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精选学习内容的必要性,从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内容上展开分析,根据教学目标个性化处理教材,选取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从细节上处理好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开展的环节,提高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教学内容 选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23-02
在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与指导交流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心存疑虑,导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太理想,究其主要原因,多数是未能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所致。
一、正确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选取那些具有一定难度和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在日常观摩课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些课堂上充斥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合作学习活动,尽管课堂气氛热烈,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往往都是只注重教学过程,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和重难点的把握,课堂效率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选择了一些过于简单的、凭借个人能力就能解决的问题,或不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解决的关键内容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致使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文不对题”。因此,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精心挑选合作学习所需的内容。确定合作学习内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教师所创设的这些问题情境学生不能立即解决,但可以凭借以前的知识经验一步一步地解决,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显得更有意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应具备的特征
(一)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核心应该是“想”,突出思维方法的交流及解决问题策略的探究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数学科的教学活动应突出思维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而思维的核心要素就是“想”,所以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应重点突出“想”这一核心要素,注重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二)最理想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应该是具备多向度思维,强调各组员在较短时间内同时处理大容量的信息
一个小组的成员一般有3~6人,单一自由度的内容往往过于简单,合作学习的意义不大。因此,最好选择具有3个或3个以上向度的内容,并且这些向度是可以让学生同时自由选择其中一两个向度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这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为小组探究出一份力,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有可能烹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美味”。如果不具备多向度且各向度可同时自由选择进行等特征的内容,尽量不要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三、小组合作内容的几种类型
当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升到思维交流、方法策略探究这样的层面上时,很多内容都可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要吃透教学文本,细心甄别,精心选择具有小組合作价值的内容,引导学生在需要合作探究时开展。下面列举几种适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类型,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算法多样化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与运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版块内容,在其中有很多类型的题目是可以算法多样化的,如估算类、简便运算类题目等,教师应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然后在交流与对比中优化算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中张扬个性,强化技能。因此,这种类型的内容适合且应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如口算25+13,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①20+10=30,5+3=8,30+8=38;②25+3=28,28+10=38;③25+10=35,35+3=38;④13+20=33,33+5=38;⑤13+5=18,18+20=38……
像这种可以有多种计算方法的题目,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不是计算结果(得数)的交流,而是不同算法、不同思路的碰撞,最后还可以进行算法的优化。
(二)方法多样化
对于有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学生很难想出多种方法或懒于进一步探寻不同的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在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出一种方法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策略得以交流碰撞,从而在深化巩固知识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拓展。例如一些图形认识、计算方法的探讨或应用题的教学,可以用多样化方法来解决的知识点,都可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2)长方形周长=长×2+宽×2
(3)长方形周长=(长+宽)×2
直接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三种方法,各有独到之处,让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的周长,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策略多样化
对于可采用不同方法策略来解决的问题,只有让学生独立找到解题方法后再展开充分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有序、符号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策略多了,学生视野开阔了,兴趣浓厚了,能力才会变强。如:一件上装与一件下装为一套,2件上装与3件下装,怎样搭配?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式?学生在探索“怎样搭配”时,采用的策略有:
(1)在2件上装图形与3件下装图形之间连线;
(2)在2件上装图形与3件下装图形之间连线并标上数字;
(3)用不同类型的数字分别表示上装与下装,然后列举记录。(如:中文数字表示上装+阿拉伯数字表示下装,然后列举记录为:一1,一2,一3,二1,二2,二3) (4)用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上装与下装,然后列举记录。(如列举记录为:Aa,Ab,Ac,Ba,Bb,Bc)
(5)直接画图来表示上装与下装的搭配。
……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笔者是这样操作的:
①提出问题:如果不摆衣服图片,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并尽快找出所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吗?例如,用图形、数字、字母或用你自己想到的简单符号来表示上装、下装。自己先试试看。
②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汇总不同的方法写在卡纸上,并圈出你们组认为最好的方法。
③请方法最多的小组汇报,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进行补充。
……
整个操作流程注重学生人人参与,互相之间不同方法策略的交流,让思维在交流碰撞中得以扩张。
(四)方案多样化
如探究解決如下生活问题:
租一辆大型客车需1000元/天,限乘40人;租一辆中型客车需650元/天,限乘25人。我校有115名师生去秋游,可以怎样租车?各需要多少钱?
这是一类容量比较大的题目。115÷40≈3,共4种方案,每种方案需要计算人数,还需要计算价格,如果只算其中一种方案,答案显得过于片面;若让学生全部由个人独立算完,势必花费很多的时间,且学生也比较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探究出4种方案的情况下,分工分别计算其中一种,然后比较,找出最省钱的租车方案。这样,节省出来的时间还可以继续探讨“怎样可以很快找出所有的方案?”“租车要省钱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等问题,从而深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得更加透彻,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能迅速找到解决方法。在具体教学时,笔者这样操作:
①引导学生初步探究找出一共有4种方案,并用表格表示出来。
②开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长具体安排分工合作,一人选择一种方案计算该方案的人数与钱数。
③小组内汇总4种方案,互相检查有无计算错误的。
④比较各种方案,找出最省钱的方案,并讨论为什么该种租车方案最省钱?
然后师生互动,弄清租车最省钱的一个原因。板书:“省钱:空位少。”
课件再次出示题目:我校200人外出旅游,可怎样租车?哪种方案最省钱?为什么?
开展4人小组活动,共同完成最省钱的租车方案,找出影响租车价钱的第二个因素。
①小组快速讨论:共有几种租车方案?
②小组长具体安排每人分别完成其中一种方案。
③小组汇总各种不同的租车方案,记录在学习卡2上。
④讨论:A.有空位和没有空位的方案哪一种最省钱?B.没有空位的有几种方案,哪一种最省钱?为什么?
最后师生互动,弄清租车最省钱的另一个因素。板书:“省钱:单价低。”
对于难度比较大或操作容量比较大的内容,笔者设置了梯度,组织学生开展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利于学生去操作解决问题,深化知识,也防止学生由于同一活动时间过长导致疲惫,直接影响整节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
(五)一个知识点的几个方面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长方体有棱、顶点、面三个方面的特征。为此,教师可组织4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探究“棱”的特征,一人探究“顶点”的特征,两人探究“面”的特征。先完成的还可以加入一起探究,共同完成表格(如下),并通过交流统一意见。
这样,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初步了解知识,共同取得进步,为进一步系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奠基。
(六)同一领域的几个知识点
在一些整理复习课上,往往需要处理大容量的知识点,且这些知识点都是同一领域互相联系的,这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好内容。并且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深浅不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补,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深化知识。如在教学《四边形的整理与复习》时,学生学过的四边形主要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4人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用小贴纸一人整理一两个图形的相关知识及习题,然后再汇总交流;或者也可以分工,分别用小贴纸从图形的特征、周长、面积、对应的习题等方面进行整理。在学生完成整理后,再让学生补充、质疑、归纳总结规律和互练互评等,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总之,如何恰当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能否烹出“小组合作学习美味”的关键,也是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应在每一节课教学活动开展前,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个性化处理教材,选取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从细节上处理好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环节,提高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的效果,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林 剑)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教学内容 选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23-02
在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与指导交流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心存疑虑,导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太理想,究其主要原因,多数是未能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所致。
一、正确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选取那些具有一定难度和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在日常观摩课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些课堂上充斥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合作学习活动,尽管课堂气氛热烈,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往往都是只注重教学过程,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和重难点的把握,课堂效率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选择了一些过于简单的、凭借个人能力就能解决的问题,或不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要解决的关键内容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致使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文不对题”。因此,教师要认真思考如何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精心挑选合作学习所需的内容。确定合作学习内容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教师所创设的这些问题情境学生不能立即解决,但可以凭借以前的知识经验一步一步地解决,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显得更有意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应具备的特征
(一)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核心应该是“想”,突出思维方法的交流及解决问题策略的探究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数学科的教学活动应突出思维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而思维的核心要素就是“想”,所以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应重点突出“想”这一核心要素,注重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二)最理想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应该是具备多向度思维,强调各组员在较短时间内同时处理大容量的信息
一个小组的成员一般有3~6人,单一自由度的内容往往过于简单,合作学习的意义不大。因此,最好选择具有3个或3个以上向度的内容,并且这些向度是可以让学生同时自由选择其中一两个向度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这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为小组探究出一份力,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有可能烹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美味”。如果不具备多向度且各向度可同时自由选择进行等特征的内容,尽量不要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三、小组合作内容的几种类型
当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升到思维交流、方法策略探究这样的层面上时,很多内容都可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要吃透教学文本,细心甄别,精心选择具有小組合作价值的内容,引导学生在需要合作探究时开展。下面列举几种适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类型,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算法多样化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与运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版块内容,在其中有很多类型的题目是可以算法多样化的,如估算类、简便运算类题目等,教师应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然后在交流与对比中优化算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中张扬个性,强化技能。因此,这种类型的内容适合且应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如口算25+13,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①20+10=30,5+3=8,30+8=38;②25+3=28,28+10=38;③25+10=35,35+3=38;④13+20=33,33+5=38;⑤13+5=18,18+20=38……
像这种可以有多种计算方法的题目,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不是计算结果(得数)的交流,而是不同算法、不同思路的碰撞,最后还可以进行算法的优化。
(二)方法多样化
对于有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学生很难想出多种方法或懒于进一步探寻不同的方法,为此,教师可以在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出一种方法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策略得以交流碰撞,从而在深化巩固知识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拓展。例如一些图形认识、计算方法的探讨或应用题的教学,可以用多样化方法来解决的知识点,都可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2)长方形周长=长×2+宽×2
(3)长方形周长=(长+宽)×2
直接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三种方法,各有独到之处,让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的周长,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策略多样化
对于可采用不同方法策略来解决的问题,只有让学生独立找到解题方法后再展开充分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有序、符号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策略多了,学生视野开阔了,兴趣浓厚了,能力才会变强。如:一件上装与一件下装为一套,2件上装与3件下装,怎样搭配?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式?学生在探索“怎样搭配”时,采用的策略有:
(1)在2件上装图形与3件下装图形之间连线;
(2)在2件上装图形与3件下装图形之间连线并标上数字;
(3)用不同类型的数字分别表示上装与下装,然后列举记录。(如:中文数字表示上装+阿拉伯数字表示下装,然后列举记录为:一1,一2,一3,二1,二2,二3) (4)用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上装与下装,然后列举记录。(如列举记录为:Aa,Ab,Ac,Ba,Bb,Bc)
(5)直接画图来表示上装与下装的搭配。
……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笔者是这样操作的:
①提出问题:如果不摆衣服图片,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并尽快找出所有不同的搭配方法吗?例如,用图形、数字、字母或用你自己想到的简单符号来表示上装、下装。自己先试试看。
②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汇总不同的方法写在卡纸上,并圈出你们组认为最好的方法。
③请方法最多的小组汇报,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进行补充。
……
整个操作流程注重学生人人参与,互相之间不同方法策略的交流,让思维在交流碰撞中得以扩张。
(四)方案多样化
如探究解決如下生活问题:
租一辆大型客车需1000元/天,限乘40人;租一辆中型客车需650元/天,限乘25人。我校有115名师生去秋游,可以怎样租车?各需要多少钱?
这是一类容量比较大的题目。115÷40≈3,共4种方案,每种方案需要计算人数,还需要计算价格,如果只算其中一种方案,答案显得过于片面;若让学生全部由个人独立算完,势必花费很多的时间,且学生也比较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探究出4种方案的情况下,分工分别计算其中一种,然后比较,找出最省钱的租车方案。这样,节省出来的时间还可以继续探讨“怎样可以很快找出所有的方案?”“租车要省钱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等问题,从而深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得更加透彻,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能迅速找到解决方法。在具体教学时,笔者这样操作:
①引导学生初步探究找出一共有4种方案,并用表格表示出来。
②开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长具体安排分工合作,一人选择一种方案计算该方案的人数与钱数。
③小组内汇总4种方案,互相检查有无计算错误的。
④比较各种方案,找出最省钱的方案,并讨论为什么该种租车方案最省钱?
然后师生互动,弄清租车最省钱的一个原因。板书:“省钱:空位少。”
课件再次出示题目:我校200人外出旅游,可怎样租车?哪种方案最省钱?为什么?
开展4人小组活动,共同完成最省钱的租车方案,找出影响租车价钱的第二个因素。
①小组快速讨论:共有几种租车方案?
②小组长具体安排每人分别完成其中一种方案。
③小组汇总各种不同的租车方案,记录在学习卡2上。
④讨论:A.有空位和没有空位的方案哪一种最省钱?B.没有空位的有几种方案,哪一种最省钱?为什么?
最后师生互动,弄清租车最省钱的另一个因素。板书:“省钱:单价低。”
对于难度比较大或操作容量比较大的内容,笔者设置了梯度,组织学生开展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利于学生去操作解决问题,深化知识,也防止学生由于同一活动时间过长导致疲惫,直接影响整节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
(五)一个知识点的几个方面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长方体有棱、顶点、面三个方面的特征。为此,教师可组织4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探究“棱”的特征,一人探究“顶点”的特征,两人探究“面”的特征。先完成的还可以加入一起探究,共同完成表格(如下),并通过交流统一意见。
这样,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初步了解知识,共同取得进步,为进一步系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奠基。
(六)同一领域的几个知识点
在一些整理复习课上,往往需要处理大容量的知识点,且这些知识点都是同一领域互相联系的,这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好内容。并且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深浅不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互补,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深化知识。如在教学《四边形的整理与复习》时,学生学过的四边形主要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4人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用小贴纸一人整理一两个图形的相关知识及习题,然后再汇总交流;或者也可以分工,分别用小贴纸从图形的特征、周长、面积、对应的习题等方面进行整理。在学生完成整理后,再让学生补充、质疑、归纳总结规律和互练互评等,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总之,如何恰当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能否烹出“小组合作学习美味”的关键,也是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应在每一节课教学活动开展前,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个性化处理教材,选取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从细节上处理好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环节,提高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的效果,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