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舆情是一种网络文化,它会对网民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网络舆情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一个多元化的发展,并且由于信息的混杂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也对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完善网络体系的建設并且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改变,高校同样也是其中一员,它们的教学模式在其中也需要进行着改革。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他们成为了网络大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网络舆情自由发展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会受到冲击,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一、网络舆情的概述
网络舆情指的是在互联网上流传的关于社会问题的看法,是社会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传播,并且言论具有较强的倾向性和影响力。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传统的舆情一般会在街头巷尾通过人们进行口口相传,这类型的舆情传播范围小,存在时间短暂[1]。网络舆情由于具有网络平台进行辅助,因此传播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且传播的速度和效率都很高,同时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保存,在社会上的覆盖面十分广泛。
二、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随着网络舆情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加上大学生这个群体本就是舆情容易传播的一个载体,因此在网络舆情的发展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一)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发展
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可以发现,在世界上的网络信息中,来自路透社、法新社和美联社的信息占据了五分之四以上,这样一个强大的控制比例使得网络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也会有着影响,这种多元的价值观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使得处于价值观定型期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二)互联网信息混杂,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因此上面的信息是比较混杂的,由于大学生自身对于不良信息的分辨能力并不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和影响,因此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但是也收获了各类信息。当前的互联网信息不乏一些反动的言论和低俗的信息,如果学生的自制能力差,不能对不良信息产生免疫力,就容易在信息的影响下走上犯罪的道路。通过相关的互联网舆情调查可以发现,如果网络上的不良言论对大学生产生了影响,而这个时候高校不能及时地发现并进行矫正,在后续再想进行处理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因此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传统教育方式受到威胁
互联网是主体不确定性是非常强的,这样一个特点也使得互联网的管理难度很大,并且对于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起到了非常大的一个冲击。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用户都是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隐匿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户在上面进行交流就会更加肆意妄为,不受到一些道、标准和规范的约束。用户如果在生活中有着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就容易把这种情绪在网上进行发泄。传统的教育方式应对于网络上的这种不良言论,所能起到的教育作用并不强,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威胁,需要进行自身的一个改革和创新。
三、网络舆情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提高大学生是思想政治素养是应对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最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基本的保障。如果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过硬,那么就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网络的舆情,并且在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包括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方面,首先要强化他们的思想政治信念,通过人文关怀和各类教育引导,促使他们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基础上不断地培育和引导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养成。除此之外,还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从他们专业水平提升来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2]。有的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一般都由辅导员来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专业化的培育,使得师资队伍的力量不足以服务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
(二)完善网络体系建设
在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背景下,完善网络体系建设也是一个总要的对策。如果网络体系建设得到了完善,那么网络环境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就能有序的进行,从而有利于网络舆情的控制,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网络体系的建设上面,首先要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样才能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体系建设。其次,要加强网络阵地的占领,通过积极发生,通过正能量的传递来让网络体系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最后,应该完成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通过各方面的制度来推进网络体系的完善。
(三)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来开展的工作,因此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首先是对大学生思想的一个了解,其次也是尽量减少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降低应有的难度。在网络舆情的监控上面,高校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控点,并通过培训打造专业化的舆情信息员队伍,从具有号召力的学生中选拔和培育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全方位的一个措施来使得网络的舆情处于一个可以良好监控的范围之内。
四、结语
网络舆情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并且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完善网络体系建设并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将可以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好进行。
参考文献:
[1]杨颖.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其对策[J].亚太教育,2016(08):212-213
[2]李柯.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其对策[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34-36
作者简介:
周霜(1986.08—),女,河南内乡人,南阳师范学院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都发生了改变,高校同样也是其中一员,它们的教学模式在其中也需要进行着改革。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他们成为了网络大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网络舆情自由发展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思想会受到冲击,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一、网络舆情的概述
网络舆情指的是在互联网上流传的关于社会问题的看法,是社会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传播,并且言论具有较强的倾向性和影响力。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传统的舆情一般会在街头巷尾通过人们进行口口相传,这类型的舆情传播范围小,存在时间短暂[1]。网络舆情由于具有网络平台进行辅助,因此传播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且传播的速度和效率都很高,同时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保存,在社会上的覆盖面十分广泛。
二、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随着网络舆情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加上大学生这个群体本就是舆情容易传播的一个载体,因此在网络舆情的发展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一)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发展
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可以发现,在世界上的网络信息中,来自路透社、法新社和美联社的信息占据了五分之四以上,这样一个强大的控制比例使得网络信息非常丰富,因此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也会有着影响,这种多元的价值观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使得处于价值观定型期的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二)互联网信息混杂,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因此上面的信息是比较混杂的,由于大学生自身对于不良信息的分辨能力并不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和影响,因此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在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但是也收获了各类信息。当前的互联网信息不乏一些反动的言论和低俗的信息,如果学生的自制能力差,不能对不良信息产生免疫力,就容易在信息的影响下走上犯罪的道路。通过相关的互联网舆情调查可以发现,如果网络上的不良言论对大学生产生了影响,而这个时候高校不能及时地发现并进行矫正,在后续再想进行处理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因此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传统教育方式受到威胁
互联网是主体不确定性是非常强的,这样一个特点也使得互联网的管理难度很大,并且对于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起到了非常大的一个冲击。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用户都是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隐匿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户在上面进行交流就会更加肆意妄为,不受到一些道、标准和规范的约束。用户如果在生活中有着不满和怨恨的情绪,就容易把这种情绪在网上进行发泄。传统的教育方式应对于网络上的这种不良言论,所能起到的教育作用并不强,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威胁,需要进行自身的一个改革和创新。
三、网络舆情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提高大学生是思想政治素养是应对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最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基本的保障。如果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过硬,那么就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网络的舆情,并且在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包括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方面,首先要强化他们的思想政治信念,通过人文关怀和各类教育引导,促使他们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基础上不断地培育和引导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养成。除此之外,还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从他们专业水平提升来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2]。有的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一般都由辅导员来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专业化的培育,使得师资队伍的力量不足以服务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
(二)完善网络体系建设
在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背景下,完善网络体系建设也是一个总要的对策。如果网络体系建设得到了完善,那么网络环境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就能有序的进行,从而有利于网络舆情的控制,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网络体系的建设上面,首先要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样才能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体系建设。其次,要加强网络阵地的占领,通过积极发生,通过正能量的传递来让网络体系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最后,应该完成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通过各方面的制度来推进网络体系的完善。
(三)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来开展的工作,因此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首先是对大学生思想的一个了解,其次也是尽量减少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降低应有的难度。在网络舆情的监控上面,高校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控点,并通过培训打造专业化的舆情信息员队伍,从具有号召力的学生中选拔和培育网络意见领袖,通过全方位的一个措施来使得网络的舆情处于一个可以良好监控的范围之内。
四、结语
网络舆情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并且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完善网络体系建设并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将可以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好进行。
参考文献:
[1]杨颖.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其对策[J].亚太教育,2016(08):212-213
[2]李柯.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其对策[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34-36
作者简介:
周霜(1986.08—),女,河南内乡人,南阳师范学院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