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危险因素,以期降低DPPB的风险。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结直肠息肉接受内镜下治疗的426例患者,其中行圈套摘除治疗262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28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36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内镜和病理检查资料。根据内镜下治疗后是否发生DPPB,将患者分为DPPB组和未出血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26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DPPB(4.93%)。DPPB组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较未出血组更高(P<0.05)。接受ESD治疗的患者DPPB发生率为11.11%,高于接受圈套摘除(2.29%)和EMR(8.59%)的患者(P<0.01)。息肉位于直肠、左半结肠、横结肠+右半结肠的患者DPPB发生率分别为9.26%、3.51%和3.4%,直肠息肉患者的DPPB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息肉患者(P<0.05)。息肉直径>0.9 cm的患者的DPPB发生率(7.6%)高于息肉直径≤0.9 cm的患者(1.14%)(P<0.01)。有蒂息肉患者的DPPB发生率(6.73%)与无蒂息肉患者(2.9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患者的DPPB发生率(7.04%)高于增生性息肉患者(2.08%)(P<0.05)。有术中出血患者的DPPB发生率(9.52%)与无术中出血患者(4.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直肠息肉、息肉直径>0.9 cm、腺瘤性息肉及ESD治疗是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发生DPPB的危险因素。操作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危险因素并加以重视,有利于降低DPPB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