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寻找回来的记忆(三)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京都,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一定是那寂静的古刹、裹着小碎步的和服、高高挽起的发髻、五颜六色的怀石料理……的确,京都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大本营,几乎一切传统文化符号都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渲染。或许就是因为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希望在这里找寻最日本的记忆,反而使京都成为一座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城市,虽然我不知道京都常住的外国人口到底有多少,但是,单从办签证的速度、国际邮政的便利程度来看,它的国际化程度之高绝对是名古屋这样看上去极为现代化的大都市望尘莫及的。在京都度过的一年,我的很多同事来自五洲四海,我们共同感受着日本,也不断感受着彼此。
  山顶上的莫奈

  第一次来庭院美术馆是个极为晴朗的午后,远远看去园子里开着好多不知名的草花,花间立着些大大小小的画架,花虽开得浪漫,可与“美术馆”相去甚远吧。当我走到画架前面,细细端详上面的画作,再把目光由画移向画架后面的花花草草,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花草并不是随性开放的,每一朵花都是画面上的一抹颜色,园中的亭台、池塘、摆设也无一不是从画中“走”下来的。唯一的不同是画中人不见了,或者说他们变成了我们。细想起来,这项用花朵复原画作的工程实施起来恐怕并不容易,谁知道印象派画家们当年是把哪种花朵化成印象又呈现在画布上了呢?如何才能给他们那朦朦胧胧的色彩一一找到客观对应物呢?可是,眼前的景色又分明就是放大了的画作,就连一个小小的光斑都模拟得惟妙惟肖,就连不同色块的边界都衔接得天衣无缝,画家和园艺师,这个曾经在印象派画家身上统一过的两重身份,又在不同时空联手展现了自然的无心之美与人工的匠心独运。据说,在这个面积约5000坪的花园中,种植有1500种花卉,展示着莫奈、梵高、马奈、德加、塞尚、高更等十二位印象派画家的45幅画作,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莫奈的作品,当然还有他不知疲倦画了几十年的《睡莲》。当你穿过花径、拂开垂柳,小心翼翼地踏上那绿色的日式小拱桥,扶着桥栏俯下身去,看着那色彩斑斓、神光离合的池塘,姿态各异、空灵美丽的睡莲,瞬间就会明白莫奈当年为什么对着他的大花园、大池塘画也画不够。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花了不少时间了解我的睡莲,当初栽种的时候只是纯粹为了乐趣,并没有打算以它们入画。风景映像往往需用上多于一天的时间才能过目不忘、铭刻于心。我在顷刻间发现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原来我的池塘是那么的美妙——随后我便开展绘画的历程。自那一刻,我几乎再没有其他绘画的题材了。”

  庭院美术馆有很长一条纯自然的边界——悬崖,据说从这里可以眺望京都市景和日本最大的湖泊、因形状而得名的琵琶湖。不知是不是草木扶疏的缘故,我始终没有清晰地望见京都市景,但琵琶湖的万顷碧波却能看得真真切切。我没有真正游览过琵琶湖,却对那附近的一个主题公园念念不忘,与静谧的庭院美术馆不同,那可是个极为热闹的地方——“汪汪王国”,一个狗的王国。对于喜欢动物的我,能到这样的乐园一游,真是件幸运的事。那里汇集了众多我叫得出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犬种,园里分几个区域——可以和狗狗亲密接触的地方、小狗幼儿园和能带狗狗散步的一片大操场。为了带一条退役军犬虎子散步半个小时,我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眼巴巴地看着别的游客领着博美、牧羊犬、金毛、拉布拉多优雅地散步。忽然,饲养员把一个大家伙领到面前,哇啦哇啦说了一堆当时我还完全听不懂的话,友人翻译就是:“您的狗比较厉害,离其他狗保持五十米的距离!”当我从饲养员手里接过一根无比粗的绳子,还没回过神儿来,就已经身不由己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进了操场,在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内以疾跑急停的模式绕场不知多少周,我直到现在也没想明白:“带一条大狼狗散步”、“被一条大狼狗带着散步”,究竟有什么不同?这里的狗狗绝对训练有素,非常亲人,疯跑结束之后的大狼狗居然也是一个很温柔、很害羞的家伙。因为是搭朋友的车去的,我始终不知道“汪汪王国”的确切位置,这次,我一到日本就立刻在网上搜索这个公园的路线,却发现它已经在很多年前就停业了。对我来说,这可能是唯一一个无故地可以重游的地方吧。
  日本人对“美术馆”“博物馆”的定义似乎与我们不大相同,“八音盒美术馆”“洋娃娃美术馆”“玩具美术馆”……很多时候更像是主题公园。比起热门景点,这些特色鲜明的地方还没有引起更多游人的注意,或者说大多数游客更倾向于把时间花在游览名胜古迹上,因此,庭院美术馆还很幸运地保有着清净安闲。漫步花间、画间久了,不妨在洒落着玫瑰花瓣的“足汤”泡泡脚,暖暖的温泉水融化了旅途的劳顿,怎能不感激眼前“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园中的小咖啡馆供应纯正的法式茶点,红茶、咖啡、乳酪蛋糕、牛角面包……记得我第二次来这里的时候,与同伴们坐在室外喝茶,我们在吃我们的点心,猴子在悬崖边摘树上的樱桃,就像诗里说的那样:“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最近,“夸夸群”迅速火遍网络,“喷喷群”也随之诞生。在“夸夸群”里,你会获得方方面面的夸赞;在“喷喷群”里,你会遭到毫不留情的批评。   某心理学博士说,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夸自己的好话,“尤其是现在年轻人面临的竞争压力、就业压力非常普遍,而遇到压力的时候就特别需要支持”。   也有人认为,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努力,“喷喷群”恰恰告诉你不要沉
防患于未然/人与自然/小与大  2020年3月28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项脚乡发生重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约230公顷,火线长约40千米,所幸无人员伤亡。事后经调查,此次火灾系11岁男孩点燃松针和松木,用烟熏洞内的松鼠时不慎引发。  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经久乡也发生一起重大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有18名打火队队员、1名当地向导不幸遇难。经调查,此次火灾系当地一村民在做饭时意外引燃
为什么提不出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2020年8月,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明阳在接受采访时说:“让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很少有人提出与报告相关的问题;在论文答辩现场,导师鼓励学生提问,没有一个人响应;更不用说日常的课堂,每次任课教师提问总是一片静悄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也曾撰文说自己在课堂上多次遭遇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尴尬”:“有时候,我的学生,无论我怎样鼓励、怎样启发,甚至
《活着》是一个朴素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对我来说是一次残忍而又警醒的阅读。  这本书用第三者的视角引入,而后用第一人称叙述了主人公福贵一生的故事。福贵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却由于他的吃喝嫖赌走向了败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饥荒……在一次次与命运的搏斗中,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却被命运“肢解”,挚爱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哑女儿凤霞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去世
卢奂①累任大郡,皆显治声,所至之处,畏如神明。或有无良恶迹之人,必行严断,仍以所犯之罪,刻石立本人门首,再犯处于极刑。民间畏惧,绝无犯法者。明皇知其能官,赐中金五千两,玺诏褒谕焉。故民间呼其石为记恶碑。  (节选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注] ①盧奂:字美轮,开元廉相卢怀慎之子。曾先后担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陕州刺史、兵部侍郎、南海(治今广州)太守、尚书右丞等职。  卢奂搞的这个记恶碑
钉钉子,可能很多人觉得很简单,可是其中包含的内涵,你又知道多少?钉钉子大有讲究,要时刻谨记三点:稳、准、深。别人都说钉钉子是小事一件,可是钉钉子没有那么简单。你若是随意摆放,不专心,随意钉,怕是会被笑话,那样的钉子会钉歪。?  “稳”,把握方向,稳住钉子。我们的生活就像一枚钉子,你若是随意,它也随意,你要正确掌握它的方向,不能像海浪般不稳定。稳住它,一切脚踏实地慢慢来。一个合格的舵手,始终掌握着整
今年暑假,改编自江南同名小说的电视剧《九州缥缈录》在各大平台热播。《九州缥缈录》里,作者虚构了一个九州世界,把天下分成了殇州、瀚州、宁州、中州、澜州、宛州、越州、云州和雷州。   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着真实的“九州”。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的《阿房宫赋》中有“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的说法。其中的“九土”,指的就是“九州”。而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中,“九州”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
如果你名叫“杨美美”,小时候一定被人叫过“杨梅”吧?如果你的名字里有“冬”,是不是被叫过“冬瓜”呢?中国人取绰号常取名字的谐音,那你知道美国人是怎么起绰号的吗?  今年2月,NBA新星林书豪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封面标题是“Linsanity”。这是美国媒体为林书豪取的绰号,由Lin和insanity(疯狂)合并而成,形容林书豪刮起的“篮球旋风”。  媒体、粉丝给他起的绰号可不止这一个——  
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乌大集。使检有实,旌表门闾。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乌争来食之。其后数如此,乌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节选自唐·张《朝野佥载》]  古代对孝子是很重视的,如果被树为典型,朝廷和各级政府都要表彰,荣光无比。孝子们也很有脸面,他们是社会道德的标杆,人人都要学习,那著名的“二十四孝”就是典范。  于是,就有人千方百計要去做孝子。如果真是千方百计将“孝”
尝以谓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刚柔缓急之气,繁简舒敏之节,一出乎其诚,不隐其所已至,不强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为楚声,秦人之必衣秦服也。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故因其言而求之,则潜德道志,不可隐伏。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疑其行。呜呼!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出于其德,与夫无其德而有其言者异位也。某之初为文,最喜读左氏、《离骚》之书。丘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