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义”是大乘佛教的根本义理之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作为般若类经典的心要,文本虽然短小,但对于空义却进行了深刻的阐发.对比《心经》的梵文原本,结合历代汉译本及注疏可以看出,《心经》中的空义具有否定和肯定的二重性.《心经》梵文本中关于“空义”的表述分别使用了“s\'ūnya”和“s\'ūnyatā”两词,其分别直译为“空”与“空性”,空和空性构成了《心经》中空义的二重性.空是空义中否定的一面,代表对虚妄分别言说相的单纯否定,而空性则是空义中肯定的一面,代表由空所反显的真实性存在.作为真实存在的空性与诸法非一非异,其自身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能用凡夫的名言和思维去理解,只能用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