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行不分大小
李 恿
火车就要启动的时候,一位老人急匆匆地踏上车门,一只脚不小心被车门夹了一下,鞋子掉在了车门外。火车启动后,老人毫不犹豫地脱下另一只鞋,从窗口扔了出去。周围的乘客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把另一只鞋也丢掉,老人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得到一双鞋,而不是一只鞋。”
据说这位老人就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甘地。在印度他被人们尊称为“圣雄”。一个人能随时随处想到那些需要关爱与帮助的人,他不是圣人是什么?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想和这样做,那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像春天般温暖。正如韦唯在《爱的奉献》里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黑川利雄是日本著名的内科专家,他在研究癌症治疗方面卓有成效。黑川利雄有个保持了多年的习惯:每到冬天,他就在口袋里放一个手炉,使手总是保持热乎乎的。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的回答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说,到癌症研究所来就诊的,都是些饱受病魔缠身之苦、抱着极大求生希望的病人。面对医生,他们心中的忧虑及期望之情可想而知。如果他们一来就握到了一双温暖的手,就会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而假如握到的是一双冰冷的、毫无生气的手,病人的心也许就会发凉,因而对生命失去希望。
黑川利雄总是用一双温暖的手诊断,让病人感觉安心、信赖,带给他们希望。那的确是一双充满了神奇魔力的手,它把坚定的信念和无声的关怀默默地传递给了那些身患绝症的病人。
著名作家蒋子龙曾在一篇文章里谈到他在戈壁滩上吃西瓜时的情景。吃完了,将瓜皮向远处用力地甩出——这里是不会有人罚款的。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主人却跑过去把他丢弃的瓜皮捡回来,扣放在路边,说扣着放可以尽量保持西瓜皮的水分,万一后面有意外断了水的人,西瓜皮可解他们的一时之急。他还说,“这是规矩。”
这是一项多么伟大的规矩!看起来虽是举手之劳,但那种为他人着想的理念早已渗透到了骨髓里,否则就很难做出这样的举动。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视为“贫民窟的圣人”的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这些小事就是善事,善事应当被视作大爱之举。
善行不分大小,爱心没有级别。正如美国女诗人艾蜜莉·狄金逊所说:“若我能挽救一颗心免于破碎,我将不虚此生;若我能抚慰一个生命的创伤,或缓解一个人的苦痛,或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返窝巢,我将不虚此生。”
找准人生轨迹
朱文娟
马克·吐温是举世皆知的美国著名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渗透着作家智慧的光芒,他的艺术人生无疑是成功的。
但马克·吐温也曾经有过失意,当他看见出版商们由于出版发行了他的大量作品而赚了大钱时,他的心中很不平衡,心里总是想,为什么将自己的作品交给别人,让别人去赚钱。这些钱我也可以赚,于是,他便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当他涉及到出版社时,他才恍然觉醒。原来商业与创作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不久,他的公司便身陷困境,倒闭关门,接踵而来的则是债务危机,这笔债务直到1898年才还清。
在此之前,他还曾投资开发过打字机,结果损失了5万美元。经过了这一次之后,他彻底醒悟,原来这些都不是自己的长处,自己最适合的还是写作,他终于找对了自己的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或在明处,或在潜意识中隐藏,每个人如果能将自身的轨迹融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然后再按照自身的轨迹去走。这就是成功的捷径,这才会少走弯路。
李 恿
火车就要启动的时候,一位老人急匆匆地踏上车门,一只脚不小心被车门夹了一下,鞋子掉在了车门外。火车启动后,老人毫不犹豫地脱下另一只鞋,从窗口扔了出去。周围的乘客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把另一只鞋也丢掉,老人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得到一双鞋,而不是一只鞋。”
据说这位老人就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甘地。在印度他被人们尊称为“圣雄”。一个人能随时随处想到那些需要关爱与帮助的人,他不是圣人是什么?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想和这样做,那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像春天般温暖。正如韦唯在《爱的奉献》里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黑川利雄是日本著名的内科专家,他在研究癌症治疗方面卓有成效。黑川利雄有个保持了多年的习惯:每到冬天,他就在口袋里放一个手炉,使手总是保持热乎乎的。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的回答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说,到癌症研究所来就诊的,都是些饱受病魔缠身之苦、抱着极大求生希望的病人。面对医生,他们心中的忧虑及期望之情可想而知。如果他们一来就握到了一双温暖的手,就会让他们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而假如握到的是一双冰冷的、毫无生气的手,病人的心也许就会发凉,因而对生命失去希望。
黑川利雄总是用一双温暖的手诊断,让病人感觉安心、信赖,带给他们希望。那的确是一双充满了神奇魔力的手,它把坚定的信念和无声的关怀默默地传递给了那些身患绝症的病人。
著名作家蒋子龙曾在一篇文章里谈到他在戈壁滩上吃西瓜时的情景。吃完了,将瓜皮向远处用力地甩出——这里是不会有人罚款的。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主人却跑过去把他丢弃的瓜皮捡回来,扣放在路边,说扣着放可以尽量保持西瓜皮的水分,万一后面有意外断了水的人,西瓜皮可解他们的一时之急。他还说,“这是规矩。”
这是一项多么伟大的规矩!看起来虽是举手之劳,但那种为他人着想的理念早已渗透到了骨髓里,否则就很难做出这样的举动。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视为“贫民窟的圣人”的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这些小事就是善事,善事应当被视作大爱之举。
善行不分大小,爱心没有级别。正如美国女诗人艾蜜莉·狄金逊所说:“若我能挽救一颗心免于破碎,我将不虚此生;若我能抚慰一个生命的创伤,或缓解一个人的苦痛,或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返窝巢,我将不虚此生。”
找准人生轨迹
朱文娟
马克·吐温是举世皆知的美国著名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渗透着作家智慧的光芒,他的艺术人生无疑是成功的。
但马克·吐温也曾经有过失意,当他看见出版商们由于出版发行了他的大量作品而赚了大钱时,他的心中很不平衡,心里总是想,为什么将自己的作品交给别人,让别人去赚钱。这些钱我也可以赚,于是,他便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当他涉及到出版社时,他才恍然觉醒。原来商业与创作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不久,他的公司便身陷困境,倒闭关门,接踵而来的则是债务危机,这笔债务直到1898年才还清。
在此之前,他还曾投资开发过打字机,结果损失了5万美元。经过了这一次之后,他彻底醒悟,原来这些都不是自己的长处,自己最适合的还是写作,他终于找对了自己的路。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或在明处,或在潜意识中隐藏,每个人如果能将自身的轨迹融入到社会的大环境中,然后再按照自身的轨迹去走。这就是成功的捷径,这才会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