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汽车用户认为,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就是换件工作,大多数智能电控汽车都安装了自诊断系统,汽车维修人员只需要按照现成的故障代码换件就可以了,笔者作为一个汽车维修人员,又是一个从事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多年的教师,我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我认为汽车是一种机、电技术集合最未紧密的一种机器,汽车的维修要求维修人员一定要有丰富的维修经验,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代电子诊断技术的精密检测手段,才能更好地完成汽车维修任务。
【关键词】维修经验;自诊断系统;故障诊断;相互补充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电控技术已被大量应用在汽车上,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以及节能减排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智能电控技术的自诊断系统也给我们的汽车用户和汽车维修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多数电控系统的故障均可以通过自诊断系统检测出来,通过换件,可以快速解决故障。但是,由于汽车是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的复杂机器,这一特点也决定了汽车故障的复杂性,因此在诊断故障时,我们不能纯粹依靠自诊断系统的作用,而应该根据汽车实际运行时的故障特征,结合维修经验、驾驶员反映的故障现象进行综合诊断,才能更加准确地找到故障部位,进而解决故障。
1、有的故障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自诊断系统却检测不到。
如汽车运行时故障明显,传感器存在故障而自诊断系统没有监测到。因为电控汽车控制电脑(ECU)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检测时,只能接受其设定范围之内的传感器非正常信号,从而判别传感器的好与坏,解读故障代码后,只要对相应的传感器、导线连接器、导线进行检查,找到并排除短路、断路的故障即可。但是,若因某种原因致使传感器灵敏度下降、反应迟钝、输出特性偏移等,则自诊断系统就测不出来了。尽管发动机确有故障表现,但是自诊断系统却输出了正常的无故障码(故障指示灯不闪烁)。这时就只能依据发动机的故障征兆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对传感器单体进行针对性检测,以便找到并排除传感器故障。例如,当发动机转速失准并伴有行驶中发动机怠速不稳的现象,但自诊断系统又没有故障代码输出时,首先值得考虑和怀疑的便是空气流量传感器(或进气压力传感器)出了故障,因为这两者传感器性能的好坏,都直接影响ECU所控制的发动机基本的燃油喷射量。尽管此时没有显示相应的故障代码,也应该对它们进行检查。比如,当翼板式空气流量壳体产生裂纹漏气时,便会导致空气流量传感器计量不准,使发动机运转失调,而控制电脑ECU的自诊断系统并不能检测到这种故障现象。因此,无错误故障码输出。
2、由于ECU监测失误,自诊断系统可能显示错误的故障代码。
例如,对于装有三元催化转换器的电控汽车,一旦使用含铅较重的汽油,这类故障特性有时较为明显。在汽车进行检修时,经常会发现故障代码显示的是“水温传感器断路或短路”故障,而发动机故障症状却是:无论在冷车状态下或者热车状态下都不好起动,并且拌有怠速不稳和回火现象,发动机的转速始终提不高。本来这些故障与水温传感器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但却出现水温传感器的故障代码,在对水温传感器进行单体测量后并未发现任何故障。根据往日的经验,我们怀疑发动机的三元催化转换器,于是从汽车上拆下三元催化转换器并剖开后发现,三元催化转换器内部严重堵塞,因此可以断定发动机故障是由此而引起。这也是一起典型的故障代码与实际故障不一致的实例。因此当自诊断系统出现故障代码以后,还应该与发动机的实际故障症状进行分析比较,以得到正确合理的判断,不应该将故障代码当作排除故障的唯一依据。
3、电控汽车使用维修不当也可能引发错误的故障代码。
在对智能电控汽车实施维修时,如果维修人员维修不当或者操作失误,也会导致自诊断系统输出错误的故障代码。例如,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随意或者无意把传感器插接头拔下,每拔下一次传感器插接头,自诊断系统就会记录一次故障代码。另外,若在上一次汽车维修时,由于操作不当而未能完全清除掉旧的故障代码,那么电脑也同样会将原来旧的故障代码保存,因此在对电控汽车维修时也要加以注意,不应造成不必要的人为故障代码,给维修工作带来混乱和困难。
4、自诊断系统对汽车上的机械故障、零件磨损故障故障检测不到。
比如自动变速器的在工作过程中,自动变速器中的换挡离合器和锁止离合器片工作时间过长以后会出现磨损,磨损后会影响到汽车的行驶速度和动力,自动变速器油在使用时间过长以后也会变质,导致油压发生变化,而这类机械故障电控系统的自诊断系统是检测不到故障代码的,这些故障就需要我们维修工借用其他检测工具或根据维修经验,结合汽车的使用时间进行综合推断,最终找到准确的故障部位,并对症下药,才能解决故障。
当然,电控汽车由于涉及大量传感元件、电子执行元件,这些元件都是电子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电子元件出故障的几率是比较高的,这些电子元件出现故障以后,从外观上很难看出其内部功能的损坏或老化,在这种情况下,智能自诊断系统以及专用的检测仪器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加之一个有丰富维修经验的维修师傅凭借工作经验的判断,从故障方向上进行引导,那么故障部位就能尽快被诊断出来。所以,尽管在技术含量极高的智能控制维修领域,传统的维修经验在配合现代的智能诊断技术以后,依然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维修经验;自诊断系统;故障诊断;相互补充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电控技术已被大量应用在汽车上,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以及节能减排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智能电控技术的自诊断系统也给我们的汽车用户和汽车维修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大多数电控系统的故障均可以通过自诊断系统检测出来,通过换件,可以快速解决故障。但是,由于汽车是一个典型的机电一体的复杂机器,这一特点也决定了汽车故障的复杂性,因此在诊断故障时,我们不能纯粹依靠自诊断系统的作用,而应该根据汽车实际运行时的故障特征,结合维修经验、驾驶员反映的故障现象进行综合诊断,才能更加准确地找到故障部位,进而解决故障。
1、有的故障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自诊断系统却检测不到。
如汽车运行时故障明显,传感器存在故障而自诊断系统没有监测到。因为电控汽车控制电脑(ECU)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检测时,只能接受其设定范围之内的传感器非正常信号,从而判别传感器的好与坏,解读故障代码后,只要对相应的传感器、导线连接器、导线进行检查,找到并排除短路、断路的故障即可。但是,若因某种原因致使传感器灵敏度下降、反应迟钝、输出特性偏移等,则自诊断系统就测不出来了。尽管发动机确有故障表现,但是自诊断系统却输出了正常的无故障码(故障指示灯不闪烁)。这时就只能依据发动机的故障征兆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对传感器单体进行针对性检测,以便找到并排除传感器故障。例如,当发动机转速失准并伴有行驶中发动机怠速不稳的现象,但自诊断系统又没有故障代码输出时,首先值得考虑和怀疑的便是空气流量传感器(或进气压力传感器)出了故障,因为这两者传感器性能的好坏,都直接影响ECU所控制的发动机基本的燃油喷射量。尽管此时没有显示相应的故障代码,也应该对它们进行检查。比如,当翼板式空气流量壳体产生裂纹漏气时,便会导致空气流量传感器计量不准,使发动机运转失调,而控制电脑ECU的自诊断系统并不能检测到这种故障现象。因此,无错误故障码输出。
2、由于ECU监测失误,自诊断系统可能显示错误的故障代码。
例如,对于装有三元催化转换器的电控汽车,一旦使用含铅较重的汽油,这类故障特性有时较为明显。在汽车进行检修时,经常会发现故障代码显示的是“水温传感器断路或短路”故障,而发动机故障症状却是:无论在冷车状态下或者热车状态下都不好起动,并且拌有怠速不稳和回火现象,发动机的转速始终提不高。本来这些故障与水温传感器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但却出现水温传感器的故障代码,在对水温传感器进行单体测量后并未发现任何故障。根据往日的经验,我们怀疑发动机的三元催化转换器,于是从汽车上拆下三元催化转换器并剖开后发现,三元催化转换器内部严重堵塞,因此可以断定发动机故障是由此而引起。这也是一起典型的故障代码与实际故障不一致的实例。因此当自诊断系统出现故障代码以后,还应该与发动机的实际故障症状进行分析比较,以得到正确合理的判断,不应该将故障代码当作排除故障的唯一依据。
3、电控汽车使用维修不当也可能引发错误的故障代码。
在对智能电控汽车实施维修时,如果维修人员维修不当或者操作失误,也会导致自诊断系统输出错误的故障代码。例如,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随意或者无意把传感器插接头拔下,每拔下一次传感器插接头,自诊断系统就会记录一次故障代码。另外,若在上一次汽车维修时,由于操作不当而未能完全清除掉旧的故障代码,那么电脑也同样会将原来旧的故障代码保存,因此在对电控汽车维修时也要加以注意,不应造成不必要的人为故障代码,给维修工作带来混乱和困难。
4、自诊断系统对汽车上的机械故障、零件磨损故障故障检测不到。
比如自动变速器的在工作过程中,自动变速器中的换挡离合器和锁止离合器片工作时间过长以后会出现磨损,磨损后会影响到汽车的行驶速度和动力,自动变速器油在使用时间过长以后也会变质,导致油压发生变化,而这类机械故障电控系统的自诊断系统是检测不到故障代码的,这些故障就需要我们维修工借用其他检测工具或根据维修经验,结合汽车的使用时间进行综合推断,最终找到准确的故障部位,并对症下药,才能解决故障。
当然,电控汽车由于涉及大量传感元件、电子执行元件,这些元件都是电子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电子元件出故障的几率是比较高的,这些电子元件出现故障以后,从外观上很难看出其内部功能的损坏或老化,在这种情况下,智能自诊断系统以及专用的检测仪器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加之一个有丰富维修经验的维修师傅凭借工作经验的判断,从故障方向上进行引导,那么故障部位就能尽快被诊断出来。所以,尽管在技术含量极高的智能控制维修领域,传统的维修经验在配合现代的智能诊断技术以后,依然能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