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首先要明确其研究对象,即中国文化中“管理”的概念和内涵,该研究的任务是循时间线索去贯穿中国历代思想家针对中国历史上的各种管理问题不断思考形成的各种管理的思路、观点和方法,将之整合成有逻辑结构的思想体系.由于中国古代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复杂性,以西方理论为主体的现代管理理论框架难以承载其全貌,应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涉及的自我管理、家庭和家族管理、经营管理、国家管理和军事管理五大领域,与管理实践涉及的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客体)、管理环境、管理内容与方法和管理目标五大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梳理
【机 构】
: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首先要明确其研究对象,即中国文化中“管理”的概念和内涵,该研究的任务是循时间线索去贯穿中国历代思想家针对中国历史上的各种管理问题不断思考形成的各种管理的思路、观点和方法,将之整合成有逻辑结构的思想体系.由于中国古代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复杂性,以西方理论为主体的现代管理理论框架难以承载其全貌,应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涉及的自我管理、家庭和家族管理、经营管理、国家管理和军事管理五大领域,与管理实践涉及的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客体)、管理环境、管理内容与方法和管理目标五大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梳理中国管理思想的基本分析框架.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既是历史研究,也是跨文化研究,还是中国管理理论的基础性研究,因此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应当秉持师古而不泥古、古为今用的基本态度,综合史学视角、管理学视角、跨文化视角等多种视角,为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管理理论体系正本源、筑强基、开新局.
其他文献
本文以2011年以来中国部分省份实行户籍制度改革为准自然事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农村人口城镇化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户籍制度改革显著促进了人均生活碳排放.机制分析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同时促进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碳排放;对于城镇而言,人口城镇化主要通过提高人均消费水平和能源消费强度促进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碳排放,但未显著改善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对于农村而言,人口城镇化主要通过提高居民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程度对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碳排放分别带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迄今为止中国缺乏系统度量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数评价体系.本文利用网商银行在全国1884个县(县级市、旗)的业务数据和这些县域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广度、深度与质量三大维度出发,建构了中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提出了该指数评价体系各级指标得分的测度方法,测度了2017-2019年这些县域的各级指标得分,较为系统地反映了这些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研究表明,2017-2019年中国各大地区和各省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提升较大,但各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服务广度和服
权利政治与利益博弈是研究农民维权的主导视角,但这两者并未更进一步关注农民行动的伦理逻辑.通过将公平价值纳入到国家与农民的互动关系中,建立以利益分配均衡性为分析基础的公平博弈模型,本文试图扩展农民维权行为的解释维度.研究发现,国家能够塑造社会内部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民基于所处利益关系的均衡度进行公平感知,做出博弈选择.保障型安置与市场价值补偿是当前主导的拆迁补偿模式,前者强调居住权公平,塑造了高度均衡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民的公平感较强并倾向进行有限博弈;后者强调对价公平,塑造低度均衡的利益分配关系,这激发了农民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与银行化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农信社经营规模成为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农信社的特殊性,将传统的银行最优规模选择模型拓展为适合农信社的规模调整模型,并在分析农信社最优经营规模的同时,探讨了经营能力和治理水平对经营规模选择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102家农信社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信社经营规模与盈利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即农信社通过调整规模能够实现盈利最大化.进一步测算最优规模数值可知,农信社更适合小规模经营,盲目扩张反而会造成盈利水平下降.在经营