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的全球气候治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路径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o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多学术研究着重聚焦于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背景因素或自变量,探讨其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而对两者关系的“反向”研究,即全球气候治理如何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却鲜有涉及.鉴于全球气候治理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规塑和约束,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背景与基础、价值共识以及方向与路径无疑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加剧使得世界各国客观上共同命运情势更加强烈,全球气候治理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与背景,不仅巩固和增强了人类社会共同命运的价值共识,而且从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和生态五个层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世界”的构建提供了具体而现实的方向与路径.当前,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性潮流.在此背景下,中国要通过积极推进碳中和目标、不断贡献中国智慧、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制度建设、加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以及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气候外交等方式,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世界”的构建.
其他文献
秋瑾早年生活史料缺失严重,亲友忆述亦多有矛盾或语焉不详,造成从其出生伊始,每一生平细节几乎均有争议的奇特景观.因婚嫁前的秋瑾行踪实系于祖父与父亲的宦游经历,故依据晚清《京报》中载录的具有明确时间线索的官方文书,并结合其他史料进行考辨,可以还原并确认秋瑾的出生地以及赴台、入湘之年,为此三大关目做一定案.
海岛特殊的地理环境赋予了海岛发展循环经济的独特优势,但海岛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产业空间的局限性制约了海岛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海岛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海岛生态产业链不断升级完善的过程.在当前"双碳"目标压力下,海岛循环经济的升级成为实现海岛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从生态经济演化视角看,目前我国海岛循环经济基本采用大、中、小三个层次的循环模式.在当前世界资源越来越紧缺的环境背景下,分析海岛循环经济的物质能量循环情况,总结目前海岛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探索海岛循环经济升级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海岛循环经济升级,
马克思对蒲鲁东的批判,与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看,从《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 〈总汇报〉》到《神圣家族》,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蒲鲁东理论的积极因素,逐步实现了其批判对象的转换,即从批判哲学、国家和法转向批判所有权和市民社会;从《哲学的贫困》到《资本论》手稿,马克思以蒲鲁东的理论缺陷为参照,不断深入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当中,并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