新意,也未曾见到切实的教学效果。采取什么样的讲评方式才更有针对性,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呢?在《留点感激在心中》的作文讲评中,我尝试只选取“人物描写”这个角度,深入展开点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复习各种描写方法,学会综合
[文本介绍]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其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    [课堂回放]  师: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栽树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生
老中医们讲“温则通,通则不痛”。热敷简单实用,但也有相应的要点需要掌握。如果方法得当,以下10种不适就可以通过热敷得到缓解。  热敷要点  选择洁净的毛巾,在40-45摄氏度的热水中浸泡,拧干后敷于患病部位,接触皮肤时应无灼痛感。  最好在患处盖一层干净的布或棉垫。一般每5分钟更换一次毛巾,交替使用。  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  1。缓解眼疲劳  用热毛巾敷可促进眼周围的血液循环,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曾几何时,这句话成了如今浩浩荡荡补课大军的信条。  由于家境贫困,甘肃的单亲妈妈郑燕一度拒绝补课,自己主抓儿子学习。可上初中后,儿子成绩下降,她又渐渐无力辅导。眼见老师课上“不尽力”,课外开补习班,她只好随大流,咬牙带儿子“上了車”。昂贵的补课费让她大开眼界,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终于,她承受不住压力,愤而反抗——望子成龙的宿命:重金读名校仍难逃补课  2015年9月1日,3
课感,就是教师对课堂运作的直觉感知。具体地说,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进行状态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并能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课感”具有触发的偶然性、技能的心智性、处理的巧妙性等特征。那么,我们如何积蓄课感,亮彩课堂呢?    一、点石成金“蓄”课感,彩化课堂    课感,首先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感觉的感觉。课堂上教师产生课感的对象是学生,是富有生命力且各具个性的“人”,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
“空白”是一切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大凡艺术,无不体现出一种“空灵”的“空间感型”,给解读者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妙不可言的艺术感受。课堂教学活动作为一门艺术,亦如此。这种“空白”是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品味、体验、感悟,从而激起创造的火花,点燃个性的火焰,使语文课堂成为思想的乐园、个性的舞场、创造的天堂,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我尝试着做到以下几点: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留有思
与古典诗词或者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您认为新诗特有的教育功能是什么?  与古典诗词或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新诗当然有它特有的教育功能,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对年青一代的感召,是任何古典诗歌也不能取代的。古典诗词有着持久的魅力,但现代新诗,由于它运用的语言、表现的生活和感受贴近现代人,因而更能对现在的人们产生影响。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很早就背诵了许多古诗,但直到上高中时偶然接触到冯至早期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