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中结合了水浒传之中对称谓语方面的研究,并通过对比分析,探究其理论内容。称谓语属于人们在亲属以及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之中使用的一种词语形式,具有鲜明时代特点。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使用称谓语各不相同。说话人会在时代背景下,根据不同关系特点与职业身份等使用不同的称谓语。通过分析与研究成为能够了解人们日常交往中的一些特点和现象,更加对人类语言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未来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称谓语 ;维吾尔语 ;翻译 ;《水浒传》
语言属于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更加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与信息传递的工具。借助语言人们能够完成信息的传递,而称谓语属于语言之中的重要组成形式。不同地区、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称谓语形式。这些差异性体现的是地区文化意识以及道德层面的差异与特色。代表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实际交际过程中人们会通过借助称谓语表现与对方的交际定位。深刻探究这种差异性以及深刻文化背景则对翻译工作进行具有重要帮助。
一、称谓语
针对称谓语的研究需要明确称谓语本身的含义,以此,需要掌握术语基本含义,这对实现本研究具有一定帮助。
称谓语代表的是人们之间形成的关系,具体包括了亲缘性关系以及社交性称谓。通常而言,不同称谓具有明确区别,适用范围也相对比较固定。但是,结合人们使用称谓的实际情况可以知道,亲缘性称谓语在使用性方面比较灵活,在应用范围上更加广泛。其一旦与一些词汇之间相结合就能够产生特定的附加含义。例如王大娘、刘叔等。要了解此类现象,并形成正确的理解,才能够对我们进行信息传递,完成翻译具有帮助。
称谓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之中形成的定义是“热门由于亲属好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包括父亲、师傅等。”。针对称谓语的定义需要准确掌握称谓语的本质,也就是称谓语所需要展现的关系特点。称谓语作为一种十分特殊的语言形式,其一方面需要具有指称功能,另一方面也需要包含交往过程中双方各种类型的关系。例如年龄身份等信息。称呼语于属于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上的名称,具体包括了同志、哥哥。称呼语、称谓语属于彼此之间形成联系与区别的总成。称谓语就是应用在人与人关系问题上的一种名称。
二、《水浒传》中称谓语概况分析
1.《水浒传》中亲属称谓语
亲属称谓语方面具体包括了三种情况,分别是血缘、婚姻以及法律条件下的称谓,具体是指血亲、姻系、制度称谓。
在《水浒传》中的亲属称谓语包括57项,同样可以被细化分为几个类型:
(1)血亲称谓
长辈:母亲、老母、爷娘、父母、阿爹、爹爹、、父亲、娘娘、阿婆
同辈:兄弟、姐妹、二哥、哥哥
(2)姻系称谓
妻子:妻、妻子、贤妻、先妻、妻小、老婆、浑家、娘子、大嫂
称丈夫的有 5 个,它们是:丈夫 大哥 盖老 老公 相公
其它称谓语有 24 个,它们是:阿舅、母舅、姆姆、婶子等
(3)制度称谓只有 2 个,它们是干爷和晚爷。
2.《水浒传》社会称谓语
《水浒传》之中产生的社会称谓语使用频繁,在出现次数上明显高于亲属称谓语。为了能够充分了解称谓语的使用情况需要对比汉维文化下的《水浒传》称谓。
(1)敬称
在《水浒传》之中敬称数量达到15个,包括太公、老人家、令尊以及家尊等等。
敬称同辈的数量达到39个,对男子的敬称包括师哥、公公、大汉、家长以及兄长等。
对女子的敬称数量为13个,包括娘子、阿嫂等。
上下级敬称包括:恩官、主公、恩相、长官等。
其他类型的敬称包括:老郎、香官、好贵人等。
(2)谦称
通常谦称会在词头的位置加“老”、“拙”、“小”等词共同构成谦称。例如在《水浒传》之中使用谦称数量在39个之多,包括小人、小僧、小生、小官、在下、老汉、拙夫等。
(3)贬称
贬称数量能够达到67个,其中包括泼贼、奸贼、歹人、混沌浊物、吃贫婆、三家村使牛的、忤奴等。
(4)其他称谓
其他称谓的数量在27個左右,包括参随、伯伯、城市里人等。
《水浒传》之中共有108个好汉,其中所有人都有一个绰号,这个绰号代表的同样是一种称谓语习惯。
三、称谓语翻译策略研究
1.称谓语翻译中归化策略应用
归化策略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Nida提出的,其著作《翻译科学初探》中指出“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概念。Nida提出要把译文表达模式归纳到疑问读者文化范围之内,即不片面强调读者对原语信息的理解而学习原语文化的模式。在Nida翻译理论中突出强调其功能对等理论,注重把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在阅读环节中产生的反映是否对等作为对翻译作品衡量的基本标准。读者对译文的阅读感受与原文读者的阅读感受大致一致,也就证明译文达到其功能对等,也意味着译者完成了翻译任务。归化策略是相对于异化策略而言的,在翻译过程中针对语言文化差异性与翻译目的采取的翻译策略。例如,《水浒传》中第十四回中“雷横道:’保正休怪,早知是令甥,不致如此。甚是得众。小人们回去’”。
2.翻译异化策略分析
针对《水浒传》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采用了异化翻译方法,结合民族文化差异性情况,确保地域民族性格,促使译文仍然能够保持异国情调,促使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情感与魅力,这样有助于实现文化上的交流与传播。更加能够促使读者了解谁范围内的文化形式,促进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力与文章的可读性。
例如:说犹未了,屏风背后,走出娘子贾氏来,也劝道,丈夫,我听你说多时了。自古道:出外一里,不如屋里。针对这句话的称谓语的使用都是一个词,在维吾尔语之中则存在差别,在背称之中需要加附加成为m,-im等。汉语里面称中如果使用孩子他爸等相关称谓语,则在维吾尔语之中只能够使用dadidi。
结束语:综上所述,作为语言文化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称谓语以表现不同关系形式而得名。称谓语能够在人们的正常交际过程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所有民族在语言交流、文化传承中都使用称谓语。同时,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背景与语言形式上存在差异,促使在翻译工作中应当更加深刻的了解称谓语的文化含义,才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汉维文化之中具有显著拆也行,尤其是在称谓语方面,通过分析与研究《水浒传》之中的称谓语翻译,能够对改善人际交往环境,实现文化交流与共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艾尼瓦尔·艾合买提江. 《水浒传》称谓语维吾尔语翻译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2.
[2]艾热提·阿不都热合曼·吾孜哈热《从〈五种语言词典〉信息看亲属称谓语》[J]新疆社会科学研究 2010 年第 4 期
[3]艾尼瓦尔·艾合买提江. 《水浒传》称谓语维语翻译中的音意兼译法[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4:194-195.
[4]阿孜古丽·阿布力米提《维吾尔语亲属称谓的语义演变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5 期
[5]张莉萍. 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作者简介:
潘娟,1993年2月,女,汉族,江苏省,喀什大学 硕士,研究方向:维汉翻译理论与研究
阿比旦·居热艾提,1992年3月,女,维吾尔族 ,新疆拜城县,喀什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维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
【关键词】称谓语 ;维吾尔语 ;翻译 ;《水浒传》
语言属于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更加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与信息传递的工具。借助语言人们能够完成信息的传递,而称谓语属于语言之中的重要组成形式。不同地区、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称谓语形式。这些差异性体现的是地区文化意识以及道德层面的差异与特色。代表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实际交际过程中人们会通过借助称谓语表现与对方的交际定位。深刻探究这种差异性以及深刻文化背景则对翻译工作进行具有重要帮助。
一、称谓语
针对称谓语的研究需要明确称谓语本身的含义,以此,需要掌握术语基本含义,这对实现本研究具有一定帮助。
称谓语代表的是人们之间形成的关系,具体包括了亲缘性关系以及社交性称谓。通常而言,不同称谓具有明确区别,适用范围也相对比较固定。但是,结合人们使用称谓的实际情况可以知道,亲缘性称谓语在使用性方面比较灵活,在应用范围上更加广泛。其一旦与一些词汇之间相结合就能够产生特定的附加含义。例如王大娘、刘叔等。要了解此类现象,并形成正确的理解,才能够对我们进行信息传递,完成翻译具有帮助。
称谓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之中形成的定义是“热门由于亲属好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包括父亲、师傅等。”。针对称谓语的定义需要准确掌握称谓语的本质,也就是称谓语所需要展现的关系特点。称谓语作为一种十分特殊的语言形式,其一方面需要具有指称功能,另一方面也需要包含交往过程中双方各种类型的关系。例如年龄身份等信息。称呼语于属于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上的名称,具体包括了同志、哥哥。称呼语、称谓语属于彼此之间形成联系与区别的总成。称谓语就是应用在人与人关系问题上的一种名称。
二、《水浒传》中称谓语概况分析
1.《水浒传》中亲属称谓语
亲属称谓语方面具体包括了三种情况,分别是血缘、婚姻以及法律条件下的称谓,具体是指血亲、姻系、制度称谓。
在《水浒传》中的亲属称谓语包括57项,同样可以被细化分为几个类型:
(1)血亲称谓
长辈:母亲、老母、爷娘、父母、阿爹、爹爹、、父亲、娘娘、阿婆
同辈:兄弟、姐妹、二哥、哥哥
(2)姻系称谓
妻子:妻、妻子、贤妻、先妻、妻小、老婆、浑家、娘子、大嫂
称丈夫的有 5 个,它们是:丈夫 大哥 盖老 老公 相公
其它称谓语有 24 个,它们是:阿舅、母舅、姆姆、婶子等
(3)制度称谓只有 2 个,它们是干爷和晚爷。
2.《水浒传》社会称谓语
《水浒传》之中产生的社会称谓语使用频繁,在出现次数上明显高于亲属称谓语。为了能够充分了解称谓语的使用情况需要对比汉维文化下的《水浒传》称谓。
(1)敬称
在《水浒传》之中敬称数量达到15个,包括太公、老人家、令尊以及家尊等等。
敬称同辈的数量达到39个,对男子的敬称包括师哥、公公、大汉、家长以及兄长等。
对女子的敬称数量为13个,包括娘子、阿嫂等。
上下级敬称包括:恩官、主公、恩相、长官等。
其他类型的敬称包括:老郎、香官、好贵人等。
(2)谦称
通常谦称会在词头的位置加“老”、“拙”、“小”等词共同构成谦称。例如在《水浒传》之中使用谦称数量在39个之多,包括小人、小僧、小生、小官、在下、老汉、拙夫等。
(3)贬称
贬称数量能够达到67个,其中包括泼贼、奸贼、歹人、混沌浊物、吃贫婆、三家村使牛的、忤奴等。
(4)其他称谓
其他称谓的数量在27個左右,包括参随、伯伯、城市里人等。
《水浒传》之中共有108个好汉,其中所有人都有一个绰号,这个绰号代表的同样是一种称谓语习惯。
三、称谓语翻译策略研究
1.称谓语翻译中归化策略应用
归化策略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Nida提出的,其著作《翻译科学初探》中指出“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概念。Nida提出要把译文表达模式归纳到疑问读者文化范围之内,即不片面强调读者对原语信息的理解而学习原语文化的模式。在Nida翻译理论中突出强调其功能对等理论,注重把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在阅读环节中产生的反映是否对等作为对翻译作品衡量的基本标准。读者对译文的阅读感受与原文读者的阅读感受大致一致,也就证明译文达到其功能对等,也意味着译者完成了翻译任务。归化策略是相对于异化策略而言的,在翻译过程中针对语言文化差异性与翻译目的采取的翻译策略。例如,《水浒传》中第十四回中“雷横道:’保正休怪,早知是令甥,不致如此。甚是得众。小人们回去’”。
2.翻译异化策略分析
针对《水浒传》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采用了异化翻译方法,结合民族文化差异性情况,确保地域民族性格,促使译文仍然能够保持异国情调,促使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情感与魅力,这样有助于实现文化上的交流与传播。更加能够促使读者了解谁范围内的文化形式,促进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力与文章的可读性。
例如:说犹未了,屏风背后,走出娘子贾氏来,也劝道,丈夫,我听你说多时了。自古道:出外一里,不如屋里。针对这句话的称谓语的使用都是一个词,在维吾尔语之中则存在差别,在背称之中需要加附加成为m,-im等。汉语里面称中如果使用孩子他爸等相关称谓语,则在维吾尔语之中只能够使用dadidi。
结束语:综上所述,作为语言文化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称谓语以表现不同关系形式而得名。称谓语能够在人们的正常交际过程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所有民族在语言交流、文化传承中都使用称谓语。同时,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背景与语言形式上存在差异,促使在翻译工作中应当更加深刻的了解称谓语的文化含义,才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汉维文化之中具有显著拆也行,尤其是在称谓语方面,通过分析与研究《水浒传》之中的称谓语翻译,能够对改善人际交往环境,实现文化交流与共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艾尼瓦尔·艾合买提江. 《水浒传》称谓语维吾尔语翻译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2.
[2]艾热提·阿不都热合曼·吾孜哈热《从〈五种语言词典〉信息看亲属称谓语》[J]新疆社会科学研究 2010 年第 4 期
[3]艾尼瓦尔·艾合买提江. 《水浒传》称谓语维语翻译中的音意兼译法[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4:194-195.
[4]阿孜古丽·阿布力米提《维吾尔语亲属称谓的语义演变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5 期
[5]张莉萍. 称谓语性别差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作者简介:
潘娟,1993年2月,女,汉族,江苏省,喀什大学 硕士,研究方向:维汉翻译理论与研究
阿比旦·居热艾提,1992年3月,女,维吾尔族 ,新疆拜城县,喀什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维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