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及外周血CD 34+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动员骨髓CD 34+EPCs入血,促进脑缺血修复的机制
【机 构】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庆市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 成都铁路分局医院肾内科;
【基金项目】
:
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重点项目(No.ZY 20131027);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项目(渝中医2005-B-24);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联合资助课题(No.2009550311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及外周血CD 34+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动员骨髓CD 34+EPCs入血,促进脑缺血修复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局灶脑缺血2h后将各组分为再灌注12、24、48h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2只大鼠。取大鼠"百会"穴及左侧"四关"穴("合谷"/"太冲")为电针穴位,刺激时间30min,每日1次。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及外周血CD 34+EPCs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电针可明显改善大鼠再灌注后48h神经功能评分(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骨髓及外周血CD 34+EPCs数量及骨髓p-AKT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外周血CD 34+EPCs数量及骨髓p-AKT蛋白的表达亦明显增多(P<0.05,P<0.01),同时电针组再灌注后12、24h骨髓CD 34+EPCs数量相对模型组明显上调(P<0.05,P<0.01)。结论:电针可上调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骨髓及外周血CD 34+EPCs数量,促进骨髓CD 34+EPCs动员入血,其作用可能与电针进一步激活骨髓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通路相关。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在文化转向之中,女性主义翻译是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女性主义翻译体现了翻译的跨学科性质。本研究旨在表明,女文学
"杏坛杯"课堂展评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恰到好处地诠释了本届展评的主题"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课堂是教师素质的"检验站"和"演兵场",提高教师基本素质需要不断的自我反思,提升课
小学想象作文教学是在调动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与强烈的写作动机的前提下,加工或改造学生原先的阅读和作文知识经验,完善记忆储存与表象积累等,进而帮助其构建起新的写作意象,
采用重组雄激素受体(AR)基因酵母法,结合健康风险评价技术,开展五常市傍河水源水雄激素干扰效应的检测及其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水样均未检出雄激素诱导活性,均检出雄激素
清代后期,图书市场繁荣,文化事业兴盛,学术风尚浓郁,清廷政策诡异,诸种因素共促考据学繁荣发达的局面,考据成就斐然。部分考据学家的注意力由金石文字资料转移到了碑版书法,
背景:突发性耳聋为常见的耳鼻喉科急症,简称“突聋”。对于突发性耳聋的研究,就目前来说,着重于听力改善方面,对于这一疾病的疗效评判也是以听力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而突发性
法院安全保卫工作对维护法院程序的正常开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又对火、电、水、盗等安全隐患有着防范作用。这就要求法院的安全保卫工作必须走规范化管理道路。本文作
目的探讨阻抗心动描记法(impedancecardiography,ICG)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
魏晋南北朝时期,杂传创作急剧增多,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文化现象;然而,涉足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屈指可数。本文即以晋皇甫谧《高士传》为研究个案,探讨《高士传》编纂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