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学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me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体验、参悟物理学科知识,形成能力,发展物理学科素养。
  【关键词】生活化 初中物理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25-02
  一、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育与生活是鱼和水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也相互成全。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可见,生活的外延就是教育的外延,教育要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同时又能为学生的生活实践提供支持。对于物理学科来说,教师更要注重物理现象的阐释与探究,把从生活中发现到的现象作为课堂的鲜活教育材料,为学生物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点燃一个明灯。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结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源于个体从他们自己的观察中构建出事实。当学生创造出新规则和假设来解释他们当前所观察的事物时,学习就发生了。”可见,真正的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建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建构,一切外在的灌输都是一种教育的短视。但当下,很多教师受功利主义、应试主义的影响,往往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建构,学生接受的知识没有经过发酵,因而,无法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这既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一定要有一定的情境下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并经历困惑、追问、探究、释然等心理过程,才能真正将物理学科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从而真正成为一个会学习、善学习的人。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道是:“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发现的乐趣。”教师要激活学生对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的好奇感,让学生怀着乐趣、兴趣去探究生活背后的物理知识、物理原理,从而形成对物理学科的理性认识。教师要从人的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角度出发,将物理知识有机迁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触到物理学对生活的现实意义,从而把握物理知识的命脉,并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接受和巩固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但又指导着生活实践。因此,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拓展物理知识,既是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也是巩固物理知识的应然之举。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在做上教的是真教,在做上学的才是真学。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用物理,做到学用结合,学思结合,从而为知识的巩固、消化和吸引发挥基石作用。
  3.教学生活化体现以人为本。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当你在教学生时,你真正教的,并必须与之接触的东西,是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物理不是独立于生活的思维训练,而是人在认识世界和自然过程中的心理需求,践行生活化理论,正是体现以人为本,彰显人本需求的内在表征。反过来,物理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改善生活,改进实践,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为学生心理认知的再平衡发挥积极的正能量。
  三、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1.课堂教学导入生活化。
  物理小课堂里往往有大学问,教师要想把学生带入物理知识的殿堂,就要在导入上下功夫,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有了探究的动能,往往学习起来很高效。但如果是摁着牛头吃草,则往往欲速则不达,最终学生记得的只是一些物理符号,而对物理的内在机理却五知半解。
  比如在讲述“光的折射”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觉得水浅后下水戏耍,最终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难道水中真的有鬼怪吗?”这种以故事来导入的方式,能及时点燃学生的求知和探究热情,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动能,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调节各方面的学习条件,为解答这一“鬼怪之问”而努力学习。当然,这也需要教師有一定的人文知识沉淀,要把人文知识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把学生当作一个有情感、有思想、有思维的大写的人来看待,这样,学生才会聚全身之力,调动各种非智力因素去学习物理。
  再比如,冬天的晚上,脱毛衣时,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并看到微微的火光,导入“摩擦起电”;这既是学生的一次生活真实体验,也是学生的一次物理知识的寻根之旅,教师只要善于观察,多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课堂,学生定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2.构建以“活动”为主的生活化课堂。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活动课程认为,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基于经历、经验展开学习,因为活动才是学生学习耐以生存的软载体。活动的优势有二:一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能主动进行思考、创新和总结,从而成为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人。二是活动本身也是思维的载体,活动越复杂,则学生的内在潜能被开发的可能性就越大。当然,从社会角度来看,人在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是以小组形式完成的,这会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诱导、相互唤醒,让学生成为一个会思想、能思维、善创新的人。当然,教师也要时而启发,时而点拔,在学生的活动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3.物理作业设计要生活化。
  当下,初中物理作业依然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学生往往疲于应付,对作业提不起兴趣,有的甚至抄作业,马虎了事,无法对学生发挥应有的反馈和强化作用。其实,物理学科应更多地布置拓展性作业。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在生活案例中洞察物理现象,从而成为一个积极的思考者和建设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创造条件,并利用好已有的公共条件。例如,本人就经常带领学生走进本市的科技馆,里面的所有科技都与生活有关,都是科技和物理学问的完美呈现,很多学生在这些科技产品前百思不得其解,还有的学生尽管无法洞察一些科技的奥秘,但对其中的学问叹为观止。这既为学生学习注往了正能量,也为学生树立了科技强国、科技健身和科技改善生活的科技理念。
  参考文献:
  [1]杨晓明.浅谈教育的生活回归[N].丹东师专学报2002,(01).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8-7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生物课程是教授学生生物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物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构建科学的生物理念,从而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生物实验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掌握知识内容,从而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则需要通过相当比例的实践教学来保证。实训内容改革的主导思想是适应中职教育教学的特殊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社交平台已经为教学互助、沟通提供了便利的资源。充分利用这
初中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点。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稍显羸弱,教
2017年以来,汉中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勉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努力克服生产经营种种困难,开源节流,多措并举,毅然肩负起了勉县镇川镇四个村组的精准扶贫任务。近年来,汉中锌业
目的 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比较不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对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共收集12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针对打叶复烤线,采用风门调节风量,耗费了能量,同时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缺陷,通过采用变频器来改造原有的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开展的双语教学情况调查发现,双语教学政策直接影响双语教学师资力量,该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高职称比例较大,且选拔注重中文授课年限和英文背景。在双语使用方
<正>传统上,球虫病的防控是通过向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完成的,然而,通过接触球虫疫苗来预防的方法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这成功地扭转了对抗球虫病这一战役的局势。在产业化家禽生
当代社会思潮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同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其最具代表性者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保守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其实质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