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问题情境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w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高中素质教育教学中,诞生了一种非常科学且正面的教学方式,那就是情境教学,让学生们深入到情境当中,来更好地学习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是非常有利的。在情境教学中,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生也非常钟爱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参与的积极性必然会有所提高。本文将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就高中化学问题情境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问题情境;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一、 引言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化学学科与初中阶段的化学学科是有着非常大的不同的,高中阶段化学学科的学习更加具有系统性,也更加复杂化。化学是每一名高中学生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基础功课,因此,学好化学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讲,必须要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需求,积极响应新课改理念的号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以下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就当前高中化学问题情境教学的现状做出分析,并且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二、 关于当前高中化学问题情境教学的现状分析
  1. 学生的兴致不高
  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对于自己不了解的知识领域是有着非常强烈的探究和钻研意识的,但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似乎并不能真正激发起高中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的兴致不高。
  2. 问题情境创设方式单一
  很多的高中教师并没有高度重视起问题情境教学的重要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习惯性沿用传统单一的问题情境创设方式,思路单调,学生们对此早已熟悉,没有了新鲜感,必然达不到问题情境创设的预期理想教学效果。
  三、 如何优化高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1. 借助真实的生活经验
  要想让高中生将学到的化学知识真正转化成自己的理论知识,那么,化学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起建构主义学习中的相关理论。让高中生需要学习的化学内容与高中生自身积累的真实生活经验、社会经验以及自然情境巧妙结合在一起,让化学知识在潜移默化当中发生迁移。
  诸如,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当前社会各种现象和新闻报道中涉及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便可以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经验有效结合在一起,学生们也更容易理解化学知识,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在学习“甲烷”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化学教师便可以结合全国各地发生的影响比较大的瓦斯爆炸事件来进行讲述,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为什么煤矿容易发生瓦斯爆炸?瓦斯到底是什么?瓦斯是從哪里来的?等等一系列问题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了解瓦斯产生更大的兴趣。
  2. 借助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教师需要谨记的一点就是,要将自己的教学建立在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上面。我建议,化学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可以积极引入各种各样的故事,这样不仅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化学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能够更好地引导高中生思考与分析问题。
  诸如,在讲授“化学与生活”这节课的内容时,我首先向学生们讲解了维生素的概念,然后就引入了一个与微量元素概念相关的小故事,因为在这节课中,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微量元素和微生物。故事是这样的:
  一艘需要长期航行的船,因为没有冷藏设备,就不能够给船员们供应足够的水果和蔬菜,所以,船员们只能通过干粮来保证自身的体力,在航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部分船员出现了很多不好的症状,甚至有部分船员已经死亡。不久,这艘船进入了小岛,船员们在岛上就吃到了非常多很新鲜的水果,再次上船之后,船员们的病症就有减轻了。
  这时,我就问了学生们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船员会生病,他们的痊愈与新鲜的水果有什么关系吗?学生们顿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开始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借他们讨论的时机,我就向学生们讲述了水果当中所富含的微量元素,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和途径。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非常之多,当代高中生,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学习需求,而且需求差异性非常大,要想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最有价值的化学知识,对于化学教师来说,是一项非常严峻的考验。问题情境教学是现阶段高中生们还比较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他们喜欢到情境当中来学习知识,因此,化学教师必须要满足高中生的这一需求,积极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不断提升自己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为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徐华阳.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32):138-139.
  [2]何思熠.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亚太教育,2016,(13):49.
  [3]郭慧蓉.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6.
  [4]江相成.高中化学教学问题情境生活化教学初探[J].学苑教育,2017,(2):64.
  [5]宋尧辉.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旬刊,2016,(7).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而在课堂的有效教学为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行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见,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老师当前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向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课内容,采用何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成为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目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经验,针对如何提升教学效率的问题,给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希望
摘 要: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国家的建设需要复合型的人才。高中生物教师要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重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取一系列的教学行动,根据学生的个性,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形成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形成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增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加强学生自主设计,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才能,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加强教学
摘 要:随着目前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我国的教育工作正在不断地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地注重素质教育的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因此在目前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自主地去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  
摘 要:培养创新精神和适合终生学习的方法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小组合作”现今成为了课堂主要模式之一,“传统抽象习题”是升学和毕业考试的基础题型,那么把“传统抽象习题”融入到“小组合作”中去,必定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关键词:抽象习题;小组合作  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适合终生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根据学校的具体特点采取不
摘 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到我国的教育教学中,不仅在极大程度上转变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方式,同时还对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就目前来看,多媒体教学已然成为我国中职生物教学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由于中职的生物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教学的效果一直无法达到预计的目标,对此,我国中职生物教师就必须转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方式。  关
摘 要:纵观当下社会环境,随处都可以见到物理知识所涉及的生活情境。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课本知识解释自然现状,很多学校在物理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试图寻找出一个适合该校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一、 引言  高中物理是一门学生和家长都极度重视的科目,教育改革已经走向台前,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在这种状况下,物理老师就如何建
摘 要:初中物理本身是一門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我国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当中,仍然沿用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初中物理的实践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当中,实践教学运用越来越广泛,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的问题着手,分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综合实践活动来拓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路
摘 要: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是学生后续学习光合作用的基石。本文从实验材料、分离装置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旨在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质疑的能力。  关键词:绿叶色素;提取;分离;合作探究;对照  一、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1. 教材分析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感性
摘 要: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直是我们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我将尝试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着手来谈谈我们将从哪几个措施的实施来提高我们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且详细地阐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措施;有效性;氛围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这是我们每一位初中化学老师必须思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