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呼啸山庄》利用离奇的故事情节、独特的创作视角以及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英国乡村生活场景的同时,也利用不同家族的爱恨纠葛,撰写了一个曲折跌宕的故事。而小说本身更是受到哥特文学传统的影响,利用恐怖的故事背景、扭曲的人物性格、复仇的故事主题,吸引读者关注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等的发展,并沉浸在小说的哥特化叙事之中。
  关键词:《呼啸山庄》;哥特传统
  作为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呼啸山庄》一开始并不被文学界看好,甚至有人表示,该作品中应用大量恐怖情节进行氛围渲染,幻想色彩较多,不符合主流小说的审美。半个世纪以后,随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学界的思想不断变化,人们对于这部经典作品的看法才有所改观。在作品中,著名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利用神秘而曲折的故事,征服了世界范围内的读者,使《呼啸山庄》得以广泛传播,故事中的神秘色彩、浪漫的笔触风格等,也引发了文学界更多有关哥特创作风格的讨论。
  一、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18世纪的英国文学,以现实主义小说为主。但是,过多的现实揭露同样引发一些人的审美疲劳,哥特小说这类以超现实的故事内容给予个人想象空间,同时利用极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阐述各类情感观点,满足情感刺激需求的文学创作方式,显然迎合了当时读者的需求。人们得以通过文学作品中夸张的叙事手法、恐怖的小说气氛,复杂的人物性格等,感受更多荒诞、离奇的故事,感受不寻常的故事内容,了解社会中各类矛盾冲突给个人带来的影响,亦或在故事阅读中寻求现实无法给予的情感满足。
  《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丽·勃朗特在作品创作过程中,通过目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的现实,在感受工人的反抗与斗争,感受城镇中的勾心斗角与旷野轻松自由生活之间差距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于矛盾本身的理解,因此,其利用哥特式的创作手法,将自身感受到的生活付诸笔端,让矛盾本身更具艺术色彩。
  二、《呼啸山庄》中的哥特风格
  (一)故事背景的恐怖渲染手段
  故事一开始描述的《呼啸山庄》即出现在恶劣的气候当中,加之山庄历史古老,中年北风呼啸,气氛阴森,所处的年代又较为久远,没来由的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另外,作者还通过其他恐怖的意象,不断渲染背景的恐怖气氛。比如在租客的梦境里,窗外有拍打窗户的人。有鲜血滴下粘湿床单等。总之,各种阴森恐怖的场面集中于山庄的描写中,让人不禁感觉山庄里会有各类触目惊心的事情发生。
  (二)人物特征的矛盾和扭曲
  《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形象,都充满了矛盾色彩。与哥特风格作品中所塑造的恶棍英雄形象类似。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既受到了亨德莱的虐待,无法拥有美好的爱情,同时其也因为复仇,变成一个残虐的压迫者,利用自身的优势折磨小凯瑟琳、哈利顿,甚至是自己的儿子。希斯克利夫的妻子伊莎贝拉自小养尊處优,因仰慕希斯克利夫而嫁给他,却在结婚之后希望破灭,最终负起离家。
  (三)主题内容上的仇恨与报复
  《呼啸山庄》与其他哥特小说一样,以报仇、仇恨为主题。受到山庄主人收养的希斯克利夫因亨德莱对其的嫉妒而受到不公平对待,因此想要复仇。其青梅竹马的恋人却因为世俗观念,嫁给了体面富有的林顿。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加剧了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情绪,而其也通过夺得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达到了自己复仇的目的。甚至最后,一直生活在复仇的阴影当中。
  三、《呼啸山庄》对哥特传统的扩展
  (一)故事情节的拓展
  《呼啸山庄》中的故事情节,一开始即利用超自然的天气现象和租客的噩梦描述,将恐怖气氛推向顶端。租客梦境中的神秘感受,让呼啸山庄最开始即给人一种不详气氛。后期的故事情节中,故事的主角并未获得幸福、复仇的举动也在最后关头中止,直至最后希斯克利夫以死放弃,重重情感变化丰富了故事情节,同时实现了对哥特小说单一情节展现方式的拓展。
  (二)人物心理的拓展
  在哥特式小说中,通常会出现一些暴君、柔弱少女等形象,利用对人类暴力行为的渲染,或者对人们暴虐心性的反衬,挖掘人性当中的阴暗特性,进而反衬社会现实中的阴暗现象。通常,在人们行为描写的同时,会弱化心理描写。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则利用自身对于善与恶、爱与恨等对立心理的理解,将个人的天性以及人们面对世道变换时的心理变化完全展现出来,发展了哥特文学创作手法,让读者能够从人物经历的矛盾中产生共鸣,感受到更深层次的心灵冲击。比如女主人公凯瑟琳天性善良,但是其灵魂中的阴暗面却因为婚姻分裂以及精神刺激而得以展现,内心冲突不断加剧,进而也导致个人行为的变化。
  (三)叙事方式的拓展
  原有的哥特小说中,通常采用平实的叙事方式,将小说中的爱恨情仇完全展现于读者面前,便于读者理解。而在艾米丽的《呼啸山庄》中,则对叙事方式进行了扩展,故事情节更具跳跃性,故事可读性也更高。比如其利用倒叙和顺序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故事的神秘感,利用双重或者三重故事解读视角,将整个故事情节联系起来,让人们在不断丰富自身对故事主体结构的认识中,了解房客、女管家的所见所闻,进而实现对故事情节的把握以及对人物情感的解读。
  《呼啸山庄》从社会现实角度出发,通过对小说整体哥特风格的把握,利用戏剧性的故事结构,将一个扭曲的人物形象塑造成恶棍英雄。同时以复仇为主题讲述爱情,以情感对立为方式,阐述人物之间的对抗,叙事方式别具特色,故事构思精妙,作者笔触精炼却又不失浪漫,在成就小说本身的同时,也对哥特式文学风格进行再次发挥,敲击读者心灵,引发人们对于时代现实、对小说中人物心理变化、对哥特文学创作手法应用方式的深思。
其他文献
1rn在我们桦树溪,说某某某是个人物,那可就不得了了.这个人一定与众不同,有着非凡的经历与本事,大家一提起来,都会说,不简单不简单,是个人物啊.rn要说桦树溪的人物,首屈一指
《浮士德》是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创作的一部诗剧,以主人公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讲述一个资产阶级因对现实的不满而不断追求的过程。该部诗剧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碰撞的
目的:探讨分析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9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和观察组(中医辨
下雨了,雨丝迷蒙地飘在我的头上,凉凉的沁人心脾.我瞧着天空出了好一会儿的神,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才醒悟似的低下头.父亲刚去世一年,他坟头上的土还松软着,只有几点的绿意.
摘要: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学习型图书馆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图书馆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思维,开拓进取,只有创新学习型图书馆为读者更好地服务,才能使图书馆顺应时代变化的要求。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它
密支那是缅甸克钦邦的首府,是座位于伊洛瓦底江西岸,被群山围绕的平原与丘陵交杂的城市.北距八莫217公里、中国边境腾冲152公里,南去缅甸首都仰光1166公里;是那条贯穿缅甸南
摘要:《童年》是一部具有独特特点的自传体小说,主要围绕阿廖沙的成长历程和生活遭遇展开故事,文中处处体现了作者的爱憎立场,同时也对沙皇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德国平民百姓的苦难生活有着充分、细致的体现,对人性中真善美的颂扬和对社会中一些人丑恶嘴脸的刻画和抨击使这部作品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该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以及深刻的思想内容被称为苏俄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对苏俄文学乃至世界的文学
摘要:公共图书馆关注弱势群体体现了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也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阐述了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重要意义及现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几项对策措施。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  一、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责  《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
一个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电话,把高桥一郎这个坐着轮椅的长者一下子从尧玲的记忆中浮现开来.这个当年在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服役的士兵的名字,曾在七三一档案中以及祖父、父
2013年衡阳市社科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13C20  本文试图就衡阳保卫战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些粗廓的探讨,一则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使衡阳的抗战精神重放异彩,激励后人;二则在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祭奠那些长眠在衡阳这块血沃土地上的国民党第10军将士,使生者无愧、死者安慰。  一  1944年,日軍为了逆转它在太平洋战场上急遽失利的厄运,“内心极度焦灼”的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