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声:我们应该抛弃一切幻想

来源 :第一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C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声 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场景实验室”创始人,代表作有《场景革命:重构人与商业的连接》《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新物种爆炸:认知升级时代的新商业思维》《场景纪元:从数字到场景的新商业进化》。

Yi YiMagazine

W吴声

01


  Yi“新物种爆炸”演讲已经连续做了4年,你提出过这么多的商业预测,有未能达到发展预期的吗?
  W有两个。第一个是企业级服务,像美国的一些企业级服务公司,比如Salesforce已经是3000亿美元的市值,2017年我做预测时认为,在中国,这个行业将会发生指数级的增长,当时我们确实已经看到产业数字化的进程在加速。但4年过去了,并没有。后来我的理解是,我们中国大部分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野蛮生长的过程中,会表现得非常急功近利,一方面企业愿意在智能客服、代运营、直播电商等等上面投入,但是对系统性的企业级服务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和耐心,这种整体气氛是欠缺的。第 是社会型企业。疫情期间我们会发现,一些大公司面对这样的社会事件是无能为力的,而像京东、顺丰的物流小哥却能进入武汉市中心,其他公司就只能捐点钱。社会责任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今天是被低估的,即便经历疫情,我所期待的高估也没有发生。

02


  Yi“魔幻”是很多人对今年上半年的总结,你的哪些“旧观念”崩塌了?
  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场景实验室”创始人,代表作有《场景革命:重构人与商业的连接》《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新物种爆炸:认知升级时代的新商业思维》《场景纪元:从数字到场景的新商业进化》。
  W在我这里没有什么是完全崩塌的,无论你是讲全球化、民粹,还是这种社交距离,但是我依然感觉到以疫情为代表的这种“黑天鹅”是魔幻的。以前我们已经习惯于一种秩序感,对舒适区有执念,但现在旧的秩序已经没有办法应对千疮百孔的生活,新的秩序也没有建立。但是再仔细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应该习惯拥抱这样非常态不确定的状态。比如很多企业已经习惯高歌猛进,以“增长”作为寻求合作的共识基础,但我认为增长本身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会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再到现在的青铜时代,这并不是红利期的衰竭,而是新的秩序。有一句话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以前我们把它当鸡汤看,但疫情打破了我们原有的幻想,反而为新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心理契机。我觉得这也是2020年上半年我们的一个重要收获,抛弃一切幻想,忘掉成功路径的依赖和经验法则,始终以面对无人区的姿态去生活。

03


  Yi《场景纪元》的撰写过程是怎样的,写书之于你意味着什么?
  W 2019年年底我们讨论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是“数字化”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深入,然后我们才会迎来场景时代,所以这本书我的原计划是在今年年底完成,但是疫情毫无疑问加速了数字化的进程,比如疫情让线下的零售业态遭受重创,线上的产品反而不需要教育了,你看现在老年人都会用App拼团买菜,我的写作也不得不非常局促地跟上变化。我其实不那么在意写书本身和我个人的关系是多么紧密,因为我的兴趣其实还是在历史、人文社科,可能我写的书从时间性上讲未必是经典的、长周期的,但作为文字爱好者,我对书这个产品的设计很重视,包括书的排版、色彩,比大多数经管类图书要重视得多,这也是很多出版社不能理解的。

04


  Yi国际关系紧张,有关“内循环”“自主可控”的讨论还挺火热的,二级市场也在追捧这些概念,你如何辩证看这一热点?
  W我觉得向内有两种,如果向内是一种求之于己的自信和自我的提升,我当然鼓励向内,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开放。开放不是意识,它本身是一种能力,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简单认为内循环是安之若素的新常态,而是应该更加看到“被动”的过程。譬如我们说芯片的问题,这个产业的发展本身就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你不能抄近道。再比如说消费内需,确实我们可以把握国民新消费的窗口期,但我们也需要具备对外的协作和架构能力。我们必须知道,当我足够长出这个时代新的价值和新的能力的时候,自然会赢得更多的盟友。我不评判那些内卷股和内循环股,鸡毛飞上天有鸡毛飞上天的逻辑,但是我希望不是风口的猪摔下来,熬成了猪蹄汤。

05


  Yi疫情重挫经济,很多从事企业服务的公司会重新制定未来一年的发展策略,场景实验室做出了什么调整?
  W场景实验室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司,助力大公司大生态的转型升级,帮助小公司新物种加速孵化,我并不觉得我们很重要,但是很独特。我们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里,扮演了这个时代重要的提醒者和参与者。疫情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响,甚至生意更好了,因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更为迫切了,年轻的创业者也要在新场景中找共鸣,他们在场景实验室会觉得找到理论指引了。比如我们这两三年一直跟踪内衣这个品类,为什么说内衣的繁荣昌盛才刚刚开始,因为内衣作为第二种皮肤,代表自我的感知。那么怎么去判断它的多样性和友好性?有很多乳腺癌患者术后并不能找到满足需要的胸衣,她们怎么样对外表达性别特征、建立自信?你会发现我讲的根本就不是简单的内衣,而是讲人之为人的一种具体化。

06


  Yi你在两年前曾说,读书会是未来流量融合的最好载体,你现在还这样认为吗?
  W我依然非常堅定地相信读书会是社群的最好载体,包括得到大学、混沌大学,还有吴晓波的巴九灵,他们也都是读书会的基础载体,然后不断升级创新和演化。所以叫不叫读书会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进入了_一个价值观聚合人心和引领前进的时代,也就是说,今天的商业一定是以认知共同体为基础,针对特定圈层形成的效率变革和信用的建设。这个流量很重要,尤其是一些to G和to B的平台需要这样的载体,否则你的报价都上不去,没有公信力和影响力。所以很多人经常问我怎样看待一个问题,我会说八个字,实事求是,就事论事。不要说后天很美好,但死在明天晚上。

07


  Yi当下许多商业的活力都建立在数据采集、分析的技术之上,有关“隐私”的灰色区域一直存在,这会成为商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隐患吗?
  W我们今年“新物种爆炸”大会中,把小米的MIUI 12定义为非常重要的商业事件,重点倒不是它做得比苹果好多少,而在于它史无前例地开始用系统解决这些问题,重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们看到在疫情期间,人们一方面很焦虑,觉得隐私的泄露已经到了无出其右的地步,但另外一方面,你在健康码扫不出来的时候可能会更加焦虑。从个体来讲,我们也要有二次确认的意识,但整体来看,可能更加需要法理体系的前置,提高从社区治理到城市治理的大数据伦理智慧。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呼吁而且刻不容缓的事情,疫情期间对于这样一种权宜之计应有雅量,但并不代表这种底线可以一次次被击穿。如果没有正义的程序,结果正义也就没有意义。

08


  Yi什么商业现象现在令你依然感到困惑?
  W有那么多常识性的共识,但还是有很多人一次次在风口的喧嚣里纵隋向前,乃至万劫不复,这点我是非常困惑的。有时候显而易见那是一团泡沫,但人们总认为别人会是最后的倒霉鬼,自己是击鼓传花的,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自以为是,因为我觉得血和泪太多了。我认为你该干吗干吗,蹭这些热点干什么,做好了,市场会奖赏你,用户会奖赏你。当然,我不是在否定资本市场,而是想说一城一池的得失并不重要,我们都知道长期主义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却选择回避,都知道捷径是最难的路,但是我们都认为有捷径。

09


  Yi最近昕到的一个有趣的观点是什幻
  W上个月有一位朋友和我讲可持续,说为了实现可持续,我们可浪费了,对我还挺触动的。就像欧盟推动的7500亿欧元振兴计划里面,要把大量的钱给碳中和,很多人觉得新冠疫情、难民危机还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欧盟想的却是碳中和。碳中和重不重要?重要,但是总感觉有点问题。所以我们经常说,永远别忘了为了什么而出发,常常以为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可以大行其道,但事實上任何一种微小的变化,都可能会带来目的偏移,寄希望于可以反省和深入这个事情的本源本质,其实对于任何时代的治理者和决策者都是一种高估。

10


  Yi什么是你曾经深信不疑,如今深表怀疑的?
  W以前我们的信条是吃亏是福,现在发现吃亏不是福,吃亏就是吃亏了。譬如有人说先跟你聊聊,肯定会跟你合作的,聊了以后得到答案就不合作了,然后我一次次吃亏。团队的人问我说要不要改,但是我人就是这样,你让见面不说实话我做不到,我讲着讲着就把答案给出来。最后人家不合作,我只能说认识了这个人,但是损失也就损失了。所以团队的人也在帮助我梳理,让我有边界,不能当老好人。
其他文献
总是以多数人的“自由”为出发点,终点是少数人最大限度地获取好处,此一谋权术与古往今来所有谋权术最大的差别,是多数人被陶醉得看不见最终结果。      会不会中文不重要    做这篇文章要从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细节开始。美、英的具体情况我不确知,法国常驻或临时特派中国的记者,会中文的很少。估计英美并无例外。我这样推断,是因为这些西方记者国籍时常是幌子,他们行动起来之一致,甚至不惜损害本国利益,让人不得
随着年岁渐长,网络冲浪成为一件越来越不容易的事,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你有时得特意去学一些新知以便弄懂那些公众号、营销号到底都在热烈地讨论啥。比如前年要抓紧学习“六学”、去年夏天要深入了解“明学”,今年又要跟进一下《三十而已》的“茶艺学”。  好在,这都不是些真的学问,理解起来不算难。比如对于明学,熟记“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都听我的”这几句话就能了解个大概,六学的关键词则是“中美合拍”和“两开花
随着年岁渐长,网络冲浪成为一件越来越不容易的事,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你有时得特意去学一些新知以便弄懂那些公众号、营销号到底都在热烈地讨论啥。比如前年要抓紧学习“六学”、去年夏天要深入了解“明学”,今年又要跟进一下《三十而已》的“茶艺学”。  好在,这都不是些真的学问,理解起来不算难。比如对于明学,熟记“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都听我的”这几句话就能了解个大概,六学的关键词则是“中美合拍”和“两开花
2020年已经过半,多事的开局让人有些喘不过气,但在日本,有这样一位设计师,用作品传达“腹黑”的日式幽默,仿佛是对平谈生活的调侃。他的作品看起来再朴素不过,用的是最直白的木料,但当你摇动手柄,这些木头零件会彼此配合着上演一出短暂的默剧。“这样的作品让我心情好了很多,真是久违的好心情。”有人这样评价这些作品。  比如裸体的国王手举两个空空的衣架似乎在犹豫该穿什么好;喝多了的诗人举着酒瓶,敲着桌子,开
《打破它们:从大农业、大科技和大资本恢复我们的自由》  作者:[美]泽福·蒂侨特(Zephyr Teachout)  出版社:All Points Books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定价:28.99美元  本书指出,美国的垄断巨头导致和加剧了美国社会的主要弊端,反垄断的着眼点应当是公民权利,本质上是为民主而斗争。  泽福·蒂侨特是美国福特汉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也是各种
我不敢提“成功”两个字,每次一说“成功”,就一定会出事。  当今世界上,要做我做得到而别人做不到的事,或者我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我觉得太难了。因为技术已经很透明了,你做得到,别人也不难做到。但是现在选择别人不愿意做、别人看不起的事,我觉得还是有戏的,这是我这么多年来的一个经验。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千万别去惹,比如大家都去赞助奥运会了,你千万别冲过去。因为别人比我有实力,比我能力大。  很奇怪,这几年
韩国讲学归国十年,惊讶地发现中韩两国的经济规模的差距越拉越大,人均GDP的差距大幅缩小,韩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强。如果说,2003年前,是美国咳嗽,韩国生病,那么现在则是中国打喷嚏,韩国经济就感冒了。  10年前,这个人口和面积都只和浙江省差不多的国家,经济实力真不可低估。据韩国官方统计资料,2003年,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804亿美元,中国为1.6410万亿美元,韩国是中国的41
天热得万物都很疲倦,静默不想开口,能叫的只有几枚新蝉,老蝉兴许都已经蔫了。太阳底下走上三五分钟,汗就可以顺势下到手肘内侧。  夏莉一家选择在这种时候,回了一千多里地之外的老家厂区一趟。也是不得已,亲外甥女结婚,他们得来喝这喜酒。  甜甜就是他们的外甥女。七岁开始学古琴,学了十多年,夏莉的二姐夏云全程陪了十多年,最终也算如愿以偿,进了排名靠前的音乐学院。二姐松了一口气,想着今后可以坐等开花结果,但甜
这款健身发电车,声称只要骑 1 小时就能提供一个普通家庭一天所需的电力,可以满足我们在家里开灯、开电扇、充手机或平板。当踩动踏板时,车轮通过链条带动飞轮转动,将动能转化成电能从而为电池充电。在健身之余还能发电,从购买健身器材和节能角度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个很老的年轻人一上大埂就引起了一阵较为隐秘的骚动。借着黄昏最后一点余光,大家认为他穿得比较骚气,耐克鞋、紧身牛仔裤,一件宽松且粉红的印有“我是谁”几个大字的文化衫。因为他耳朵里挂着白色的耳机线,所以大家绕不开他的脸。沟沟汊汊,委实算不得年轻。所有人都认得他,准确点说,所有人都记得他。  这不是骆家的二子吗?  可不是。  十几岁出去念书就没回来过了吧?  去年他妈死,我瞧见过。  我听说他妈是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