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引导学生学习寓言故事,旨在引导学生在知晓故事情节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蕴含在文字里面的道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寓言故事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注重借助手法,揣摩形象;注重自表入里,揭示寓意。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激发兴趣;揣摩形象;揭示寓意
中图分类号:G623.2;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2-0080-01
蕴含讽喻是寓言故事的显著特点,其文本形象总是和寓意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需要学生去思考其言外之意、领悟其真正的内涵。在寓言王国里,狐狸、狼、乌鸦和老虎等不再是一种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会说话、会唱歌。因此,引导学生学习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在知晓故事情节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蕴含在文字里面的道理。本文从对寓言故事教学的思考和对寓言故事教学的建议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对寓言故事教学的思考
在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寓言故事自身的特点,挖掘其思想内涵,更要考虑学情,带领学生积极投入其中。学生年龄小,心智还不成熟,这就需要老师通过讲解来启发他们,让他们通过思考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而不能当成童话故事对待。教师要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综合运用调查法、观察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寓言故事教学,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要把上课、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通过对典型教师的典型课例及典型教学环节进行分析,从而摸索出好的教学方法。
二、对寓言故事教学的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幕好戏在开头就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一节好的寓言故事教学课,精彩的开头同样非常重要。精彩的开头能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对话文本、对话作者,走进文本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有目的地选择有关名篇佳句,进行开场,这样一来,就显得比较贴切自然。寓言故事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告诉读者一定的道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有深刻道理的故事进行导入,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也为学生理解文本进行有效的铺垫。此外,苏教版教材几乎每篇都有插图,这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寓言故事类的文本也不例外,因此,可以将插图运用到导入部分。这样能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先要感动于文字,这样才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在进行导入语言设计的时候,教师需要自身有充沛的情感,结合画面、文字等,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才会更容易带领学生抵近文本内核。例如,在教学《滥竽充数》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个动画片。”接着,教师相机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学生都很喜欢动画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到这个故事的情境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借助手法,揣摩形象。寓言故事之所以人物形象生動,是因为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比如拟人、象征、比喻、夸张,等等。这样,就使得作品的讽刺性更强,教育性更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要让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表现手法,才使得寓言故事生动形象。学生对文本形象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他们就会对寓言故事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在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中,有贪婪、狡猾的狐狸,有贪慕虚荣、被花言巧语所蒙蔽的乌鸦,在寓言故事《蝉和狐狸》中,有观察力敏锐的蝉。这些形象都被赋予了人的性格和思想,教师应根据表现手法,诠释故事的形象,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概括其特点。
(3)自表入里,揭示寓意。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存在一定的困惑:寓言故事文字比较浅显,但是学生对于故事寓意的理解与把握总是存在难度。这一直是寓言故事教学的瓶颈,要想突破这个瓶颈,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给学生阅读寓言故事铺设阶梯。因为学生起初感知的是直观而具体的外在形象,处于感性的认知阶段,其实这也正是学生有效把握寓言故事内涵的起点。在这里,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形象进行概括,以抽象的形式揭示寓言故事的内涵。学生从形象的理解到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一次思维的跨越,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铺垫,而教师设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自相矛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楚国人夸口的两句话,并相机板书“盾坚固得很,戳不穿”“矛锐利得很,戳得穿”。通过前后对比,学生很容易就发现楚国人的语言前后矛盾,这个故事的寓意也就不言而喻。
三、结束语
总之,引导学生学习寓言故事,旨在引导学生在知晓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蕴含在文字里面的道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策略,比如可以将寓言故事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与文本相融合,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匹配,就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寓言故事时入情入境,从而提高寓言故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毛小仙.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教学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09).
[2]孙海霞.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方法研究——以《盲人摸象》教学为例[J].吉林教育,2015(31).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激发兴趣;揣摩形象;揭示寓意
中图分类号:G623.2;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2-0080-01
蕴含讽喻是寓言故事的显著特点,其文本形象总是和寓意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需要学生去思考其言外之意、领悟其真正的内涵。在寓言王国里,狐狸、狼、乌鸦和老虎等不再是一种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会说话、会唱歌。因此,引导学生学习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在知晓故事情节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蕴含在文字里面的道理。本文从对寓言故事教学的思考和对寓言故事教学的建议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对寓言故事教学的思考
在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结合寓言故事自身的特点,挖掘其思想内涵,更要考虑学情,带领学生积极投入其中。学生年龄小,心智还不成熟,这就需要老师通过讲解来启发他们,让他们通过思考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而不能当成童话故事对待。教师要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综合运用调查法、观察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寓言故事教学,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要把上课、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通过对典型教师的典型课例及典型教学环节进行分析,从而摸索出好的教学方法。
二、对寓言故事教学的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幕好戏在开头就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一节好的寓言故事教学课,精彩的开头同样非常重要。精彩的开头能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对话文本、对话作者,走进文本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有目的地选择有关名篇佳句,进行开场,这样一来,就显得比较贴切自然。寓言故事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告诉读者一定的道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有深刻道理的故事进行导入,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也为学生理解文本进行有效的铺垫。此外,苏教版教材几乎每篇都有插图,这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寓言故事类的文本也不例外,因此,可以将插图运用到导入部分。这样能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先要感动于文字,这样才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在进行导入语言设计的时候,教师需要自身有充沛的情感,结合画面、文字等,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才会更容易带领学生抵近文本内核。例如,在教学《滥竽充数》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个动画片。”接着,教师相机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学生都很喜欢动画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到这个故事的情境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借助手法,揣摩形象。寓言故事之所以人物形象生動,是因为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比如拟人、象征、比喻、夸张,等等。这样,就使得作品的讽刺性更强,教育性更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寓言故事的表现手法。要让学生认识到,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表现手法,才使得寓言故事生动形象。学生对文本形象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他们就会对寓言故事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在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中,有贪婪、狡猾的狐狸,有贪慕虚荣、被花言巧语所蒙蔽的乌鸦,在寓言故事《蝉和狐狸》中,有观察力敏锐的蝉。这些形象都被赋予了人的性格和思想,教师应根据表现手法,诠释故事的形象,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概括其特点。
(3)自表入里,揭示寓意。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总是存在一定的困惑:寓言故事文字比较浅显,但是学生对于故事寓意的理解与把握总是存在难度。这一直是寓言故事教学的瓶颈,要想突破这个瓶颈,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给学生阅读寓言故事铺设阶梯。因为学生起初感知的是直观而具体的外在形象,处于感性的认知阶段,其实这也正是学生有效把握寓言故事内涵的起点。在这里,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形象进行概括,以抽象的形式揭示寓言故事的内涵。学生从形象的理解到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一次思维的跨越,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铺垫,而教师设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自相矛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楚国人夸口的两句话,并相机板书“盾坚固得很,戳不穿”“矛锐利得很,戳得穿”。通过前后对比,学生很容易就发现楚国人的语言前后矛盾,这个故事的寓意也就不言而喻。
三、结束语
总之,引导学生学习寓言故事,旨在引导学生在知晓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蕴含在文字里面的道理,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策略,比如可以将寓言故事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够与文本相融合,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匹配,就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寓言故事时入情入境,从而提高寓言故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毛小仙.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教学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09).
[2]孙海霞.小学语文寓言故事教学方法研究——以《盲人摸象》教学为例[J].吉林教育,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