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l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的建筑中,环境因素是影响建筑的重要因素。建筑必須与环境相协调统一,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要求。而建筑环境设计中人是环境的主体,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就当前建筑设计与环境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措施做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建设设计;环境;协调发展;节能;生态
  当代的建筑流派很多,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处理上,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态度,将建筑与环境融合在一起,或者是将两者对峙起来,两个观点都有其独特的视角,但是无论如何,这两种观点都是把建筑所处的环境放在与建筑自身相同的位置上,由此可见,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周边的环境已经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环境艺术设计师必须迎合民众日益改变的文化建筑审美需求,在设计的过程中是追求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建筑物与生态系统统一协调设计的前提和关键。
  一、建筑设计与环境关系
  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人是影响环境发展和变化的核心,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影响着环境正常有序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使得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以人为中心,环境为基础进行分析与探讨,利用各个实际方式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统一的环境设计过程和手段。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环境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变化模式说白了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人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中心点,更是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指导其进步的关键手段。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是将人和环境而这之间的关系综合应用和探讨的过程。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在外部的设计中结构和风格的设计也需要表现出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俗,在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和各种文化底蕴协调统一发展与既不,这样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方法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后体现出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表现形式。
  二、建筑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1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必须注重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特别应该注重建筑的采光性、通风性、保暖性、减噪性和增湿性等生态节能的因素。建筑设计时应立足于基地固有的优势特点,扬长避短,应全方面考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尽量将把建筑的美与环境的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加生态环境因素所占的比例,利用一些空地合理布局、规划,多保留和设置一些绿化地、水面,力求提供幽雅舒适的生活环境。
  从目前的一些建筑设计来看,不太注重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特别是在城市建筑中,为了修建房屋而不顾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肆意砍伐或迁移大树,毁坏绿地等现象还时有发生。这都是建立和谐社会背道而驰的可耻行为,不利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少人对环境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没有体会到建筑的内涵。建筑考虑的环境范围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区域,没有把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因素考虑进去。有的只考虑短期的、暂时的因素,没有考虑到建筑与环境在长远发展中的关系。
  作为建筑设计师,必须周密地考虑到建筑与诸多生态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力求将所设计的建筑最大限度地能够与生态环境保持协调、统一的关系,与生态环境做到最佳的结合。这样才能使建筑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大大提升生态建筑的独特魅力。反之,如果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就会影响甚至破坏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而建筑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果恶化,就会对建筑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可以破坏建筑。
  因此,作为建筑设计师,必须注重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充分考虑建筑设计与自认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力求和谐统一,这是做好现代建筑设计的应该重点思考的课题。
  2.2建筑设计应与人文环境相协调
  任何一个建筑都处于一个建筑环境中,它必须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才有利于建筑本身和建筑环境的协调相处和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人文环境的协调因素。人是建筑和环境的主体。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人的需求。
  (1)不同的人对建筑的不同需求。不同的个体,因为其社会阅历、生活水平、职业地位、个性品质的不同、性别、民族、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他们对于建筑的需求绝对不会千篇一律。所以设计是首先要考虑人的需求;
  (2)考虑建筑能给业主提供哪些服务,带来哪些舒适的感受,如何为人提高这些优质的服务。
  (3)建筑如何与整个人文环境的协调统一。应重点考虑:它能给周围的人提供什么服务,它与周围的人文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
  三、保证建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
  3.1多借鉴有利经验
  无论是西方建筑设计,还是东方传统建筑设计,都有很多处理环境和建筑之间关系的思想,例如建筑群在相互作用之后,会在整体环境中更加协调,西方建筑在处理新老建筑之间的关系时,也有很多独到的方法。日本的建筑设计中,自然界的景物是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窗口、阳台、走廊等的处理,包括建筑材料的使用,都会将建筑空间和环境联系起来。我国传统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也被应用在风水学及建筑设计当中,从选址方式开始,就注意建筑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些设计理念和经验,都值得现在的设计者学习。
  3.2推崇节能生态型的建筑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环境破坏也比较严重,“生态型的建筑”受到更多的青睐,它不仅仅指设计中运用更多的绿色景观,还意味着更加环保的材料的应用。耗能低、居住舒适、施工材料可循环利用等,都是生态建筑的特点,绿色平衡的观念让建筑对环境的破坏更小,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
  3.3注重整体性
  建筑设计要更多注重整体性,在人与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让建筑满足人的需求,也要保证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处在良好状态,顺应自然规律,多将自然元素(如空气、水声、阳光)引入建筑内,将建筑视为自然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黄海燕.建筑设计与环境关系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2]苗竺昱,刘玉.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3]龚雷,吴昊.谈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和谐统一[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238-238.
其他文献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存在着一定的常见问题,主要是集中在了材料设备方面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装方面.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采用一些有效处理对策.强化质量监管的工作效果
【摘要】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消耗逐渐加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建筑作为能耗的重要消耗源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力推广节能生态建筑。本文首先对建筑生态系及其设计原则进行介绍,随后探讨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种主要方法,并分析了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系统;原则;技术方法;应用  一、建筑生态系统设计概述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
【摘 要】播音主持心理学对于研究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出现的问题在整个播音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借助心理学相关原理,通过对主体心理和受众心理的研究,对播音员主持人常出现的心理状态问题进行剖析和论证。  【关键词】理想模式 自控能力 受众心理 应对  【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47-02     在人类传播活动中,随着传播形态的日益丰
【摘 要】语言是根植于社会和文化中的,得体恰当的语言交流必然建立在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上。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文化冲突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51-03
【摘要】顶部造型设计是高层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作为城市文化形象的展示载体,在顶部造型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赋予建筑整体功能的美学内涵。本文将从顶部造型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出发,就其城市文化精神缺失展开探讨,并提出高层建筑顶部造型在形似与神和中的魅力设计思路。  【关键词】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设计原则;地域特色  高层建筑与地域文化具有关联性,顶部造型作为高层建筑的关键组成部分,在造型设计上一方面从建
文章介绍了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很总要性,根据对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要点.
众所周知,当前建筑项目正呈现出智能化、高层化的发展趋势,建筑机电安装工程质量在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得以进一步凸显.在这一背景下,机电安装工程造价占建筑工程项目总造价的
公路是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设施, 公路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可以说是一个地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
期刊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为党的建设、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为实现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江泽民“三个代表
期刊
学习最高人民检察院曹建明检察长5月5日在省级检察院新任检察长培训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使笔者深受启发和教育,对如何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检察长,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有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